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攝影公選課與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淺談

2016-11-18 15:22肖鳳霞于歡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公選課審美教育

肖鳳霞 于歡

摘 要:高校開展貼近當下審美文化思潮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本文旨在討論在大眾文化不斷影響大學生審美傾向的當前,如何利用攝影公選課培養大學生積極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闡述高校開設攝影公選課對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攝影;公選課;審美教育

大眾文化開拓了學生視野的同時,卻也有格調低下,內容庸俗化、娛樂化的問題存在。因此,設置貼近當前文化審美的攝影公選課對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有重要意義。

1 審美教育的迫切性

1.1 大學生審美情趣媚俗化

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當下許多大學生喜好媚俗流行文化,這些文化中不切實際的矯情和虛偽被大學生吸納。在進行內容選擇時,很多學生開始偏向通俗淺薄的文學作品,網游、仙俠、玄幻、穿越題材大行其道;古典嚴肅藝術卻備受冷落,甚至有部分學生因研讀嚴肅文學被嘲笑。在審美情感上,一些大學生早已拋棄古樸含蓄,轉而追求赤裸直白的金錢關系和男女性愛。在這種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審美思考越來越匱乏,娛樂至死主義和身體享樂主義大行其道,審美正義日漸缺失。

1.2 大學生審美觀念消費化

如今很多大學生的審美已經從過去的精神愉悅走向了追求感官刺激、物質刺激的道路,成了漠視心靈體驗的視覺性存在。在審美選擇上,用高消費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個性,將物質消費看成高質量生活的標準,并以此來區分自己與其他社會群體。這種審美取向的侵蝕導致了大學生的享樂消費主義,以及利己主義和炫耀虛偽的惡習。正確的審美觀的缺失,使大學生在眼花繚亂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對真假、善惡、美丑、好壞、文明與野蠻、理想與現實的基本判斷,失去了在這個世界賴以生存的價值體系。

2 利用攝影公選課培養大學生審美

著名哲學家休謨曾說道:“要提高藝術審美力,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在一門特定的藝術領域里不斷訓練,不斷觀賞和鑒賞一種特定類型的美?!倍_設攝影公選課,在公選課中通過欣賞大量優秀的攝影作品和電影電視片段,可培養學生欣賞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以及創作的能力,同時還能結合實踐,讓大學生能夠融入攝影的世界,用鏡頭去關注社會,建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體系。

2.1 培養學生欣賞自然美的能力

自然美是以自然屬性為基礎的美,自然美也從來不依賴于人類的存在而存在。在自然世界中,春雨、夏雷、秋霜、冬雪,以及一切魚蟲花草都能帶給人類以美的體驗,這些也常常成為鏡頭被定格的一幕。在攝影公選課教學中,大學生可以通過攝影作品來感受大千世界。例如教師可利用攝影技術來引導學生的探索意識——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看到我們自己生活著的這顆星球,航天員利用攝影技術在外太空拍攝了第一張地球的照片,讓全人類都有機會親睹地球“芳容”。水下拍攝,為人類呈現出大海深處不為人知的神秘生物;微距拍攝,為人類發現周圍微不足道的魚蟲花草是那么美麗驚艷;科學拍攝,更讓人類看到了肉眼永遠無法感受的分子、原子結構。攝影公選課可以通過展示這些精美絕倫的照片,極大的激發學生對于自己生存的環境的熱愛,引起大學生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好奇,從而去進行探索。

2.2 培養學生欣賞社會美的能力

社會美是高于自然美的一種綜合美,人們對于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認識理解都屬于社會美的范疇,是一種復雜的美。社會美來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沒有人類就沒有社會美。因此,在攝影公選課上,教師要懂得引導學生們去體會和感悟攝影作品背后想要表達的感情,并通過聯想,對攝影作品表現出的社會情感的善惡美丑做出判斷,以形成正確的審美傾向。例如,在影片《泰坦尼克號》中,影片在人們驚慌失措逃生時,定格了一對老年夫婦相擁躺在床上等待最后災難來臨的瞬間,這種對于人類情感的極致刻畫能帶給學生以震撼和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捕捉生活中類似的情感瞬間,產生對人類美好情感的認同以及對其背景的深思。

再如網上引起巨大反響的難民小男孩陳尸海灘的照片,在那張攝影作品中,沒有高難度的拍攝技巧,只是簡單的呈現出事實真相,只是一個孩子的尸體被沖刷上海灘,但就是這張照片幾乎引發了全人類對難民問題的關注。這就是因為攝影作品題材本身觸及到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作品的背后體現的是拍攝者對于社會問題的關注。選取類似的攝影作品給大學生欣賞,對于培養學生對于社會美的審美力有著重要作用。

2.3 培養學生欣賞藝術美的能力

藝術美高于自然美和社會美,它克服了自然美注重形式的缺點,也擺脫了社會美重于思想內容的局限,真正做到了感性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藝術美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有造型藝術(雕塑和繪畫)、表演藝術、實用藝術(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綜合藝術(一般指電影、戲?。┑鹊?。攝影作品的主題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是建筑、雕塑等,在攝影公選課中,大學生通過攝影作品欣賞到了大量不同藝術類型的作品,激發了學生對于藝術美的興趣和好奇,有助于學生去探索發現藝術之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例如,讓學生欣賞《布拉格之戀》《教父》《辛德勒名單》《莎翁情史》《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等影片在構圖、創意、色調等攝影技術上的高超成就,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影片拍攝時對于畫面選取的故事,例如菲利普·考夫曼導演在拍攝《布拉格之戀》時,剪輯師沃爾特·默奇將十多個小時的膠片進行編碼,并將一些重要場景畫面一一洗出來貼在墻上,一些有復雜調度的畫面甚至洗出多張來進行選取,而這些照片最終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才在最后將完美的影片呈現給觀眾。通過這樣的講述,讓學生在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時更多了一份領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把控能力。

3 結語

攝影是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大學開展攝影公選課其目的并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攝影大師,而是培養大學生對于人類社會生活的關注,從拍攝中對社會、人生進行思考,從簡單的拍攝照片過渡到陶冶情操,發現生活中的美、揭示生活中的美,并按照美的規律去創造美,最終達到培養大學生正確審美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邸貴玉,劉守新,高振華.基于“讀圖時代”的高校攝影公共選修課的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08):91-92.

[2] 趙赟.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審美素養培養研究[D].蘭州大學,2011:5-6.

[3] 婁世民,袁丁月.淺談高校攝影教育的發展現狀[J].美術教育研究,2012(23):145.

猜你喜歡
公選課審美教育
高校音樂欣賞公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高職院校公選課《環境與健康》教學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