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2016-10-31 19:51孫立新張默茜
戲劇之家 2016年19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沈陽

孫立新++張默茜

【摘 要】本文通過對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進行考察分析,探討沈陽市戲曲類“非遺”所存在的問題。立足于沈陽本土情境,提出進行沈陽市戲曲類“非遺”的生產性保護的思路與方法,推動現有沈陽戲曲類“非遺”資源向多種經濟文化成果轉化。

【關鍵詞】沈陽;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252-02

文化部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倍增”發展戰略計劃。與此同時,國家鼓勵和支持合理利用“非遺”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場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及文化服務,提出“非遺”“生產性保護”這一概念,將“非遺”保護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這一舉措對于“非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挑戰和機遇。

沈陽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地域性、生態性和多元性自古源遠流長,有著獨具一格的沈陽本土精神氣質。除了國家和各級政府在戲曲資料的保護、“非遺”傳承人的培養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努力外,沈陽戲曲類“非遺”還要面臨的挑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眾能否產生對于戲曲類“非遺”傳播的文化內涵的認同,以及對其傳播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的考量。

一、戲曲類“非遺”生產性保護解讀

結合文化部制定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要推動沈陽戲曲“非遺”項目進一步活力健康地發展,提高其滿足人民日趨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能力,就應該以現代科學技術與應用為依托,制定切實可行的適應新形勢的策略方針。對于戲曲類“非遺”項目進行生產性保護,就要明確“生產性保護”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進行生產性保護以及實施它所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一)生產性保護的目的。生產性保護是建立在傳統戲曲類“非遺”項目中的“原生態”上,可以看作是戲曲“非遺”中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是完善“原生態”的策略和手段。反過來,通過對于戲曲類“非遺”項目進行生產性保護,創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相關文化用品,形成經濟產業,擴大社會效益,為傳統戲曲文化中的“原生態”保護提供資金支持,反哺于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

(二)生產性保護與傳承、創新的關系。戲曲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它能隨著歷史的變遷,找到自己的定位,汲取社會中的態勢來反映時代。戲曲類“非遺”項目的生產性保護,是建立在傳承戲曲表演的基礎上,鏈接相關衍生性、創新型文化經濟產業,協同并進。為了迎合當下觀眾的精神文化消費,生產性保護就應該在多元的社會中尋找閃光點,賦予傳統戲劇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沈陽戲曲類“非遺”生產性保護的現狀

面對當下快節奏的大眾消費文化和多元化的審美趣味需求,沈陽戲曲類“非遺”整體生存狀態是不容樂觀的。沈陽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類項目需要整體發展,就要正視當前戲曲類“非遺”生存現狀以及艱難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沈陽戲曲類“非遺”中較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知的東北二人轉、東北大鼓、沈陽相聲等,都在結合當今時代背景下,形成了推動經濟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比如東北二人轉,由本山傳媒從2011年開始成立“劉老根大舞臺”發展到現在,市值超過17億元。除了二人轉本身演藝產業的經濟效益外,本山傳媒旗下還包括了影視、藝術教育、公益慈善等產業。通過與藝術學院合作培養演藝人才,到本山傳媒進行推廣宣傳,再結合影視劇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出本土明星,趙本山打造的這一系列產業鏈所形成的集約效應已經充分顯現。在這一創造和形成“東北二人轉”商業價值的過程中,一部分是經濟市場中,商業化演出、影視劇作的商業化價值;另外一部分,則是通過演出活動中,演員個人價值和塑造的“東北二人轉”品牌與文化價值??梢哉f,本山傳媒的成功是沈陽戲曲“非遺”生產性保護跨出的一大步,不僅僅是助推沈陽社會經濟生活的引擎,同時也是沈陽地域文化影響力的表現。

三、沈陽戲曲類“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問題

(一)戲曲類“非遺”中的地域性?!拔覀儗砣绾卧谧约旱拿褡逡魳方缡紫蓉Q立一個觀念一個哲學——就是藝術是多樣的,不存在唯一的唱法——起碼這是第一步?!比缃?,受多種非本土音樂元素的沖擊,沈陽戲曲中的地域性開始與民間、本土脫離,漸漸變得趨同,無法成為長期吸引消費者的藝術產品,制約了沈陽戲曲“非遺”的發展。戲曲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地域性是其精神所在,缺乏原生地域人民情感的藝術形式是無法得到認同的。

(二)戲曲類“非遺”生存和傳播方式。面對多種娛樂消費方式大行其道,戲曲類“非遺”項目的舞臺展示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地方戲曲作為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藝術形式,缺乏與觀眾應有的互動,與當代生活聯系不緊密,不接地氣,很大一部分只能靠政府和戲曲愛好者的支持。如果無法以人民群眾為根基,再加上拘泥于傳統舞臺形式的表演,戲曲類“非遺”只會繼續走向窘境。

(三)專業性人才缺失。沈陽戲曲類“非遺”項目由于戲曲類“非遺”本身的局限和老藝人技藝失傳,且傳承人收入低難以招收到專業性人才,因此很大程度上導致沈陽戲曲類“非遺”舉步維艱。例如,沈陽關氏皮影傳承人關呈璧已謝世,關呈喜已75歲高齡,皮影班已經不再存續?,F在的關氏皮影在進行皮影戲演出時,通常由于出場費和場地的限制,參與人員已經逐漸縮減為兩至三人。這種情況在戲曲類“非遺”中屢見不鮮,甚至一些未記錄的唱本、唱腔及表演技法已經絕跡。

四、沈陽戲曲類“非遺”生產性保護的思路和方法

在“非遺”項目上進行“生產性保護”,需要避免盲目地將“非遺”投入到產業化、表演化中,而是要考慮到具體的社會內涵及其社會生態環境,將物質性保護與精神性保護相結合。沈陽在實施對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過程中,如何構建戲曲“非遺”創意產業的經濟文化空間、組織模式和傳播方式將是破解當前沈陽戲曲“非遺”保護局限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困境的重要課題。

當然,戲曲類“非遺”項目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體征在轉化為具有可行性的文化產品時,需要有目的、有層次地對戲曲“非遺”中的內容、形式進行提取、重構、利用,不同的生產性保護方式將會產生不同層面的意義和影響。

(一)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進入21世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是無法與科技割裂開的。運用數字化技術有效可行地將沈陽戲曲類“非遺”項目的特色展示給觀眾,為沈陽戲曲類“非遺”的傳承和發揚提供支持。

1.構建數字化戲曲博物館

數字化戲曲博物館可以為觀眾提供實體博物館和線上博物館兩種了解途徑。

實體博物館主要通過3D全息技術、交互技術對戲曲服飾和用具進行展示。比如沈陽木偶戲,就可以通過交互技術展現各局部細節,并使其進行動態操作,增加參觀者的參與性和趣味性,減少服飾、用具的磨損成本。而線上博物館則主要方便人們足不出戶體驗戲曲的魅力,線上展品更加多樣化,瀏覽者還可以通過視頻了解到各類戲曲的發展演變和相關資訊展演。這兩種形式的博物館都旨在為觀眾提供更加新穎、更具現代感的展示方式。

2.開發戲曲類“非遺”游戲動畫和APP

沈陽戲曲類“非遺”故事題材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娛樂性強,對游戲動畫開發十分有利。通過對于戲曲游戲APP的操作,玩家能了解到各種戲曲類“非遺”的相關知識。開發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中,如何有意識地挖掘本土、本民族的歷史文化資源,西方的各類動畫作品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沈陽戲曲類“非遺”項目要做到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就不能只拘泥于傳統的舞臺展演,動畫化、游戲化將會是促進戲曲類“非遺”進一步為人所知、蓬勃發展的一大助力。

(二)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衍生紀念品。沈陽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性特點,就是沈陽市本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化意蘊的表現。沈陽戲曲類“非遺”文化中對于元素符號提取、再創造,需要強調傳統戲劇和當代多元文化的整合方式,既尋找沈陽區域中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又貼合當下社會環境的“一致性”。

制作沈陽戲曲類“非遺”項目衍生紀念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戲曲服裝或用具的紀念產品衍生和戲曲人物形象創造性提取。類似的旅游紀念品如故宮博物院開發的書簽,就是使用滿清皇帝人物形象進行Q版創意,如圖1所示。

圖1

(三)打造沈陽戲曲類“非遺”項目文化區域集成場所。沈陽戲曲類“非遺”項目種類繁多,極具地域性,作為本土文化基礎資源向創意文化產業轉化,能推動沈陽區域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在進行沈陽戲曲類“非遺”文化區域集成場所打造的過程中,重點要突出,需要有針對性地落實到不同場合與人群中。比如針對中老年人,可以建立社區型戲曲文化空間,方便愛好者隨時進行交流、探討;校園周邊也可以設立相關戲曲培訓和展示空間,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對于這些藝術的興趣;沈陽戲曲類“非遺”旅游紀念品賣場也可以進行相關的宣傳與銷售,作為一種溝通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吸引“非遺”不熟悉的年輕人參與進來了解,讓戲曲類“非遺”更具朝氣。

五、結語

在對沈陽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生產性保護的過程中,需立足于沈陽,受眾于不同的市場群體,通過多角度多模式地推動沈陽戲曲類“非遺”向多種經濟文化資源成果轉化。代表著傳統文化和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應被視作逝去,而應該重新重視它所蘊藏的文化生產力,其亙古留存下來的底蘊亦將成為未來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根基。

參考文獻:

[1]田青.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談民族音樂的出路問題[J].福建藝術,2006,(1).

[2]賀正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模式:以“二人轉”為例[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09,(7).

[3]蕭忠偉.遼寧地方劇種的生存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15,(5).

作者簡介:

孫立新(1968-),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研究。

基金項目:沈陽市社會科學聯合會2016年度沈陽經濟社會發展課題項目《關于推進沈陽非物資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YSK2016-12-05。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沈陽
沈陽理工大學簡介
沈陽世博園掠影
沈陽分店
沈陽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