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育應對策略分析

2016-11-12 05:10張玉周強
中國市場 2016年37期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教育

張玉+周強

[摘要]教育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教育如何發展才能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這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需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30

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穩步提高,但是目前表現出來的一些經濟特征使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我國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漸加大。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7485美元,但是全國60%的人口平均收入不到2000美元。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差距”過程中的一大障礙。[1]

第二,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得益于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而產生的人口紅利。但是,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老齡人口的比重逐漸增加。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中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將很快結束,從而會減緩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可能會給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是我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挑戰。[2]

第三,經濟增速逐漸減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保持在10%以上,同時,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增長動力正在衰減,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受到嚴重挑戰。因此,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將會嚴重影響中國成功規避“中等收入陷阱”。

2我國教育與經濟的相關性分析

從2005—2014年我國教育發展與增長的趨勢來看,兩者有很強的一致性。全國教育經費總額和財政性教育經費分別從2005年的841884億元和516108億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3280646億元和2642058億元;人均財政性教育經費分別從2005年的394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 2032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 的比例從2005年的282% 增長到2014年的415%;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水平也同步提升,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已從2005年的182321億元和289419億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636463億元和140350億元;這些數據表明,近10 年來我國教育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同步上升的趨勢,并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如果我們運用近10年的人均財政性教育經費和人均GDP對它們的相關系數進行計算,可以分析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及其程度(見下表),通過分析數據發現,近10 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指標的相關系數高達09 以上,成非常顯著正相關關系。這表明我國教育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非常密切,教育的發展適應并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教育不但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而且有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賴德勝運用跨國數據驗證了教育擴展與收入分配的“倒U”形假說,認為由于教育具有提高“配置能力”的作用,教育擴展能夠通過“擴張效應”(擴大收入分配差距)與“抑制效應”(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影響整個國民的收入分配狀況,因此,由于教育的持續發展,國家的收入分配差距將呈現出先上升,達到一個臨界點,然后持續下降的趨勢。[3]由此可知教育對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危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教育應對策略

31繼續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公平政策

目前,我國的教育投入總量還十分不足。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要占GDP 4%的比重,雖然這一目標已經實現,但與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體的教育投入總量相比差距還很大。長期教育投入總量不足而且分配不均衡,使我國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和城鄉均衡程度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國家應在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擴大教育規模,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接受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數量的同時,還應繼續完善教育公平政策。

32擴大各級教育規模,提升國民受教育層次

我國的低素質人口比重較大,低素質人口比重大大攤薄了國家的經濟收益率,而且不斷加大了國家的經濟成本。雖然近年來我國受教育人口數量在不斷擴大,但是各層級教育的需求量依然還是很大,這需要擴大各級教育的發展規模,擴大各級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并厘清研究性大學和職業性大學的不同發展思路和模式,職業性大學應注重對學生勞動職業技能的培養。

33轉變教育發展思路,提高教育質量

雖然我國教育規模逐步擴大,各級教育在校生人數快速上升。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我國各級教育質量有待提高。中國目前教育規模的擴大提升了經濟增長率,但教育質量的滑坡降低了經濟增長率,是束縛我國經濟增長和收入提升的瓶頸。提高教育質量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教育規模擴大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因此,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教育質量觀念。教育管理者應將注意力主要轉移到教育質量上來,以質量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馬曉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關照和中國策略[J].改革,2011(11):5-16

[2]儀明金,郭得力,王鐵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1(3):57-60

[3]孫百才經濟增長、教育擴展與收入分配——兩個“倒U”假說的檢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2-98

[4]張勇,王慧炯,古明明發展教育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通過發展教育和轉型來規避“中等收入陷阱”[J].教育與經濟,2012(2):30-34

猜你喜歡
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別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