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常態化研究

2016-11-15 19:33金戰英
科教導刊 2016年26期
關鍵詞:常態化師德青年教師

金戰英

摘 要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特色的沖擊下,諸多信息及多元文化因素的影響制約導致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常態化建設出現問題與挑戰,要不斷加強政治素質的培養,通過樹立典型榜樣進行愛崗敬業教育,制定相應的高職教師語言行為規范和加強自身師德修養,還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師德問責標準,才能對新媒體時代高職青年教師師德常態化建設提供動力。

關鍵詞 新媒體 青年教師 師德 常態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30

Research on the Normaliz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JIN Zhanying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new media era characteristics, the influence of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multicultural factors restricting leads to the University Young Teachers moral norm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o constantly enhance the political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through typical set an example for education, dedication, corresponding vocational teachers language behavior norms and strengthen their own moral self-cultivation, but also to establish a sound moral standard of accountability to the new media times, higher vocational young teachers moral norm construction provides power.

Key words new media; young teachers; teachers ethics; normalization

1 師德常態化機制建立的必要性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在浙江省的10所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比重非常高,而且因為自身的特點,這一特征在民辦高校表現得十分突出。其中這10所民辦高校中,35歲以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高達60.69%。一個十分明確而特別應該引起重視的事實是:因為青年教師在年齡、思想、性格、愛好和經歷等諸多方面與大學生是接近的,因而就會更加容易產生教育過程中的利好:師生彼此的溝通更容易,師生關系會更和諧。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正是青年教師自身的特點,他們對學生影響更為直接,這個影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簡而言之,青年教師更容易成為學生直接模仿的對象。學生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或者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或者被老師的惡習所影響。那么,作為青年教師,應該也必須在政治素質、思想觀念上成為學生的導師,在工作態度、處事原則上成為學生的楷模,在治學精神、道德修養乃至風度儀表等方面成為學生的榜樣,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能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學習態度、為人處事,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也是與學生打交道最多的教師群體,所產生的這種特殊效應,愈加凸顯了其師德建設的重要性。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講話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廣大高校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大力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校教師隊伍。

當前的媒體環境,是全新而又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面臨著建設環境、內容、途徑等方面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開始減弱,青年教師形成思想共識的難度加大,面對網絡消極影響,一些高校網絡道德管理機制缺失。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直接關系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關系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關系著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 師德常態化機制建立的途徑

2014年,面對新變化和新要求,教育部審時度勢地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教師[2014]10號),該意見對如何建立工作機制,甚至對教師的師德建設的具體要求都有明確指示:“建立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高校師德建設工作機制,引導廣大高校教師自尊自律自強,做學生敬仰愛戴的品行之師、學問之師,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新媒體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成效機制建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2.1 師德宣傳常態化

在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帖吧、論壇、QQ群、微博、微信等自媒體迅速發展,信息發布和傳播呈現即時性、互動性、無序性。這種充分自由和開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形態,使高校青年教師人際交往日趨開放和頻繁,交往范圍進一步得到拓展。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他們自然十分享受新媒體帶來的充滿靈活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人際交流方式,他們在教學、科研乃至生活中也比常人更享受到了解、掌握各種信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青年教師在積極主動接受多元化的知識文化的同時,也無可置疑地受到網絡輿情的多元化、自由化、散漫化影響,特別是會更多受到西方意識形態和文化、宗教等滲透性的影響。中國的教育理念,一直以來都強調敬業樂教、教書育人的工作態度和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樂于奉獻的師德師風,這與網絡文化中對個人價值的過分強調的情況是背道而馳的,如此一來,高校教師的傳統師德和優良品格意識會受到嚴峻的考驗和沖擊。因此,必須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堅持師德宣傳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要明確地把培育良好師德師風作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師德教育常態化

師德概念由來已久,其具有歷史性、發展性,并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精神。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行業,因而,師德內涵也必定會隨著時代發展處于嬗變之中。目前來看,國內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對古代教育思想的承續,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革,簡而言之主要包括“正己、樂教、愛生”三方面。為人師表,正人先正己是師德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敬業樂教是師德基礎;教書育人、關愛學生成才與發展是崇高的師德職責。

新媒體環境下青年教師“正己、樂教和愛生”又有新的特征:一是思想多元性。由于新媒體上各種思潮涌動,隨著海量信息的即時性傳播,一些自由化思潮,庸俗化文化,使青年教師的師德狀況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二是利益訴求多元化,訴求途徑多樣化。新媒體時代信息渠道暢通,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布信息,青年教師隨時可以借助新媒體維護自己的利益訴求,發表自己對時政的意見和建議,這使廣大青年維護自身利益的訴求和表達,變得直接和頻繁。三是青年教師的身份透明度增強,也就是說,教師在網絡上的言行會很容易被學生了解,客觀上說,一個師德不高的教師想要維護自身形象,難度只會越來越大。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對教師的“觀察”不僅局限在課堂上,也會延伸到虛擬世界,學生會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和現實情況來評價教師師德水平。

要建立師德師風建設承諾制度。對廣大高校青年教師定期進行師德師風教育,使廣大青年教師始終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在課堂上做到:決不發表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決不發表各種違反憲法的言論,決不發牢騷把各種不良情緒轉導給學生。倡導教育忠誠,關愛每位學生;踐行師德規范,處處為人師表;堅持教學認真,提升育人質量;恪守科研誠信,抵制學術不端。牢記責任,信守承諾,決不辜負“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稱號。要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并使之常態化,逐步通過考核的細化與科學將師德考核作為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重要依據。

尤其要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網絡倫理和網絡道德教育。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人們擺脫了社會身份約束和社會監督,降低了道德他律的作用。高校要針對網絡時代的特殊情況,要充分搞好師德建設,就必須強化教師的自律精神,并將這一精神建設凝聚成以道德規范為主的自律規范體系,也就是說,主體性教育應該成為重要的取向,從而確保網絡道德教育轉變成主動型的教育模式。

2.3 師德輿情監控常態化

毫無疑問,即便是從世界范圍看,與網絡快速發展同步的情況是,網絡監督也越來越成為各個國家重視的問題。網絡上的高校青年教師,自然也應該在這一現實情況下工作、學習和生活,他們的思想充滿活力,常常能夠比一般人更容易成為意見領袖,因此,監控主要是關注和疏導為主的管理,應該成為師德輿情監控常態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

首先,必須牢牢把握網絡輿論的正確方向。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積極建設高品質、健康的網絡平臺。網絡平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建設一批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其次,要特別注意互聯網的不良輿論傾向的輸入。網絡信息的傳播還具有虛擬性和象征性,這往往導致使用網絡的一些教師,同時默認了有害信息的傳播,不免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對高校來說,這就需要加強信息甄別能力,引導青年教師利用好網絡,以避免不良信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該引導教師積極在互聯網平臺上糾正、抵制這種不良傾向的輸入。高校青年教師自身要堅持嚴格要求自己,要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抵制不良信息。高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都要合理利用正能量的網絡,積極傳播社會正義,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梢韵胍?,在長期培養這種能力后,高校努力做好輿論監督并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圍,青年教師會樹立更加科學、準確、系統的世界觀,最終,廣大的青年教師會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思維來建立、發展自己的理性世界,自然能夠及時辨別是非,解決問題。如此再看,只有高校、青年教師都具備這種能力,網絡資源就可以真正為我所用。最后,要積極建立師德投訴平臺,并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以便高校及時掌握青年教師的動態信息,當然,建立這個平臺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教師的人身自由,而是監督、促進教師道德建設和教師形象塑造,特別是及時、動態掌握情況,快速糾正高校中的不正之風,精準發現并及時處理各類問題。

3 小結

總之,高校必須始終把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工作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中的重點任務。要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道德修養,幫助他們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品質,監督他們把正確的道德觀念傳授給學生;要教育引導青年教師率先垂范,以德育人,以德化人,自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本文為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廳課題成果(項目編號:Y201534597);本文為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校師資管理分會課題成果(項目編號Sz2015009)

參考文獻

[1] 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158.

[2] 閆利敏.網絡時代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武漢:長江大學,2013:1-80.

[3] 吳國民,姚治蘭.“老話題”面臨的“新挑戰”——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面臨的挑戰[J].北京教育(高教),2013(10):50-52.

[4] 萬建峰.網絡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2):248-249.

[5] 謝艷.關于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J].教書育人,2011(6):78-80.

[6] 呂妍.論網絡道德建設與個體道德自律[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6):164-166.

猜你喜歡
常態化師德青年教師
重視“關鍵事件” 助推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致良知與師德
青年教師“赴考”
多措并舉,助力青年教師實現教育夢想
師德淪喪者不配為師
二胎時代高職院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時代嬗變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高校郭明義精神建設的常態化機制研究
師德“紅線”持續發力還需多方努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