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2016-11-23 01:08劉敏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主導時機合作學習

劉敏英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和探索精神,以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時機;主導;主體

人教版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理念,在老師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就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但是,在大膽創新、追求學生個性、強調獨特教學風格的同時,有的教師課堂教學猶如一盤散沙,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放任自流的現象,那么,到底課堂教學該怎么辦呢?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一、合作學習不能走過場

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據學習內容而定,關鍵是要看實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在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哪些問題應該由學生解決,哪些問題應該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做到心中有數。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獨立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更談不上有自己的獨立方案,更容易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其他學生人云亦云,沒有圍繞主題,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這樣的合作只能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同時,各組的成員在組成上也差異過大,自然對各自承擔的探究任務、合作目標在完成質量上有好有壞,影響集體對文本的整體學習效果。合作學習要注意三點:(1)做好合作準備。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學生對所要研究的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2)明確合作目標。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過合作要達到什么目標、各自在小組合作中擔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從而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3)形成合作機制。組內成員應該有明確的分工,每一個合作小組都要有一名學生負責組內活動的組織與協調,確保合作學習有序進行,保證組內成員有平等的參與機會。

二、探究要把握時機

上學期,聽一位老師的優質課,學習《圓的面積》,老師整堂課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在探索體驗,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動手“做數學”,過程由學生完成,結論由學生得出,教師基本上沒有講授,也沒有進行引導、點撥,結果是學生結論還沒有得出就已經下課了。如此這般的課見怪不怪了,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所有的數學知識單靠學生探究、體驗就能獲取嗎?何況一節課40分鐘,過度的探究在教學時間上允許嗎?

“做數學”是人教版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改變了以往數學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但學習方式的改變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用一種方式去代替另一種方式,讓小學生每節課或者整堂課都去自己經歷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既無必要,更不現實。如負數的表示,在數字前面加“-”號,告訴學生就行了;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也是不好操作和體驗的,這類知識就可以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完成。

適時抓住學生的發現,積極創設適于探究的氛圍,引導學生探究有價值的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和關鍵環節。因此,在開展數學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端正思想,正確把握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條件,該探究則探究。

三、教學既要突出主體,也要體現主導

目前,一些老師在教學中為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就形成了一切讓學生說了算的教學理念。不管學生如何理解、如何想、如何表達,總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揚,或者在沒有充分引導、創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算”“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想用什么方法學習就用什么方法學習”……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教學。

過去,我們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出現了“滿堂灌”“填鴨式”的做法,現在,我們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又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課堂教學“松而不散”。教師在重視學生的獨特理解,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時,也要正確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不能因為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感受”,該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該引導的就不予以引導。對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對一些是非分明的問題,教師要毫不含糊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學生指點迷津。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為一個“導”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出現偏差,走入誤區時,要“引導”;當學生思路不清,認識膚淺時,要“開導”;當學生遇到困難,思維卡殼時,要“輔導”。

四、課程整合不能形式化

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實踐,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改變以往教學忽視學生時間和感性操作的傾向。應該肯定,活動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節課中,設計購物場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但活動不應該只注重外在的表現方式,更多的應該注重內在品質,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用活動這一外顯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教學內容。

教學形式要為教學內容服務,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內容的置換,用“生活味”去取代數學教育特有的“數學味”,而應該借助有趣的活動溝通場景與數學本質的聯系,實現二者在更高層次上的整合。實際教學中只是追求活動表面的熱鬧和形式,忽視對活動內在過程的有效轉化和品質的提升,一味地強調活動的情趣而沖淡甚至忽視了主題,知識與技能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這是必須要改進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與探討,只要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要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我們一定會逐步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一定能夠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主導時機合作學習
兩個人結婚的最好時機
暢想 把握每一次時機跨越成長
師生互動4時機
中職物理教學的主導與主體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中企“主導”肯尼亞基建項目遭非議
作戰的時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