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德教育引領下的地方性高師生擇業觀?研究

2016-11-28 14:42蘇美莉黃啟慧韋慶校
求知導刊 2016年28期

蘇美莉+黃啟慧+韋慶校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較長的時間,高校畢業生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作為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尤其如此。因此,積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教育工作,是地方高等師范院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與此同時,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具有以下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增加地方高師畢業生的就業門路,緩解就業壓力;而且可以充實基層教育的師資力量,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創新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師德教育模式及相關舉措。

關鍵詞:師德教育;高師生;擇業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5年就頒發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中辦發〔2005〕18號)。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的精神,要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完善落實各項扶持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從教。2014年,國家已經招募約3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兩基”攻堅縣及縣以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作為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在當前及今后一段較長時期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教育工作,是高校師德教育中的重要任務。

一、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正確樹立擇業觀的現實意義

1.解放思想,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2014年我國畢業生已達到727萬人,大學生就業在數量、質量、結構方面存在著很大矛盾.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成為學校、政府、社會和大學生共同努力的目標。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規模仍十分龐大,“90后”大學生特征的多樣化增大了就業的復雜性。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如何充分就業已成為今后國家發展的重要問題。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充分就業,最有效途徑就是發掘就業市場,拓展就業渠道。高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龐大,就業難度大。然而,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則缺乏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鼓勵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不僅可以減輕就業壓力,而且可以有效緩解基層師資隊伍匱乏的難題。

2.多管齊下,增加就業門路

教師資格制度改革后,非師范專業畢業生與師范專業畢業生一樣可以加入到教師招聘隊伍中。況且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仍在,社會用工需求銳減,導致非師范專業畢業生也加入到激烈的教師競聘行列當中。積極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這無疑可拓展他們的就業門路。

3.增強基層師資力量,均衡教育發展

我國基層師資相對缺乏,師資力量分布不均衡,嚴重制約基層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第一,農村學校的師資總體水平較低。其具體表現為教師的學歷較低、知識面窄,拓展性差。第二,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基層教育師資的水平的提高則更加緊迫,特別是缺乏高級職稱的師資。

二、創新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的師德教育模式

1.轉變思想,更新就業觀念

觀念決定人生,師德教育為第一要務。轉變與端正就業觀念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途徑?!耙缘聻橄?,艱苦奮斗”,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和擇業觀念,是高校畢業生師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因此,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任務所在。首先,教育當代大學畢業生及時更新職業價值觀,引導他們立足實際,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冷靜分析當前就業形勢,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調整就業期望值。其次,高校教育要轉變傳統的大學“精英”教育思想,淡化“精英”就業觀,增強主體擇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摒棄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最后,要積極引導學生把握人才成才規律,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立足現實,夯實知識基礎,盡可能改變浮躁情緒、僥幸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只有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2.深入研究,把握就業主體的特殊性

基層就業的畢業生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基層生源,他們對基層的教育現狀、工作生活環境較為熟悉,他們吃苦耐勞,勇于奮斗,對基層的工作學習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二是性格相對溫和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基層單調平淡的生活。三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活的畢業生,特別是少數民族生源畢業生,他們對生源地的風俗、生活習慣有更好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同一民族者能很快適應生活習俗,更容易被當地群眾和學生所接受。

3.正確認識到基層任教的價值

(1)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認識到基層任教的價值。高師畢業生地方高師畢業生不愿到基層任教源于僅從短期貨幣財富來判斷人生價值。因此,地方高師畢業生的師德教育必須從短期的、貨幣的緯度拓展到短期與長期相結合、貨幣與非貨幣相結合,激發他們認清自身價值。人生,是一種經歷,而經歷就是財富。同理,到基層任教,是人生的經歷,是應對將來職場的歷練。

(2)轉變認識視角,認識到基層任教的意義。從環境來看,到基層任教具有環境優化的價值?;鶎幼匀画h境較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村民好客淳樸。隨著城鎮環境每況愈下,良好環境作為正常商品,人們對其需求越來越多。到基層任教不僅可以領略當地優美的環境,而且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同時激發他們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意識,促進當地群眾保護生態環境,更好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可以邀請在基層任教的校友回校宣講,介紹基層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鼓勵畢業生服務基層教育,施展自身才華。

(3)基于人才儲備視角,認識到基層任教的價值。農村歷來是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搖籃。但是,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中西部和東部、基層農村和城市教育發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和基層教育的發展。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不僅可為基層提供優質教師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彌補基層師資不足和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為基層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基層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4)通過直接參與的方式,認識到基層任教的價值。這主要是指到基層學校去調研和實習,開展社會實踐,感受當地的教育需求和友好和諧的生態環境。玉林師范學院自2007年以來開展了大四學生到基層農村的頂崗實習的活動,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上崗后的后續指導

傳統師德教育模式在畢業生離校后就宣告結束,但從師德教育客觀發展來說,這才是師德教育的開始。畢業生到基層任教,隨著基層教育環境的變化,其思想也會有所變化,在這種形勢下師德教育必須與時俱進,緊貼基層實際。構建高校與基層多種交流平臺,通過交流會、培訓會、報告會等形式,促進高校與基層良性互動,使得師德教育“接地氣”,同時也有利于畢業生師德修養的提升。

三、開展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的師德教育措施

1.突出地方性,加強與基層教育部門的相互協調

當前高師院校的地方性傳統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其根源在于對基層師資的具體情況沒有進行深入了解,使得地方高師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目標無法明確。因此,地方高師要發揮地方優勢,就要深入基層,加強與基層教育部門溝通和協調,讓師生了解基層的師資需求變化及其思想動態。既要請基層教育部門的領導和教師到學校來給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做相關的介紹,又要讓從事畢業生師德教育的老師深入基層教育部門去支教或掛職鍛煉,這既有利于增強地方高師對畢業生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培養,也能引導更多的畢業生到基層任 教;此外,還可穩定在崗師資隊伍。

2.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針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

地方高師針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要突破簡單的課堂教育模式,就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梢圆扇?、社會、學?!叭灰惑w”的模式,設立針對畢業生師德教育的專項資金。該資金由具體分管學生思想教育的學校領導主管,在使用過程中要堅持??顚S迷瓌t,實現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3.專職教育,設立針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教師

目前針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一般采取專題授課、臨時講座的形式,缺乏專門的師資隊伍。要開展地方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的師德教育工作,明確其與一般的師德教育工作具有共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應該引入針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教師,提高其業務素質,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4.有機結合,以師德教育工作帶動就業指導工作

只有了解學生的就業思想,就業指導工作才好開展;而只有了解畢業生就業中面臨的問題,師德教育才有針對性。比如在美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一般不評價學生持有的價值觀,只是單純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協助他們調適矛盾和排解不良情緒,引導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這種缺乏師德教育的就業指導,很可能導致畢業生過于關注自身的發展而忽略社會需求。因此,客觀上要求地方高師把針對畢業生的師德教育工作與就業指導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具體而言,地方高師要打破師德教育部門與就業指導部門之間的藩籬,實現在師德教育中實現就業指導,在就業指導中實現師德教育??梢?,引導地方高師畢業生到基層任教的師德教育模式,在指導思想上應該是目標對象明確,突出價值實現,全程跟蹤服務;在具體操作上應該采取專項資金支持、由專職教師負責、“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模式,整合校內外資源,采用現實與模擬有機結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鄭永延.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鄭曉明.美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評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4(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