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四個全面”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意義

2016-10-21 14:56趙晨光張強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四個全面國家治理現代化

趙晨光+張強

[摘要]“四個全面”是新時期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是對現實改革開放實踐的科學概括。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四個全面”既相互區別又相互關聯。其中,全面建成小康是現實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方法;全面依法治國是重要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根本保證。因此,從四個全面視角重新考察國家治理全過程,對于推進現實治理、全面建成小康意義重大。

[關鍵詞]四個全面 國家治理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003-02

當前,我國處于小康社會決勝期、改革開放攻堅期、依法治國關鍵期和從嚴治黨緊要期。經濟社會正進入新的調整、適應和轉型階段。在這種復雜形勢下,“四個全面”是國家治理的燈塔,為國家治理指明方向。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目標

國家治理與全面小康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小康攻堅期,也正處于國家治理瓶頸期。在改革攻堅中,國家治理需要緊緊著眼全面小康新實際新階段,才能實現治理的現代化、中國化。

(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三十多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有力證明改革開放實踐的巨大成功。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國仍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許多現實治理難題日益嚴峻;各種社會矛盾復雜交織;全面小康任重而道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緊要時期,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①在治理過程中,堅持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準確了解實際情況,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前提。

(二)國家治理必須堅持有序發展和重點推進

全面小康是當前最艱巨、最重大的戰略任務?,F階段,我們面臨的治理難題依然突出。比如,農村精準扶貧任務艱巨;城鄉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環境治理難度加大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科學方法做指引。在治理實踐中,全面小康更需要統籌兼顧,既要抓住主要矛盾,推進重難點領域治理,也要采用漸進的有序方式,協調處理各種矛盾。

(三)國家治理必須堅持親民愛民的價值追求

國家治理是民生工程,需要不斷凝聚人心,匯聚共識,才能推動國家治理邁向新臺階。這要求:第一,堅持民族繁榮和國家治理相結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讓各民族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只有各民族同心協力,迎難而上,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小康;第二,堅持人民至上、群眾觀點,更加關注民生發展和人民幸福,人民是攻堅克難的主力軍,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國家治理更需發揮人民智慧,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惟有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才能助推全面小康邁向新境界。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方法

改革與治理是適應經濟新常態、順應社會新變化的必然選擇。面對錯綜復雜局勢,全面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解放思想、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真正實現治理現代化。

(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理順利益關系

社會主義改革的生命力在于不斷破除落后的、過時的舊體制,重新調整社會關系,協調各方利益,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在新常態下,我們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改革發展任務更加緊迫,社會矛盾日益增多。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亟需改革向深處著力,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壟斷,不斷釋放市場活力,讓改革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在改革中,只有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才能助推國家治理邁向新階段。

(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明確政府權責

政府是國家治理的領導者、決策者。在治理實踐中,一是要“定準位”,就是要把政府職責細化、權限厘清。政府要把該管而沒有管的事情做好,不該管的事情要堅決“收手”。二是要“用好權”,就是堅持權為民所用,自覺接受監督。在政府治理中,首先,要堅持“大道至簡”,繼續推進簡政放權,釋放更多市場活力。這使行政權力大大“瘦身”,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其次,明確和細化權力界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各級政府要加大整改力度,明確權力的邊界、內容和主體等,使每一個事項和職責準確、明晰。最后,健全權力制約監督機制,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總是與利益聯系在一起。權力監督要時時抓、處處抓。要擴大權力監督的范圍,將上下監督、橫向監督、交叉監督相結合,實現監督的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創新治理模式

國家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和群眾等發揮積極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改變以政府為主的、直接的、強制的治理模式,結合現實,不斷創新治理模式、思路,實現治理的提質增效。在這里,要讓更多民眾積極參與到國家治理全過程;大力推進專業咨詢機構、社會團體、基層群眾和政府的互動協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構建區域治理聯防聯控體系,形成網格化、全方位的治理網絡等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有讓更多人才、社會組織、資本、技術和資源納入治理全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治理效率,實現創新治理。

三、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推進治理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改革和法治相互依存、并行不悖。改革離不開法治,法治為改革推進提供保障;法治離不開改革,改革為法治發展提供動力??傊?,改革和法治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推進治理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一)國家治理必須樹立憲法權威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②一方面,它對國家性質、各組織機構職能、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作了明確規定;另一方面,憲法集中反映人民意志,是全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③在推進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堅持依憲治理,健全憲法體系和發揚憲法精神。只有自覺樹立憲法權威,才能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化。

(二)國家治理必須嚴格公正執法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④首先,行政執法必須以“法”為據?!胺ā笔钦{整各種社會關系的根本。其次,在治理過程中,執法人員要遇事找“法”、辦事靠“法”和管理用“法”,自覺培養法治思維,真正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再次,執法行為要做到文明、公正。暴力執法、釣魚執法等導致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執法機關必須加強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專業執法教育,使文明執法成為新風尚。最后,健全執法權力監督問責機制。只有不斷加強執法權監督、落實,從嚴問責,使權力監督常態化、法治化,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法、執法不嚴等問題。

(三)國家治理必須增強法律意識

增強法律意識關鍵要讓“法”貫穿于人們生活全過程。首先,用科學的法治價值觀凝聚人心。讓法治真正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共識。其次,發揮先進模范指引作用。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愛法、學法和守法,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再次,健全法治宣傳和普法教育。積極發展特色法律文化;利用新媒體、互聯網開展多樣的宣傳活動;加快搭建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信息平臺;真實反映民意,讓更多群眾參與到法治建設中來。最后,堅持法治和德治的統一。誠信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家寶”,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品質。建立個人誠信、社會征信體系;倡導守法誠信為榮、違法失信為恥的價值導向等。只有廣大群眾真心擁護法律,自覺用“法”想問題、辦事情,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的法治化和現代化。

四、全面從嚴治黨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全面從嚴治黨關系民心向背,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軸。面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正風肅紀,才能凝聚黨心、民心,發揮黨的先鋒作用,為國家治理現代化開創新局面。

(一)國家治理必須全面提升黨的領導

面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黨的領導成為治國理政的基石,指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寶。首先,提高治理能力。領導干部要自覺培養法治思維,創新治理方式,從實踐中學習成長。其次,增強規矩意識。好規矩重在落實。每個黨員必須嚴格遵守黨紀國法,按照憲法和黨章想問題,做事情。再次,加強黨內法規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系統化。黨內法規要結合實際、著眼長遠、有序推進,構建黨內法規與憲法法律相結合的制度體系。最后,嚴明黨紀,從嚴懲治腐敗。面臨嚴峻的治理任務,反腐倡廉、違紀嚴懲不能只是“一陣風”,必須在“?!焙汀伴L”下工夫,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反腐制度體系。只有從法律、制度上全面提升黨的領導,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國家治理必須始終貫徹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⑤近年來,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反四風”,加大整改落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形成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新常態。人民群眾始終是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際治理中,一要經常和群眾“對對表”,找問題、明差距、反省自身;二要向群眾學習,堅持實事求是,大興調研之風,把工作做細、做實;三要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群眾干部交流會,廣泛吸納民意;四要主動關心百姓冷暖,愛民親民。只有黨和群眾上下同心,真抓實干,國家治理才能出成效。

(三)國家治理必須自覺踐行三嚴三實

“三嚴三實”是加強黨性修養、解決作風弊病的重要思想。作風建設是從嚴管黨、治黨的根本。在治理過程中,黨員干部要在“嚴”和“實”上大氣力。從“嚴”上來說,一要嚴守底線。守規矩、講原則、抗腐蝕是每個黨員的必備課。二要樹立宗旨意識。共產黨人要牢記黨的宗旨,按照黨章國法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為人民服務”“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三要增強學習意識。廣大黨員必須自覺學習,向現實實踐學,向人民群眾學,形成“愛學習、好學習”的新氣象。從“實”上來說,一是立足要“實”。國家治理必須著眼于現實。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是黨的優良傳統。二是方法要“實”。治理必須尊重規律,求真務實,方法要活學活用。三是作風要“實”??照務`國,實干興邦。唯有黨員干部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勤奮務實,才能不斷推進國家治理新發展。

總之,“四個全面”總布局為治理現代化指明方向。只有把國家治理現代化放在“四個全面”這個大棋局中通盤考量,科學把握其深刻內涵,才能指引治理現代化偉大實踐,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力量。

注釋;

①國務院研究室編寫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p10.

②《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p008.

③《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p052.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版,p145.

⑤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參考文獻】

[1]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2016[M].北京: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楊柳

猜你喜歡
四個全面國家治理現代化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新媒體發展的關系探析
從國家治理看審計反腐倡廉的作用
我的女巫朋友
“四個全面”清晰展現戰略布局
現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