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學習型教研組建設的策略

2016-12-02 21:47金鳳
職業·下旬 2016年10期
關鍵詞:專業發展教研組中職學校

金鳳

摘 要:本文通過闡述教研組在幫助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還存在的不足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學習型組織為理論基礎,從教研組愿景、教研組管理、教研組活動、教研組環境的構建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教研組建設策略,并進一步強調教研組在中職學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起到的正向作用。

關鍵詞:教研組 中職學校 專業發展 正向

在職業教育大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職業學校教師的工作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教研組是最好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組織形式,應當發揮好這個學習共同體的作用,通過教研與教學的一體化運作,幫助教師不斷學習,一起面對改革帶來的“共識之殤”。

一、學習型組織理論簡介

學習型組織(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圣吉融合團隊管理、組織學習、創造原理、認知科學和群體討論后提出的一個研究理論。他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給學校組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構建學習型教研組具有重要的啟示。學習型組織特別強調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團隊學習五項修煉的整合。

二、學習型組織對中職教研組管理的指導作用

教研組集體指導合作規劃提出意愿互相學習過程呈現合作、規劃、反饋、補救、創新規劃與過程呈現反饋、評價、借助學習型教研組的理念。在中職教研組架構過程中主要把握三個關鍵環節;首先是鼓勵教研組成員積極學習,要求教研組成員不斷自我超越,能夠理清個體的真正愿望,把學習滲透到日常工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把學習當做一種習慣;其次是培養團隊合作和進步的意愿。教研組的建設離不開團隊的力量,每個人在團隊里要善于借力和與人合作,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型教研組工作中,應引導教師放棄傳統獨自進行教學活動的方式,形成共同的語言和共享的職教理念;第三是激發深度的溝通,在真誠無束的條件下產生思維互動,產生共同的工作路徑。

三、傳統中職教研組發展的困境

1.中職教研組活動形式傳統化

目前很多學校的教研組構成還是沿用了以學科為紐帶的同學科教師組成一個教研組的形式,研究活動也以例會、聽評課等為主要內容。教研組長扮演的多是參與者和執行者的角色,專業建設和規劃能力相對缺乏,教學改革意識不強,對教師的專業關注度也不夠。這樣傳統的組織形式和工作內容已經不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2.中職教研組織愿景疲憊化

傳統教研組建設多是完成行政指令的過程,從一個學校所有教研組的計劃總結中可以看到:只有常規工作的“共性”而沒有“個性”,開展的活動多“被動”而少“主動”。教研組雖然能夠起到較好的師徒結對的作用,但真正的聯結并不多。當前推行的項目教學法使得教學過程中具有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特點,一個教師通常需要較全面的知識,需要教師跨學科跨職業崗位開展綜合交流,而傳統教研組也沒有形成一種以團隊為主的專業發展愿望。

3.中職教研組功能弱化

在傳統的教研組工作中,大部分教師都只是在不停地重復講解幾門同樣的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缺乏個性和創新性。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學習渠道、工作方式也發生了徹底的變革,這樣豐富便捷的學習途徑,使得教研組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內容失去了權威性,傳統地組織教師學知識內容、學方法手段已經不再是教師們參與教研活動的渴求點了。

四、基于學習型理論的教研組建設策略

1.形成“同伴互助式”聯盟,樹立共同發展愿景

學習型教研組的共同愿景,應該是建立在教師個體成員基礎上提煉出的共同愿景。教研組長要明確本組老、中、青三個層次教師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突出新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同時教研組長自身要做好三帶工作:帶頭、帶心、帶業。

在這樣的氛圍下成立“同伴互助式”成長聯盟,在同伴互助模式下開展信息化教學互幫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實施、磨課展示、課題研究、教學反思、教學評價等行動,形成一種“師徒共盈、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局面。在此聯盟下每位教師再制訂“三年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學習和行動的坐標。教研組長融合教師個人愿景再制訂“教研組共同愿景”。如此,教師們才會努力學習,主動而真誠地奉獻。而不僅僅是為了拿到獎勵、榮譽而順從這個共同愿景。

2.抓好師資“四大工程”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習型教研組,強調的是團隊學習。根據教研組人才結構特點,教研組學習應突出層次性。對本組老、中、青三個層次的教師實施 “四大工程”建設,以此開發教研組組織潛能。

(1)青藍工程。面向進校3年以內的青年教師,開展“三心教育”、師徒結對、推門聽課、讀書活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等,幫助青年教師實現“一年適應、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培養目標。

(2)轉型工程。面向衛生行業等非教育崗位調入本校3年以內的教師,通過學習教育學、教法指導、結對指導、教研活動等,3年內取得“雙師型”資格。

(3)“雙師型”工程。專業教師每2年進臨床等崗位實踐不少于2個月,進校3年內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衛生類專業教師盡快達到“雙執業”要求,定時進行輪崗。

(4)名師工程。搭建“校級新秀、骨干→市骨干教師、市醫壇新秀→市學科帶頭人、市衛生學科骨干→區學科帶頭人→區名師→省特級教師”的教師成長通道。明確要求,逐級推薦,實行任期制,按年考核,滾動管理。只有對每位教師更具針對性的學習活動,才能滿足每位教師不同的內心需求,從而使教研組發展更均衡。

3.注重“科研競賽”雙結合,打造專業研究團隊

現階段中職學校教師的培訓除了“360學時”專業發展培訓、各地市的培訓會議,更需要教研組在日常專業教學活動及各種職業技能大賽中實現教師的又快又好發展。目前,教學課題研究、師生技能大賽、信息化教學比賽等是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抓手。

教研組應該發揮好作用,科學有序地組織教師做好輔導工作,向書本學習,向企業學習,向能工巧匠學習,向高校和科研機構學習。同時教研組還要設計和組織教師個人的教學技能比賽,引領教師在比賽中發現不足,在不足中改進方法,在改進中學得新知,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過程能讓教師迅速成長。教研組也應借機將比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深入研究,撰寫心得及課題、論文,以此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能使整個教研組成為研究型的團隊。

4.完善學習評價機制,營造和諧教研環境

為確保中職學習型教研組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落實制度、督導、技術、評價等方面的保障。校黨政、支部、教科研機構應該更大力度關心指導學習型教研組建設,弱化教師之間“非輸即贏”的競爭理念,強化“抱團發展”的合作理念,不要局限于聽課、說課、評課、觀摩課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不局限于少數“精英”多數“捧場”的活動形式上,不能局限于單純為改變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應多系統思考,從整體出發,鼓勵教研組成員實現“知識共享”“信息共享”“心理共享”,使教研組氣氛和諧,真正重視教師個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著,張成林譯.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丁衛東,凌靜.中職學習型教研組織的功能與機制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

[3]黃偉星.以“組合教研”為載體,創建同伴互助式青年教師成長聯盟[J].華夏教育,2016(15).

[4]馮志軍.技能大賽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5).

(作者單位:桐鄉市衛生學校)

猜你喜歡
專業發展教研組中職學校
英語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
基于課題研究的中小學教研組組織變革研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給中學歷史教研組長的五點建議
江蘇省天一中學語文教研組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