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新形勢下利用互聯網加強高校團建工作的探索

2016-11-24 17:46鐘會華榮程劉敏楊瀚卓
2016年32期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

鐘會華 榮程 劉敏 楊瀚卓

摘 要:現如今,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方便,還有對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的徹底改變。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是讓人們每天的生活被各式各樣的信息所包圍,特別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如何辨別真假、去偽存真,找到指引方向的明燈,顯得尤為重要,這對于大學生團建工作的考驗極大。本文從高校團建工作出發,研究探索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高校團建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團建;大學生

一、互聯網對高校團建工作的影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球化趨勢的加速發展、網絡科學技術的興起,以及我國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都對高校團建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和新任務。

據調查,截止2016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7.10億,其中18-35歲之間的互聯網網絡用戶超過了半數,由此可見,大學生群體是互聯網用戶的主力軍。大學生網民接觸的各種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這對高校共青團建設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從積極的影響看:第一,團建工作建設者能夠通過互聯網迅速了解、及時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第二,網絡互聯網發布的消息,其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有利于提高消息的時效性;第三,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特別是圖文、聲像并茂的新媒體應用,提高了青年學生的關注度。

另一方面,互聯網也有其存在的問題:第一,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混雜著許多不良信息,青年學生無法準確判斷;第二,各類思想在網絡上的傳播,不利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主要互聯網平臺的基本情況

目前,大學生使用的互聯網平臺主要有微博、微信、QQ(即時通訊軟件)、網絡論壇,它們的主要特點分別是:

(一)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簡稱,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目前,基本所有的高校共青團組織都開通了官方微博,實時發布與本地青年、本校大學生相關的消息,開放的傳播機制使微博成為大學生的“公共議事廳”。

(二)微信。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2012年,微信推出微信公眾平臺服務,主要是為了通過渠道將品牌推廣給線上平臺,平臺主要有實時交流、消息發送和素材管理。目前,大多數的高校共青團組織都開通了官方微信訂閱號,定期為用戶推送相關圖文消息,與用戶產生互動。

(三)QQ(即時通訊軟件)。QQ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互聯網的即時通信(IM)軟件,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QQ即時通訊軟件十分受廣大大學生的喜愛,普及率較高,受眾面廣。

(四)網絡論壇。網絡論壇即為發帖、回帖討論的平臺,是互聯網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塊公共電子白板,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書寫,可發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如今,許多社會熱點的出現,都會引起網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在網絡論壇上的激烈討論,各種評論、留言層出不窮,需要極高的監管力度。目前,百度貼吧、天涯論壇、豆瓣社區等網絡論壇的使用率較高。

根據數據調查,某高校大學生互聯網平臺的使用率分別是:微博85.3%、微信76.9%、QQ(即時通訊軟件)94.7%、BBS(網絡論壇)73.5%。

結合現實情況,目前利用微博、微信公眾平臺、BBS(網絡論壇)互聯網平臺對于加強團建的探索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利用互聯網加強團建的對策

利用高?,F有資源,通過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學校官網、論壇等互聯網平臺,打造有高校共青團特色的網絡體系,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一)加強高校團組織網絡建設

如今,網絡上各種思想良莠不齊,有積極的,有消極的,還有低級趣味的,作為青年學生,有時還缺乏對是非的辨別能力,這就需要共青團工作者在工作中加以引導,進一步加強高校團組織網絡建設。

在加強高校團組織網絡建設中,首先要注重引導,充分發揮網絡活潑性、思想性的特點,從而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發展。

其次,要抓住層次性,根據不同團組織的級別,設置不同的網絡陣地,層次分明,大致可以分為兩級建設:第一級是校團委,面向全校青年學生,主要開展網上黨團知識學習,發布中央、省市有關通知、政策,促進校園文化、第二課堂建設;第二級是院系團總支,根據院系青年學生的職業發展,結合本專業特色,舉辦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調動青年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最后,要體現時效性?;ヂ摼W的一大特色就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共青團網絡陣地要及時、有效地更新相關消息,定期做好線上平臺的維護工作。利用高教思想教育資源,建立網上黨校、團校,積極引導青年學生討論,通過思想交流,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形成高校團屬新媒體矩陣,加強統籌聯動

在校一級的平臺帶動下,各院系、組織要積極響應,有條件的可以聯合開展活動,增加關注度,調動平臺運行的活躍度。另外,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新媒體工作隊伍是利用互聯網加強團建工作的前提條件,要合理組織,注重對專職人員的培養,各級網絡平臺建立起有專業素養、貼近學生的團隊。

(三)開展相關團組織活動

以人為本,構建網絡服務體系。開拓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團組織網絡的社會化建設,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提高服務能力,實現團組織工作網絡化,積極便捷為青年學生服務。

利用互聯網絡,開展線上線下團組織活動,如“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后,將實踐成果公布在網上,相互探討;展示優秀共青團員事跡,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對接“青年之聲”平臺,傾聽來自青年學生的聲音,加強與青年學生間的互動和溝通。

四、網絡建團的探索與實踐

共青團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推進團建的創新,探索出聯合建團,依托建團,社區建團,公寓建團等靈活多樣的團組織設置方式?!?/p>

以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為例,建立了E-I(Eclass-Internet,易班網絡)團支部,是借助新興的易班網絡平臺,發展團建工作。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網站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加入了為在校師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務功能。

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E-I團支部,通過在易班網絡平臺建立團支部,創新團建模式,將團建工作和易班網絡發展結合在一起,實現科學管理各支部,緊密團結各支部的目標。

利用團支部特色,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相關主題活動,充分調動發揮廣大團員青年的參與性和創造力,積極在易班上進行展示,并依托校內各支部、班級的易班機構群,一方面就有關內容進行轉發、評論,另一方面設立相應的專區專欄,共同打造原文學習、資料查詢、心得分享的交流共享平臺。

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如“恩在點滴,用心分享”學生實踐活動、易班微訪談、“我是學霸”等,讓易班動起來,成為同學們課外生活的新陣地。(作者單位:西華大學)

參考文獻:

[1] 肖玲.高校網絡團建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重慶郵電大學為例[A].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9):251-254

[2] 淺談高校網絡團建工作的現狀及其改進[A].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108-110.

猜你喜歡
互聯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