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2016-11-12 05:10李明國
中國市場 2016年37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索

李明國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法律基礎”課程如果僅采取理論教學的方式,難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改中我們必須適當地采用校外實踐的教學方法,實現實地參觀、講解與交流。讓學生把自己學習、思考、交流的認識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為更好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學任務,把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試方法的改革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把專題教學、案例教學、參與社會實踐、進行調查研究作為教學重點,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識和正確認識、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來組織實施教學。文章積極探索并重點實踐“六結合、五個一、四育、兩入、一透”的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學模式;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32

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幫助大學生從社會適應,身心成長和事業發展等問題入手,加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涉及發展目標,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理想、人生態度、學習觀念、人際交往、道德品質、友誼和愛情以及自我修養等方面,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中華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價值標準和道德規范。該課以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為根本宗旨,主要內容包括憲法、刑法、民法、知識產權法。訴訟法及部分經濟法等,以便使學生了解現行法律制度,養成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教學改革目標

根據中央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和心理健康等問題,提高法律意識,教育大學生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提高自身修養,將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自覺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上述教學目標,是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的教師都應當明確的。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每一單元的教學也都應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目標與課程的教學目標原則上是一致的,具體的教學目標應當反映和貫徹課程的教學目標,使課程的教學目標滲透于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

課程目標定位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政治性目標。課程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為目標。

第二,思想性目標。課程通過人文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傳授和理論講解,強化大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提高大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第三,實踐性目標。課程結合我校師范教育的特點,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法的教育,提高師范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質。課程堅持“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實踐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

2教學方法改革設計思想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任務是,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以幫助和引導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為切入點,以法律修養和道德修養相結合為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角色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解決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法律素質。

基礎課的性質、任務決定了這門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性。這種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性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參與、情感體驗和內心感悟才能得到詮釋和表達。將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內化為內心的道德法則,再將內心的道德法則外化為道德行為和法律行為,最終達到他律和自律的和諧統一。

實踐是連接他律和自律的橋梁,是人生道德和法律修養的由他律向自律辯證轉化的根本途徑。毛澤東指出,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強調理論對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開始只是看到過程中各個事物的現象方面,看到各個事物的片面,看到各個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了多次,于是在人們的腦子里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就聯系起來了。運用“實踐論”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理論與實踐教學互動模式,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一種新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深化課堂教學,搭建他律和自律溝通的實踐橋梁,促進道德規范內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遵循以上觀點,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學任務,把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試方法的改革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把專題教學、案例教學、參與社會實踐、進行調查研究作為教學重點,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識和正確認識、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來組織實施教學。積極探索并重點實踐“六結合、五個一、四育、兩入、一透”的新的教學模式。

21“六結合”方法

第一,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相結合。引導和組織學生閱讀經典原著、開設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學習網站、寢室與個人網頁,把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課外自學結合起來,鞏固和強化課堂講授內容,使學生不斷擴大掌握基本理論的深度和廣度。

第二,課堂教育與基地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勢,在校內外建立多種類型、獨具特色的課程教育基地,在強化實踐性環節的教育功能中,實現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內外課程教育基地的結合。

第三,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搜集、整理、分析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道德與法律問題或具體個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觀察、思考、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第四,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一方面根據大綱要求撰寫富有特色的教案和專題講授體系;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技術優勢,運用形象生動的音像材料,配合和補充理論講授。

第五,課程教學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專題學術報告和組織影視影評活動、社會調查等;另一方面舉辦有關講演賽、辯論賽、搶答賽、知識競賽等方面的知識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六,思想理論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通過日常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及現場咨詢,提升學生的思想心理素質,同時也在咨詢中促使師生共同成長,實現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22“五個一”活動

“謀求一份校內兼職”;“承擔一份學生工作”;“組織一次學生活動”;“尋找一位人生導師”;“參加一次說寫比賽”。

23“四育”的內容

第一,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堅持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首先必須要讓課堂成為思想政治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體現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作。

第二,堅持社會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建立大學生教育基地為重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組建大學生思想教育網,利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互動網絡教育。

第三,堅持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有意識、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無論是心理上、精神上,還是實際生活上,都有對家長的依賴性。

第四,堅持自我教育的核心作用。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養成教育”屬性,也尤其需要受教育者的主體實踐。這就需要將自我教育的理念貫穿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之中,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統領學術活動、社會實踐、勤工助學、志愿服務和文體活動,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寓教育于學習、于實踐、于娛樂,達到“于日?!?。

24“兩入”指確定教師的教案要入情入理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講的既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若能做到寓理于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通情達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使這種教育在內心深處發生作用,產生效果。亦即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腦,入腦才能見效。

25“一透”指加強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中不面面俱到,著力講深講透每一節課的重點問題。一旦化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會產生無窮的魅力。使做人的道理隨著業務知識的講授而進入學生的心靈,教書的過程自然也就成了育人的過程。

3教學改革的實施途徑

31校內實踐教學

第一,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反映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的資料片;當代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介紹;愛國主義電影;反映大學生活、友情與愛情、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等的視頻資料。

第二,給學生提供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經典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進行閱讀,并撰寫讀書筆記。任課教師批改后記入學生平時成績。

第三,分組討論、小型辯論會或者演講比賽。每一專題給學生2~4個思考題,讓學生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開展小型辯論會或者演講比賽。分組討論后每組選一個代表在課堂上發言,匯報本組討論的情況及結論。

第四,結合團委、學生會組織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認識實際問題,并通過集體討論、交流,由學生自己表達、交流個人觀點,并且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修正提高自己的認識。讓學生把自己學習、思考、交流的認識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

32校外實踐教學

結合課堂理論教學涉及的內容,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相應的參觀、調查活動,增加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感受,深化理論滲透的效果。主要采取兩種形式。

第一,社會調查:要求學生深入到工廠、街道、民居,觀察社會、感悟人間冷暖,撰寫心得體會或者調查報告。

第二,不固定地組織一些專業的學生去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實踐活動?!八枷胝卫碚撜n”與“法律基礎課”如果僅采取理論教學的方式,難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改中我們必須適當地采用校外實踐的教學方法,實現實地參觀、講解與交流。要求學生分組到一些實踐基地去進行社會實踐,撰寫實踐心得。并用照片、文字做成PPT課件記錄下本組社會實踐的過程和效果。

33“六結合、五個一、四育、兩入、一透”的新教學模式轉化到教學方法第一,通過課堂教學,直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把理論性、基礎性知識和研究的優秀成果相結合傳授給學生,注意把理論知識講解和實踐技能傳授相結合,在教學中結合當前的學科熱點問題授課,結合當前實踐熱點進行授課,將本學科領域最新學術觀點和最新實踐動態反映到本課課堂教學中,效果良好。

第二,帶領學生從事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研活動,組織本科學生參加與科研項目有關的社會調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研與教學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

第三,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科研交流,提升第二課堂活動內涵。通過學術講座、學術沙龍等方式,讓學生直接從教師的研究成果中受益,讓學生面對面與教師交流、討論、碰撞,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也提升了第二課堂活動的內涵。

第四,將教研成果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把第一課堂教學教研成果應用于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按照研究成果提出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王冰“六結合”教學法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學園,2011,6(12)

[2]何巖落實兩課“三合、兩入、一透”的教學模式改革措施的情況總結[EB/OL].(2007-06-26)http://wfnxtvueducn/ArticleContentasp?ID=302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索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