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農村中學走出教研困境的策略

2016-11-28 11:27林輝祥
求知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農村中學教學研究困境

林輝祥

摘 要:高質量的教研活動能夠較快提升一線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但目前農村中學教學研究存在教師缺乏教研意識、對校本教研極不重視、教研途徑形式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師專業的發展。筆者通過走訪座談,結合自身一線工作經歷,談談農村中學走出教研困境的幾點方法,以供同仁借鑒。

關鍵詞:農村中學;教學研究;困境;策略

二十多年來筆者在三所不同的農村中學任教,除了自身的工作體驗,還曾多次與不同學校的領導、教師座談, 對農村中學教學研究開展情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本文擬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并結合專業行家已有相關研究成果,談談農村中學教研怎樣走出困境。

一、農村中學教研的現狀調查

1.學校領導缺乏教研意識

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大部分農村中學的學校領導熱衷于迎來送往,俗濫傾向嚴重,缺乏教研意識,對教研工作極不重視。有的教師認為教研是學校領導的事,有的認為教研是教研部門的事,也有的教師認為教研就是聽聽課、寫寫論文、做做課題等,沒有從專業發展的角度做好規劃。而有些學校的領導幾乎從不參加教研活動,而且帶頭造假欺騙上級檢查,給普通教師帶來了極壞的影響。以上所述各種原因,導致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少之又少。

2.校領導極不重視校本教研

所謂校本研究,就是“以校為本”的教研方式。按照這種方式,日常教學研究的重點下移到各個學校,從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各類具體問題出發,以一線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其他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其中。從目前許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看,很多學校領導還沒有真正理解校本教研的重要性。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的效能研 究、學校的發展規劃、學校的教育質量保障、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改革熱點都聚焦在學校。從當前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看,教師主動學、主動研、堅持做的情形沒有出現。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紙上的要求和規定,并沒有成為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平臺,也沒有成為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3.教研途徑形式單一

教學研究的形式和途徑應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可以講述教育故事,可以進行教學反思,可以進行教學實驗,可以采用說課、微課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然而,從實際情況看,現在很多農村學校一說到教研就是聽課與評課,甚至很多學校只聽不評。

二、農村中學教研現狀的原因分析

1.進修培訓方式有待改進

長期以來,參加工作以后的一線教師缺乏必要的專業進修機會。雖然每年都組織一線教師參加各種名目的繼續教育,但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繼續教育與教學實際結合得還不夠緊密,沒有做到按需施教,沒有講求實效,更沒有做到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這樣的進修培訓已經不能滿足一線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種種原因導致本來用意很好的在職充電進修制度,變成了走走過場的形式,教師特別反感,專業進修成效甚微。

2.不堪重負滿意度低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農村中學教學語、數、英等學科的教師通常教兩個班,其他學科的教師一般都教3~4個班,每班50~60人左右。每周12課時的授課任務,僅僅課前準備、課堂講授、批閱作業、命制考題、批改試卷、輔導學生、聽課評課等方面,就需要50小時左右。有的教師還身兼班主任職務,每周還得多花幾小時做學生的思想、紀律、學習等工作。有的學校還制定了周練月考制度,不停地印制許多試卷,訂了許多教輔材料,大大增加了教學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要把課上好,就需要天天加班,身心俱疲。令人心酸的是,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育部門的種種評比任務,辛辛苦苦地“折磨”學生,換來的卻是學生的冷漠和輿論的譴責。

3.職稱評聘停滯現象

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很多教師一旦評上中高級職稱后,在思想上、行為上就出現了懶散現象,造成職業發展遭遇天花板的停滯現象。近年來,相關職能部門在教師職稱的機制方面不斷調研,不斷調整,不斷完善,如果能嚴格按照這種規則行事,做到公平公正和規范管理,真正實現“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這種職業發展停滯不前的現象應該會有所轉變。

三、農村中學教研走出困境的策略

1.優化教師的生態環境

一是校內生態。學校中心任務是“學”,學校領導要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的單位,在學校內部評優評先、職稱崗位聘任等方面,應該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向有利于一線普通教師的方向傾斜。從現有情況看,不少農村中學的校領導將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曲解為自己擁有的權力和利益。缺乏有效的監管導致部分校長的家長制作風十分嚴重,個別學校更是成為弄虛作假和勾心斗角的單位。

二是校外生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教師節前夕向廣大教師致信慰問,高度評價教師的重要作用,把教師視為我國的立教之本、興教之源。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北京師范大學看望和慰問廣大教師,在講話中再次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牢記使命,加強領導,狠抓落實,著力改善農村中學教師的生態環境,提升農村教師群體的整體幸福感, 使他們能夠真正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此外,教育主管部門要組建名師專家隊伍,采用集中培訓、送教送培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為一線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這樣讓教師在學習型組織中成長,減少在功利型組織中的內耗。

2.構建教師有為的理念

現在許多學校雖有設置管理崗位、專技崗位、后勤崗位等三種崗位,但是崗位職責不清。作為管理崗位的學校領導應該如何管理學校?作為專業技能崗位的教師應該如何教書育人?作為后勤崗位的工人應該如何服務學校?這種崗位職責不清的現狀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現在要逐漸厘清崗位職責,要有擔當,如果教師終日為各種雜事奔波,又怎么可能靜下心來搞教研?評價教師應以“有為”為準繩,教師的績效工資應優先考慮有“為”,而不應偏向有“位”。

3.提倡終身學習理念

現代社會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普通社會成員如此,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更應終身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提升自身道德修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非???,教師要想更好地“誨人不倦”,首先就必須做到“學而不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密不可分。只有持續學習,在專業能力、教學技巧、教育理念等方面不斷提升,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

總之,目前農村中學教學研究存在教師缺乏教研意識、對校本教研極不重視、教研途徑形式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的職業發展。只有不斷優化農村教師的生態環境,構建教師有“為”的理念,提倡教師終身學習,提升素質,促進學習型、學者型、專家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才能夠促進教育創新,逐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賴于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庾南.基于“為學而教”的教改實驗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5(7).

[2]王愛泉.中學教學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S1).

[3]王建生.農村中學教學管理探析[J].成功(教育),2010(6).

猜你喜歡
農村中學教學研究困境
跟蹤導練(一)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農村中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探析
陜南農村普通中學體育實踐課實行選課制的可行性研究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兒童觀察畫教學研究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