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

2016-10-21 21:11薛嬌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彌勒凈土佛教

薛嬌

彌勒信仰在近代的復興,還是首推太虛大師及其弟子印順導師、星云法師。但是,關于彌勒信仰的研究還有太虛大師提出的復興彌勒信仰、弘揚彌勒凈土的思想也很少受到學人的重視。僅有的幾篇論文是:劉鹿鳴在《“慈宗”構建與近代彌勒信仰復興中的理論抉擇——太虛法師一段鮮為人知的佛教新宗派構建活動》中提到太虛大師試圖以慈宗的形式復興彌勒凈土信仰;并把慈宗闡釋為一個融貫全部佛法、以總持面目出現的佛教發展新方向,并發展出建設人間凈土的新彌勒信仰思想。另有,羅同兵的博士學位論文《太虛對中國佛教現代化道路的抉擇》中,指出太虛大師倡導的佛教的現代化改革——人生佛教中凈土抉擇時,提到大師專重彌勒凈土信仰,并從宗教義理和修行實踐上闡發了對彌勒凈土信仰的推崇。侯印國《略論彌勒凈土信仰在中國的興衰》一文中,就提到彌勒信仰復興與太虛、印順法師,并指出兩個的凈土觀念都與其人間佛教思想息息相關。由于太虛大師提出了“人間凈土”的理念,因此有學者在研究人間凈土理論構建時,對大師的彌勒信仰也多有提及。如,李明《從彌勒信仰看近代人間凈土理論的構建——以太虛大師為中心》一文中,指出太虛的彌勒信仰在近代人間凈土理論構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試圖使彌勒信仰與人間佛教在彌勒下生信仰中有切實的理論連接點。之后,印順發揮了彌勒下生信仰,闡釋了人間凈土的真實含義。星云提出了更為圓融的人間凈土觀念。其他有關太虛的文章幾乎都只是關注“人間佛教”的社會建構層面,沒有注意到太虛的彌勒信仰復興思想。因此,往往忽略了彌勒信仰對人間凈土(人間佛教)建構的密切關系,忽視了佛教建構的核心思想。本文是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集中考察近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的緣起與趨勢,梳理“人間佛教”發展的脈絡。若有不當之處,還請指正與方家。

一、太虛的彌勒信仰復興運動

太虛在“祗洹精舍”跟隨楊仁山學習期間,深受楊仁山佛教思想的影響,無論是佛教唯識學的思想還是佛教改革的思想,這些思想在日后宗教信仰、個人修習和宗教改革中都得到充分地體現。太虛作為佛教徒,他學宗唯識,弘揚唯識思想體現在他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改革上——復興彌勒信仰和人生佛教改革,即由理論研究上升到精神信仰,最終落實到信仰彌勒菩薩上。因此,大師畢生都以復興彌勒信仰為己任,成為現代彌勒信仰復興的首推人物。

(一)思想淵源

太虛大師一生宗奉彌勒,發心求生兜率彌勒內院,宣揚彌勒凈土法門。但是,有關大師信仰彌勒、歸宗唯識的特點一直被學界忽略,未引起重要。太虛的彌勒信仰,可以追溯在普陀山閉關時期(1914—1917年),因研究唯識要義繼而開始尊奉彌勒。太虛因讀《唯識述記》而大悟真俗交徹的佛學奧義,并確立了他學宗唯識的個人理論傾向,進而歸心慈恩宗,宗奉唯識宗始祖彌勒菩薩。正是基于這種佛學思想基礎,太虛提出復興彌勒信仰,構建“慈宗”新宗派的思想運動。

(二)太虛復興彌勒信仰實踐

太虛大師不僅從思想上,學宗唯識、歸宗彌勒。在行動上,也積極進行彌勒信仰復興運動,以其兩次“慈宗”構建活動和人生佛教改革足以說明。

1.兩次“慈宗”構建活動

太虛于1922年創辦武昌佛學院,提出“慈宗”名義,確立“慈宗三要”,開始了第一次“慈宗”構建的具體行動。

武昌佛學院時期,太虛制訂了學院的早晚禪誦為“稱念彌勒、回向兜率”,晚課誦《彌勒上生經》及念彌勒菩薩,這些都標示了太虛專宗彌勒信仰的特點。武昌佛學院期間,太虛講授了唯識一系經論,包括《成唯識論》、《彌勒上生經》以及《瑜伽菩薩戒》,并組織編輯《慈宗三要》,正式提出“慈宗”名義,并“選集《瑜伽真實義品》以明其境,《菩薩戒本》以軌其行,《彌勒上生經》以明其果”,確定了“慈宗”行持的境行果內容。所有這些的確立標志著太虛構建“慈宗”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也標志著復興彌勒佛經與信仰的開始。

太虛大師的第二次慈宗構建活動是在主持雪竇寺時期。這段時期,是太虛大師“慈宗”構建的成熟期,與第一次慈宗構建相比,在思想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首先,明確的對“慈宗”進行了定義,與“慈恩宗”區別開來?!洞茸诘拿x》中說:“慈宗最重要者在宗奉慈氏菩薩以上生內院?!袊鴥敉脸踝鎻]山會員大師的師父道安法師,已竟宗奉慈氏宗以求生兜率內院,這是慈恩宗以前早有慈氏宗流行的事實?!瞥韵冗€是修彌勒宗的特多;……現在依慈氏為宗的慈宗淵源甚古?!睋Q而言之,把唐以前以宗奉彌勒、上升兜率內院的彌勒凈土信仰作為“慈宗”名義的根本內涵,而不局限于基于唯識宗建立慈宗的思想。這樣一來,慈宗的內涵就擴大了,就能從彌勒菩薩總持全部佛法內涵來闡釋。其次,太虛提出:釋迦為本,慈氏為宗的理論。彌勒作為釋迦佛親自授記的未來佛,是釋迦牟尼全部教法的繼承者。因此,具有彌勒信仰的慈宗具有總持,貫攝全體佛法的涵義。因而,其超越了各宗派特點,具有含涉所有宗派,將全部佛教教義融為一體,這與太虛抉擇全體佛法而開出新的佛教方向的思路相吻合。

太虛大師的兩次慈宗構建活動,足以表明大師復興彌勒信仰的決心。在兩次慈宗構建活動中,其對慈宗的理解和闡釋由淺入深,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從早期基于唯識為基礎的慈恩宗,發展到對慈宗名義的清晰界定。彌勒形象也從早期的唯識學初祖轉變成為承上啟下、繼承釋迦牟尼全部佛法教義的一生補處菩薩形象。太虛本人也從早期學宗唯識,歸宗彌勒的唯識學思想轉向在唯識與全體佛法之間尋求一種貫攝和融合,并試圖開辟出一條新的佛教發展道路。這就是太虛大師之后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

2.人生佛教改革

太虛的“人生佛教”思想與太虛的慈宗彌勒信仰密切相關。首先,人生佛教的根本內涵是以瑜伽菩薩行為主線而貫攝圓融各派。其次,在太虛的“人生佛教”思想中,建設人間凈土以創造彌勒下生的現實條件作為“人生佛教”的重要內容,可謂是人生佛教是理念,人間凈土是目標。因此,“建設人間凈土”成為“慈宗彌勒信仰”與“人生佛教”在信仰實踐上的共同點,由此將人生佛教與彌勒信仰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人生佛教”能夠最終確立把“人間性”與“超越性”圓融于一體的理論基石和信仰結合點。

太虛倡導“人生佛教”,也就是將佛教菩薩行落實到人生、擴展到人們具體的實際行動中,深入人間社會,建立一個人間凈土。只有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積極踐行菩薩行,實現德行一致,達到人生的圓滿境界,才能真正實現人間凈土的理想。因此,太虛認為人間凈土是一種理想目標,而不是實踐方式,佛教真正契應人生社會的實踐方式是人生佛教。

太虛大師之后,其弟子印順、星云繼承并發揚了“人生佛教”理論思想,提出新的創見將現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推向了高潮。

二、印順、星云的“人間佛教”思想

(一)印順的“人間佛教”思想淵源

印順法師專于研究印度原始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稱得上的是20世紀中國佛教史上最有成就的佛學家,也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佛教是學者之一。他深入研究印度佛教歷史,特別是釋迦牟尼佛出家、傳教的本懷,1941年在漢藏教理院寫成《佛在人間》最早闡釋“人間佛教”的作品,成為他“人間佛教”思想的代表作。但是此時的“人間佛教”只是具有佛教在人間或佛陀在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的觀念,與他晚年強調的“人間佛教”獨創觀有所不同。

1.對太虛思想的繼承與批判

印順法師是太虛的學生,深受太虛的人生佛教的影響和啟迪。所以,印順對太虛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也極為贊同,但并不是全盤接受,印順對太虛的人間佛教思想,可以說既有繼承也有批判。

印順對太虛“人生佛教”思想給與高度評價。印順說,“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即人生而成佛,顯出了大師‘人生佛教的本意?!绷硗?,印順對太虛提出的人生佛教的理論背景也做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太虛倡導的人生佛教主要是為了對治中國佛教末流的一死二鬼現狀,即重視人生價值,既然都有一死,那么更要重視生的質量,重視現實的人生、完善具體的人格、實現德行的圓滿,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人間佛教狀態。

印順法師雖然極力推崇太虛的人生佛教思想,但是并不是完全贊同。印順法師認為,印度晚期的佛教已步入老年化,天化的傾向非常明顯,已經喪失了佛教的生命力,背棄了佛教的真義變得神秘、消極。所以,他提出“人間佛教”來對治這種佛教變化。他認為,這不但對治了佛教的重死和鬼的思想,也對治了偏于神與永生的觀念。真正的佛教,是人間的,唯有人間的佛教,才能表現出佛法的真義。他認為人間才是真正的凈土,彌勒最終下生人間也是要凈化人間,所以真正的凈土在人間,而不是人們往往認為的兜率天宮,只有上升兜率天才能到達凈土。

2.“人間佛教”理論

印順法師考證整個印度佛教史,指出佛陀崇拜的發展軌跡是從人到神的崇拜。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剛創教時,只是一位獲得覺悟的導師形象。但是隨著佛教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大乘佛教以后,釋迦牟尼最終被神化或理想化,變成了絕對意義上的神,高高在上遠離人間。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出世色彩被加重。加之中國傳統文化重視鬼神的思想,使得佛教越來越神化,甚至將解脫與死亡劃上等號。印順正式看到了佛教面臨的困境,為了挽救佛教的發展,提出“佛在人間”,倡導人間佛教的思想。

(二)星云法師的“人間佛教”

雖然太虛大師是人間佛教最早的倡導者,印順法師又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但是真正將人間佛教弘揚發展壯大的人是星云法師,他可謂是人間佛教最大的踐行者。星云從年輕時起,就自覺地接受了太虛佛教新思想的影響。早期體現在僧制改革方面,后來受印順法師的影響。他弘揚的人間佛教主要體現在:(1)星云的人間佛教最重要的體現在其僧團建設和教團制度創新的實踐方面。(2)星云的人間佛教強調人間佛教的實踐性格,并充分展現佛陀人間教化的現代性與世界性的多元化社會實踐。(3)星云的人間佛教理念雖然主張打破宗派之見,諸宗并弘,但是仍不失中國傳統為本位,并注重與漢傳大乘佛教的禪凈修持傳統的繼承與弘揚。(4)星云的人間佛教著重于現代佛教事業的開展、各種新型弘法方式與弘法事業的探索。五、星云的人間佛教是圓融的,不僅注重契理,而且也非常注重創造性地契機。

三、結語

明以降中國佛教便開始了他的衰敗之路。五四運動之后,中國佛教更是在內憂外患的社會環境下瀕臨滅絕的邊緣。許多知識分子不愿意接受全盤西化,渴望在需求中國佛教復興的浪潮中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命脈?;仡櫚倌曛袊鸾虖团d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文化抗爭史。其中,現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成為中國佛教文化復興的主要旋律,是中國佛教文化復興運動中最重要的歷史遺產。太虛領導的現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是一場革命式的運動,它不僅為彌勒信仰復興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中國佛教發展的理路抉擇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更對當下佛教文化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指導意義。太虛建立在彌勒信仰基礎上的人間佛教思想,后由其弟子印順、星云不斷深化,發展壯大,并為后來覺光、圣嚴等高僧大德大力推展,被海峽兩岸逐漸接受?,F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是佛教團體內部展開的一次革命式運動,它不僅為彌勒信仰復興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中國佛教發展的理路抉擇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因此,對現代彌勒信仰復興運動研究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釋印順.太虛法師年譜[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2] 太虛法師.太虛大師全書(精第29冊):第十九編文叢·自傳[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3] 釋印順.華雨集(五)[M].臺灣正聞出版社,1993.

[4] 釋印順.印度之佛教[M].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

[5] 劉鹿鳴.“慈宗”構建與近代彌勒信仰復興中的理論抉擇——太虛法師一段鮮為人知的佛教新宗派構建活動[J].宗教學研究,2011(01).

[6] 羅同兵.太虛對中國佛教現代化道路的抉擇[D].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2.

[7] 侯印國.略論彌勒凈土信仰在中國的興衰[J].法音,2014 (01).

[8] 李明.從彌勒信仰看近代人間凈土理論的構建——以太虛大師為中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1).

猜你喜歡
彌勒凈土佛教
彌勒市關工委聯合多部門開展臘月暖冬行動
佛教藝術
《彌勒信仰研究》出版
豁然開朗
佛缽信仰與傳法思想及其圖像
彌勒信仰研究綜述
看中國·在浙江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涵
留一方凈土,修一世偏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