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實證分析

2016-11-12 04:25谷金鐘呂靜靜李梅芳
中國市場 2016年37期

谷金鐘+呂靜靜+李梅芳

[摘要]文章運用了中國2014年31個省份公共財政支出數據、政府財務支出的15個指標,通過因子分析法提煉出了三個公因子,解釋了財政支出結構的絕大部分信息。并用聚類分析法,以三個公因子為依據,對中國各省份的財政支出結構進行研究,通過結構的差異將31個省份進行分類。全國各省共分為4大類,其中第二大類中又分為4個小類。最后結合馬斯格雷夫與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來解釋中國各地目前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性,并在此結論上進一步來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經濟發展階段論;財政支出結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22

1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11研究背景、引言

財政支出結構是指各類公共支出占總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它直接關系到政府動員社會資源能力的程度,影響著社會的經濟結構。

中國各地區財政支出現狀:教育支出最多;農林水事務支出、一般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緊隨其后;公共安全、醫療衛生、城鄉社區支出等約占我國各地區財政支出總數的6%;而在各項支出中,環保、文化、科技支出等占比重較小。各類支出應占多少比重,哪一項支出存在不足,哪一項支出又超出了預算,是當下支出結構中比較關注的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省份眾多,不同省份之間,財務支出不僅規模不同,支出結構也千差萬別。所以,通過因子分析、聚類分析方法來將中國省份財政支出結構進行比較并分類、具體分析,來明確不同省份現階段最好的財政支出政策應如何制定,這對整個國家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文獻綜述

財政支出結構會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是經濟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些研究者從主體出發,研究了財政支出的最優化結構。例如曾娟紅(2005)引入財政支出變量,運用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來分析經濟增長中的最優財政支出結構。此外學者們也開始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來計算各類支出的最佳比例。馬栓友(2001)計算出我國科研支出的最佳量為GDP的 08%,最佳的財政教育投資量不低于24%的GDP。

一些研究者從局部出發,對我國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類型進行了研究??镄∑降雀鶕?010年的數據,用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簡單地將我國分為三大類經濟區域類型。但是他們的局限是未能用理論進行具體分析。

本文采用最新的數據并借鑒前人經驗,先以因子分析法從地方財政的各項支出中提煉出若干公因子,來解釋代表總的支出結構。隨后再以提煉出的公因子為分類標準進行聚類分析,把2014年我國31個省份的財政支出結構分類為幾種不同的類型。最后結合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對每種不同類型的財政支出結構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建議。本文亮點就在于既進行了整體分類,又結合發展階段論來具體分析。

2指標構建與因子分析

21指標選取與預處理

現如今,中國政府通常將財政支出共分為一般公共服務、國防、外交、公共安全、教育等17個不同類別。當具體到地方財政支出結構時,其中的國防支出、地震災后重建支出數值很小甚至有的省份支出為0,所以根據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合理性,本文從中國統計年鑒中選取了除國防、災后建設外的等15個指標。

考慮到各省在人口、地域面積上的差異,各財政支出項目的人均額將會更加準確地代表各省支出結構狀況。本文以各支出總值除以當年各省份人口得到各自的人均額。

22數據處理

采用因子分析法,通過提取主因子,再根據主因子作為聚類分析的標準進行分析,我們得到以下分析結果。

221數據的相關性檢驗與方差分析

KMO檢驗用于檢驗變量間的偏相關性,取值越接近1,變量間的偏相關性越強,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此模擬的KMO統計量的值為081,適合作因子分析。同時,Bartlett球度檢驗的卡方值為662936,P值小于005,達到顯著性,表明相關系數矩陣不是單位陣,各支出變量之間有共同因素存在,再次驗證了因子分析的可行性。

方差解釋中提取了三個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梢园l現,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公因子的特征根分別為928、245、124,其特征根均大于1;方差貢獻率分別為3569%、3138%、1937%,前三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到8645%,表明共同解釋了原始變量方差的8645%,所選取的三個公因子效果理想、足以描述各地財政支出特征。

222主成分分析

因子載荷圖共提煉出三個公因子,第一個公因子與“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資源勘探電力信息”這五個變量的載荷系數較大,數值依次為095、080、088、070、068。因為這些因子大多屬于基本的經濟建設與行政管理類支出,將因子命名為基本服務因子。而第二個公因子與“教育”“科學”“文化”“醫療”“城鄉”“服務類”的載荷系數較大,數值依次為081、093、063、062、086、074。因子主要解釋了這些變量,命名為社會文教類因子。前兩個公因子主要與財政購買性支出有關。第三個公因子主要與“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有關。屬于財政轉移支付,命名為社會福利保障類因子。

運用回歸估計法計算出2014年各?。ㄗ灾螀^、直轄市)在三個公因子上的得分,公因子得分同時也將作為聚類分析的分類依據。

3聚類分析

31數據預處理、分類依據

將三個公因子得分作為自變量進行聚類分析,聚類方法選擇Ward法,距離測量采用歐氏距離平方法,利用系統聚類法進行聚類分析。為了觀察方便,將因子得分轉化為百分制的標準分,以及后期的檢驗都已轉化成標準分。

在第一次聚類分析中,類型一:北京、天津、上海。類型三:山西、內蒙古、青海、寧夏。類型四:西藏。其余23個省份都是類型二,但是23個省份彼此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再以三個公因子作為自變量采用同樣的方法再次進行聚類分析,聚類后的結果經比較后發現將類型二細分為四種類型較為合適。

32數據處理與分析

聚類分析,首先先用方差分析,檢驗不同類別的三個公因子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檢驗的P值均接近于0,表明三個公因子之間有足夠的顯著性差異,能充當分類的標準。在此之上,需進行各類別的描述性統計,通過分析比較均值,公因子為自變量,類別號變量為因變量,結果如下:分類的FI: 基本服務因子,F2:社會文教類因子,F3:福利保障因子在不同類別下對應的均值??梢钥吹剿姆N類別差別較大,說明分類較合理。

類別一的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基本特征是這些地區在社會文教類因子上得分遠高于其他地區,這一類型的地區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這三個地區均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2014 年,上海、北京的一般預算收入分居我國各省份中的第1、第2位。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程度提高,政府用于教育、商業服務業等支出所占比重會逐漸提升,此類地區為 “教育文化發達”地區。

類別二的地方財政支出結構較為均衡,三個公因子的得分也較為均衡,均在47分左右,可稱之為 “均衡支出”地區,我國大部分省份均屬于此。

類別三、類別四的財政支出結構較為特殊,包括山西、內蒙古、青海、寧夏、西藏。首先類別三的地區,由表得知,其F3:福利保障因子的得分高于類別二,類別三地區大都位于中西部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人們需求保障的意愿強烈,以青海為例,2010年人均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人均住房保障支出均居全國之首。西藏與類別三地區情況不同,可以看到西藏基本服務因子的值高達99分,也就是說西藏支出的大部分都用在了基礎建設和基本的公共服務上了。據統計早在2010年,中央對西藏的轉移支付為514億元,其地方財政支出中的94%源于中央的轉移支付,而其從中央獲得的轉移支付主要就是運用在基本服務上,因而形成了西藏特殊的財政支出結構。類型三與類型四可以統稱作“特殊支出結構”地區。

33細分分析

將類型二地區用上述步驟再次進行細分,根據結果顯示,類型二地區細分為四種類型較為合適。方差分析上文相仿,P值<0,均通過檢驗。描述性檢驗結果如下。

通過類型二的再次細分分類,中國的各個省份有了一個大致的歸類。類型二地區的再次細分又印證了,公因子細分的正確性。以廣東為首的第一小類,文教因子略微領先于其他小類,屬于發達地帶;河北為首的省份是均衡地帶;遼寧為首的省份是與這些地區相比,經濟稍有不足,社會保障因子分數大的省份;貴州、新疆則代表類型二中,相對落后一點,仍然以基礎設施建設、行政管理為主的省份。

4經濟發展階段論與啟示

41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

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兩位經濟學家提出的經濟發展階段論是依據經濟發展階段來解釋財政支出增長的原因提出的理論,經濟發展階段論主要偏重于支出結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政府不斷出現的新的支出需求。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政府投資在總投資中占有較大比重,主要提供社會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事業的建設。經濟發展的中期:政府投資繼續進行,主要的功能是彌補市場失靈,即作為對私人投資的補充,因此政府財政支出總額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經濟達到成熟階段:政府的公共支出將加大對教育、保健、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對我國而言,極少部分省份處于經濟發展的早期,政府還在不斷地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事業建設,例如西藏。而北京、上海、天津為首的城市可以說處于經濟成熟的階段,政府應該加強其教育、福利等的支出,為經濟的快速騰飛打好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大部分省份是處于發展的中期,所以中國整體的財政支出規模要繼續加強,結構類型應處于早期與成熟階段之間。

42啟示

對于大部分省份來講,首先,政府的投資還須繼續進行,不可光靠市場經濟自身發展;同時政府的投資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地轉換為對私人投資的補充,做到協調發展。其次,各個省份要明確自己處于經濟發展的哪一個階段,對癥下藥,實施適合自身的財政政策,增加適合自身省份經濟階段財政支出。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我國將財政支出劃分為17個不同類別,本文通過因子分析能將這些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通過“基本服務支出”“社會文教支出”“保障支出”這三個公共因子較好地反映出來。

系統聚類分析表明我國目前地方財政支出結構還存在差異,可以劃分為 “教育文化為主導”地區、“均衡支出”地區、“基礎建設、保障為主導”地區三種類型。系統聚類分析同時表明了,我國現在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呈現的趨同化現象。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其中類型二可以細分四個小類,其第二、第三小類包含了17個省份,這表明,中國的地方財政支出結構已經開始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趨同現象,這一趨勢的根本原因是中央政府對不同地區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以此緩解地方政府的壓力。

52建議

針對我國現階段不同省份之間財政支出結構的不同差異,為了能既適應各省份目前的發展水平,又能為將來優化的財政支出結構指明一個良好改革方向,提出五方面建議。

一是認清國情,了解現在經濟處于什么階段來以此采取不同的財政支出結構;二是推進社會民生建設和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社會事業;三是優先保障公共服務的需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大力推動社會參與進程,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適當發揮市場的作用;五是厲行節約、抵制腐敗、確保地方財政支出透明,加大公開信息披露的程度,全面接受公眾監督。

參考文獻:

[1]匡小平,楊得前基于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的中國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的實證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3(1):105-109

[2]劉佳地方政府財政透明對支出結構的影響——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1):21-27

[3]何振一,閻坤中國財政支出結構改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4]顏節禮,朱和平公共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的互動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