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民國時期“宛西自治”的歷史背景

2016-11-05 19:32于旭鋒
企業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歷史背景民國時期

于旭鋒

摘 要: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以“三自政策”——自衛、自助、自養為鄉村建設綱領的宛西自治(1930-1943),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開展的地方自治運動。一方面是官府控制力量減弱,兵災匪禍接連不斷,官、匪、豪強土霸三者狼狽為奸,民眾鋌而走險,土匪驟然增多;一方面是彭廷禹、別廷芳等"宛西"地方割據勢力的崛起與自發聯合等,才是"宛西自治"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關鍵詞:民國時期;宛西自治;歷史背景

清朝末年,面對外侵內亂,危機四伏,社會動蕩的慘痛局面,一批知識分子懷揣著積極倡導“鄉建救國”的夢想,一時間全國各地自治之風盛行。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以“三自政策”——自衛、自助、自養為鄉村建設綱領的宛西自治(1930—1943),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環境在少數地方精英支配與推動下所開展地方自治運動的產物,是近代南陽歷史上重大的事件。

“宛西自治”興起的歷史背景

(一)官府控制力量減弱,兵災匪禍接連不斷。 “宛西,地接陜、鄂邊界,群山綿亙,土地磽薄,其間素為土匪出沒之所,民元以后,內亂迭起,駐軍就地擴軍需餉,強征勒逼,廬舍為噓,于是地方秩序逐漸破壞,后遭瘟疫,民不聊生,豪強者振臂一呼,愚民群起盲從,而匪焰逐燃,……匪勢既成,大族復挾匪以自重,政府無力剿除,聊籍收編以求茍安。如是官紳匪互相勾結利用,狼狽為奸,法紀蕩然,人心思亂,……刁悍者鋌而走險,甚至打家劫舍,奸掠燒殺,路斷人稀,……其混亂情況,真是慘絕人寰?!盵1]p(6)

從上述記載可知,第一,“宛西”天然的“地利”是滋生地方割據勢力的“溫床”?!巴鹞鳌?,臨近陜、鄂兩省邊界,山多地少,土地不肥沃,距離河南省會開封較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原先就處于官府統治力量薄弱之地,這無疑為后來的“宛西自治”提供得天獨厚的“地利”;第二,民國元年(1912年),內戰不斷,更加削弱了官府對宛西統治力量。如此,一方面官府無力剿除“宛西”日益猖獗的匪患,導致當地社會秩序更加混亂,同時另一方面,這就為后來別廷芳為首的宛西地主鄉紳勢力的興起與大力推行“宛西自治”提供了“天時”。第三,天災人禍,兵災匪禍接連不斷,官、匪、豪強土霸三者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民心大變,鋌而走險,土匪驟然增多。一方面,民國初建之時,中央權利衰落,軍閥混戰,河南因處中原要地而為各方勢力激烈爭奪之地,地處僻塞的“宛西”也無一幸免;另一方面,有些百姓鋌而走險,被逼為“土匪”,社會風氣日下,這就更加劇了“宛西”社會秩序的混亂。

(二)彭廷禹、別廷芳等“宛西”地方割據勢力的崛起與自發聯合。(1)“宛西自治”的導師——彭廷禹。彭廷禹(1813—

1933),又名錫田,鎮平縣七里莊人。1929年秋,彭廷禹在輝縣百泉創立河南村治學院,積極倡導傳播其通過“鄉村建設”改造中國的理念。1930年,彭廷禹受鎮平紳民之前重返家鄉鎮平,開始推行他的鄉村建設綱領——“三自主義”,走在個河南其他地方自治的前列。

(2)“宛西自治”的核心人物——別廷芳。別廷芳,(1883—1940),字香齋,出生于內鄉縣丹水鎮(今屬西峽縣陽城鄉)張堂村一個小士紳家庭,“時值辛亥革命之后,人心不靖,內鄉土匪蜂起,四處剽掠,公戚憂之。乃就其本村,為小范圍之組織,剿擊防堵,匪不敢犯。清末民初,地方不安,時代造梟雄,在當時官府控制力量減弱,官府對百姓的生命財政無力保證,兵災匪禍接連不斷等特殊環境下,別廷芳從二十七歲從鄉民當上防匪盜的老虎寨的債主后開始發跡。數年間,消除異己,大肆擴張,對土匪實行剿滅收撫并用的政策,當地土匪聞風喪膽,揚名陽城丹水一帶,接著歷任內鄉縣民團司令。

(3)形勢所迫,四縣積極聯合推行“宛西自治”?!懊駠四臧嗽?,“過去一鄉聯合,可制一鄉之匪,一縣聯合,可除一縣之匪?,F在匪結合動輒成千累萬,絕非一縣之力所能清剿,且官府既不能保民,軍隊多不剿匪,非自己團結起來剿匪,絕無僥幸之理。弟有意與兄同香齋聯合一起剿匪,并亦辦理地方自治事宜,自如贊同,即請約香齋兄定期開會商議……”[3]p(7),上述是民國十八年(1928年),彭廷禹給好友淅川縣民團司令陳舜德信件的內容,可以看出聯合團結是剿匪的形勢所迫,在與匪盜的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初步表達了預定具體時間商議地方聯合自治的急切意愿。

不久,內鄉縣別廷芳、劉顧三、王德歲,鎮平縣彭廷禹,淅川縣陳舜德,鄧縣寧洗古、雷云亭等宛西四縣的權勢人物匯聚一堂商議宛西四縣自治事宜,決定使用“宛西自治”稱呼,成立宛西民團指揮部,公推別廷芳為總指揮,陳舜德副總指揮,訂立“十條公約”及“五不”辦法,通過了告民眾書,決定在內向縣馬山口鎮聯辦培養自治骨干力量學校等。隨后,各縣均成立自治機構,擬出“自治大綱及實施辦法”例如內鄉縣地自治大概內容為“(1)治河改地;(2)水陸交通之設施;(3)林業、工業、農業;(4)公共設施;(5)經濟組織;(6)農村保衛;(7)鄉村教育。

參考文獻:

[1][3] 陳舜德. 閑話宛西集[M]. 臺灣:唯勤出版社, 1979年

猜你喜歡
歷史背景民國時期
新時代云南鄉村綠色發展:歷史背景·機遇條件·路徑選擇
張圓滿:《祭侄文稿》——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產物
淺析拉薩關帝廟修建的歷史背景
噶爾丹的圣樹:今日祭奠崇拜的歷史背景(英文)
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出版域外翻譯文學之探析
民國時期新蔡的圩寨
民國兒童圖書館的發展及其當代啟示
人民代表會議的歷史背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