?

高校轉型背景下ESP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2016-10-21 10:54刁巍楊覃恒梅陳海轉趙天琪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教學改革

刁巍楊 覃恒梅 陳海轉 趙天琪

[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加入WTO后, 國際間的商務活動更加頻繁,對國際商務人才,尤其是“專業+英語”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高校的轉型使原有的教育方式和課程體系都受到嚴重的沖擊。本文從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和社會需求出發,依據 ESP理論原則,就具體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ESP理論 商務英語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209-02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間的商務活動更加頻繁,社會對從事國際商務人才的商務英語能力的需求逐漸向外向型、應用型和復合型轉變。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也由原本的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學習英語不僅是獲得良好的教育,而且逐漸與學業的繼續深造和未來就業等相關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F代高校中一些特定的學科和職業需要以ESP教育為基礎,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商務英語教學。ESP商務英語對當代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高校的改革,原有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實踐的需求,因此探索高校改革下的ESP商務英語教法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ESP理論概述

為滿足各種層次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專門用途英語,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順勢而生。ESP具有兩個特點:(1)具有明確的特殊目的性,應用于特定的職業領域;(2)具有特殊的內容,即專門化的內容。①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ESP可分為科技英語、法律英語、商務英語等。ESP教學需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真實性原則,即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文章的選擇等應是與具體專業有關的真實語料;二是需求分析原則,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根據具體學習者的需求而進行設計。

二、ESP理論在商務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以我校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商務交際英語聽說”課程為例,闡述ESP理論在本課程中的應用。

商務交際英語聽說屬于專門用途英語的范疇,將英語語言聽說能力訓練與國際商務知識相融合的課程。因此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應當以社會需要和學生需要為導向,符合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商務英語聽說技巧、處理國際商務業務的能力。

(一)教學對象需求分析

通過座談與問卷調查發現,國際商務專業多數本科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研究,而是應用,即獲取信息、交流信息。據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獲得語言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培養他們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角。

(二)教學目標闡述

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應進一步提高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了解和掌握當代商務活動中的基本交際技能,具有一定的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能力,對通行的國際商務規則和慣例、國際商務活動基本禮儀等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為能夠勝任使用英語從事國際商務等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選用的主體教材為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商務交際英語聽說教程》,分為上、下兩冊,分別在兩個學期使用。本教材每單元包括三部分:“聽與寫”“聽力理解”“讀與說”,并附有“聽說小技巧”,以幫助學生豐富語言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習興趣。除主體教材外,以《新托業聽力詳解及實戰試題》為載體,在聽力環節中添加了托業考試聽力方面的訓練;為使課程內容更為充實,從其他同類同質的優秀教材中選取了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對話和語句,與主體教材形成了有益的互補。此外,為使學生獲取更多英美等國的背景知識,了解這些國家商務人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從而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英語語言,加深對語言和文化的理解,為學生推薦《英美概況》教材進行自學。

(四)ESP理論指導下的教法改革

1.學生英語基礎狀況

本門課程的學習主體為我院國際商務專業大二學生,現將學生英語基礎狀況分析如下:

(1)聽說基礎參差不齊,給統一開展聽說訓練帶來一定的難度;

(2)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

(3)英語課時有限,學生的訓練機會少,口語很難得到很好的鍛煉;

(4)學生性格特征、學習心理需求,各不相同。

2.教法改革實踐

傳統商務英語聽說教學方式仍然存在于目前的教學課堂中,其中一些現象較為突出,如教學模式相對老化,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忽視對商務文化背景知識的說明,僅就英語語言本身進行講解,導致學生缺乏對商務背景知識的了解,就業時對該環境感覺陌生,對工作適應的調試時間較長;課堂上商務環境模擬欠缺,受到教學設備和資源的限制,傳統的商務英語聽說教學環境設置僅限于課本與課堂中教師的講解,因此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商務工作中的能力相對較差。

本課程在ESP理論指導下,遵循現代外語教學理念,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環境,強調個性化學習。具體教學改革措施如下:

(1)復習

①誦讀經典。通過鼓勵(給予額外平時加分)學生搶答或抽查的方式,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背誦一篇課文,并在課堂以重點句子翻譯的形式進行監督檢查,引導并激起學生背誦經典的英語表達方法的興趣。

本部分主要依托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聯合出版的《新概念英語》第三冊教材。該教材內容經典、地道,具有嚴密的體系性、嚴謹的科學性、精湛的實用性、濃郁的趣味性。通過背誦經典課文,學生可以提高對英語的記憶與理解,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記憶區域,通過這個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學生牢記經典的語法、句型和詞匯,對于其語法、閱讀和寫作等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②情景對話,生動重演。通過學生表演對話,將前一階段學過的內容進行生動重演。從學生的心理狀態考慮,復習課上討論過的內容,無論從心理還是知識積累方面,他們都是有準備的,這會使學生更有信心;此外,情景對話表演可以激起他們的團隊精神和表現欲望,團隊之間的鼓勵就可以克服內向學生的焦慮情緒和害羞心理,同時也對課文中的對話場景進行了生動而有效的復習。

(2)聽說練習

A.聽力練習:

a.主體教材中對話聽力練習。主體教材中的聽力練習多以對話或是短文填空的形式出現,在鍛煉聽寫能力的同時也向學生們傳達了許多有關國際商務方面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對學生在聽力技巧方面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就對話或短文中出現的商務專業知識與學生進行探討,而不能局限于解釋術語的字面意思,從而忽視對商務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脫離商務背景,在未來從業之初適應工作較慢。

b.托業聽力專項練習。大多數的聽力教材只對學生進行同一種內容、同一種口音的訓練。而英語的語言豐富多彩,并有多種方言、俗語、俚語,這種模式很難在常規的聽說課程中呈現出英語語言的豐富性。托業考試是針對在國際工作環境中使用英語交流的人們的英語能力的測評。托業考試模擬訓練中出現多國英語口音,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且很多問題的設計并不單純是機械地聽清楚談話或是短文內容,而是使學生理解國際商務交際語境中人們說話的意圖進而進行相應的互動。本項練習不僅訓練學生理解聽力材料中的語言基本信息,而且對學生理解國際商務交際語境中商務人員說話意圖、達到交流目的很有幫助。

B.口語練習:培養英語交際能力不但要培養領會能力,做到“聽得懂”,還要培養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做到“說得出”。

a.分角色朗讀對話。通過教學實踐以及對學生進行的調查與訪談,發現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問題主要在于:一是針對某一話題,無法使用已經具備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二是缺乏對語言交際環境的理解和認識,不會在交際語境中去學習、理解語言,不能在相應的社交場景中得體地使用語言。

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要合理、充分使用真實、自然的視聽材料,獲得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掌握表達交際功能的語言手段,要求學生學會用這些語言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結合聽力教學的單元主題與內容,給定情景,把交際策略的學習與指導滲透到聽說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兩人對話、小組活動、集體討論、角色扮演等完成所要求的交際功能,達到規定的交際目的。

b.語音練習。除了在課上糾正學生不標準發音之外,每次課前利用8分鐘的時間進行國際音標專項練習。我們發現在教學中,語音面貌相對較好的同學在英語課堂中更為自信、更加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并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針對大多數未接受過國際音標訓練的學生,教師就有必要對其進行訓練。練習通常以兩個音標為一組,進行對比式的講解與練習,細化到單詞、詞組、句子、繞口令,及讀音規則等方面。

(3)國際商務基本禮儀

本院大多數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是為了有效地交流與溝通,而不是單純的學習語言知識。除了掌握語音、詞匯、句法等基本語言知識外,還必須懂得英語交際策略,并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

如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融入國際商務背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這是值得每一個商務英語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商務英語課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掌握幾個商務英語單詞,或者用英漢雙語給學生講解有關商務方面的課文。這就對商務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英語語言能力,更要就相關內容做大量的背景知識采集、篩選和整理工作。這些內容不能生硬地搬到課堂上,而是根據每個單元不同的主題進行相關內容的補充。教師應將這些知識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學生,或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學進行深入探究。

學生可通過《英美概況》的閱讀,獲取更多有關英美等國的背景知識,了解英美等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英語語言,加深對語言和文化的理解,使學生在實際的國際商務交際環境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三、結語

在ESP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是有特定內容的、有明顯目的的,是有具體實踐意義的教學活動。因此,以學生為中心,并以特定社會人才需求目標為導向是ESP的教學要求。商務英語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都必須建立在學習者特殊的學習要求和社會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礎之上。人才,是學校輸出的特殊產品。高校再多、再好的招生宣傳都不如通過學生樹立起的品牌更有說服力,而這只能通過市場來檢驗人才的培養是否符合市場的需求。目前國際商務專業所面向的市場所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畢業生要工作上手快、有一定的商務知識的積累,及辦理實際業務的基本能力。

注釋:

①畢晶.從ESP理論研究看我校商務英語學科建設[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1(03):91-94.

【參考文獻】

[1]Hutchingson,T &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7.

[2]劉瑩.基于ESP理論的高校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教學路徑探究[J].企業家天地,2014(06):202-203.

[3]阮績智.ESP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設置[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323-327.

[4]丁艷賓.高職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1(70):121-122.

[5]宋莉.大學英語教材的中國文化缺失現象探究——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12(32):75-78.

責任編輯:楊柳

猜你喜歡
教學改革
完全學分制下選課管理的思考與實踐
金工實習教育對工科院校創客教育影響分析
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人文特點研究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