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科書使用應把握的幾個視角

2016-12-05 14:24鮑嫻管慧勇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數字資源使用

鮑嫻 管慧勇

【摘 要】美術教科書是美術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材料,正確使用美術教科書有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就具體的使用策略而言,可以從教材使用觀念的變革、全面整體地理解教科書、挖掘教科書中的教學要素、加強教科書與現實的關聯因素、構建個性化的數字教學資源等五個方面加以考量。

【關鍵詞】美術教科書 使用 教材觀 教學要素 數字資源

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教科書是一種非常特殊而又復雜的出版物。說其特殊,主要在于它的編寫、出版與使用必須經過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許可、審定和發行。說其復雜,形式上它是課程的代表,內容上它是教育教學目標的載體,功能上它是教學評價的依據。

美術教科書是依據美術課程標準編寫的、供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進行學習時使用的主要教材。美術教科書是美術課程內容最重要的載體,它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審美趣味、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個性品質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何進一步發揮美術教科書的作用,如何通過使用美術教科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改善學校美術教育,是當下備受關注和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變革教材使用觀念

觀念的變革實質上是對事物認知的改變,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變化。教材使用觀念的變革在于對教材價值認知的改變,不同的認知,就會有不同的教材觀。

(一)傳統教材觀

傳統的教材觀認為教材的價值在于規范,其實質是控制教學,控制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它認為教學的目的是落實知識點,教師必須要遵從教材,不能超本,而且視教材為唯一的教學資源,不能自行選擇教學內容或增添教學資源,更不主張教師自主開發教科書視野以外的教學資源。傳統教材觀更注重美術學習的內容而非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方式的設計,忽視了美術教學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在這種教材觀的指導下,美術課堂教學中把美術教科書當作“圣經”或者“圣旨”,絕對依照教科書來教學。

(二)現代教材觀

現代教材觀基于后現代課程理論,它將教材視為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建設性對話的“文本”和“材料”?,F代教材觀主張:1.教材的價值不在于“控制”教學,而是為教學提供基礎性的文本;教材只是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編制的“教學材料”,不具有作為教學權威及裁決教學的意義,美術教學的根本依據是美術課程標準,達到此標準所用的材料可以多樣化;教師不必絕對服從教材,有能力的教師可依據自己的研究對教材做自主改造,以懷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態度對待教材。2.“教材”僅僅是一個主題、一點啟示、一種資源或一些范例,是為師生提供可選擇、可開發、可創造的契機。

(三)用新的教材觀指導教學

肇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對美術教材尤其是美術教科書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設置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系。除了美術課程標準教科書以外,各地編寫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這些教材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現代教材觀的反映?,F代教材觀鼓勵教師“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將教材視為教師與學生對話的平臺和教學活動的中介。在這個觀念指導下,教師通??梢愿鶕嶋H情況和自己的理解調整美術教學內容。一般而言,美術教科書在處理內容時都比較均衡和全面,但有的內容并不適合一些教師的教學,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教學內容,也可以調整一些內容的分量。其次,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的理解開發校本課程。課程改革鼓勵教師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自然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雖然只是國家課程的補充,但有利于讓學生產生一種親近感,有助于理解地方文化,也能加強對一些特殊內容的學習和掌握。

教科書使用觀念變革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還需要有積累和準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就美術教師而言,需要對美術課程標準有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能充分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對美術教育的總體價值判斷以及美術教育要達成的總體目標要有明確意識,同時還需要了解美術教學各種手段。

二、全面整體地理解教科書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全國一共編寫出版了11套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和5套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這些美術教科書都有各自的編寫特點。用好這些教科書,必須全面整體地理解教科書,唯有此,才不至于“盲人摸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美術教科書編制的基本結構有三種方式:一是單課式,是指以單個課例為主,編寫重心在單課的主題、內容以及基本方法、案例設計上。二是單元式,以幾個主題組合成一個教學單元,主題之間的內容有關聯,美術知識和技能有邏輯推進的關系,課題之間前后相互呼應。這些教學單元可以是多個單課組合一起,也可以是一個大課形成多層次的教學要求,形成一個單元。三是單元和單課結合的方式。此外,從美術知識、技能的編寫組織形式來看,教科書編寫也有兩種邏輯架構形式:一種是直線型的,也就是指美術知識和技能從易到難,不重復出現;另一種則是采用邏輯上升型,美術知識和技能根據年級學段螺旋上升,教學的要求逐漸提高,最后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以義務教育階段的教科書為例,美術教師在理解不同版本教科書整體編制體系時,可以整體羅列每一冊的目錄,然后根據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不同的學習領域歸類,也可以在不同學習領域下做二次歸類,這個二次歸類既可以按照主題,也可以按照美術學習的知識點或者技能點來劃分。通過這樣的一個歸類整理,對美術教科書整體編寫內容一目了然。只有全面、整體地理解教科書后,才可以根據其他邏輯重新安排教學內容。美術教科書中的內容總是依據一定的邏輯進行安排的,但是這種邏輯不一定適合千差萬別的教學情況,因此每一位教師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對美術教學的理解靈活地調整或者設計自己的邏輯。比如,頻繁地變換工具和材料可能會使學生忘記攜帶和難以準備,增加授課的難度。為此,美術教師可以將一些使用同一材料的美術學習活動集中在一起,比如將一個學期的版畫內容或者國畫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中,這樣可以提高畫材使用的有效性。整體理解教科書是活用教科書的基礎,不了解教科書的活用是沒有基礎的亂用,必然偏離正確使用教科書的軌道。

三、充分挖掘教科書中的教學要素

(一)美術教科書中的教學要素

美術教科書中的教學要素一般包含了課題、教學目標、課文、范圖、提示語、學習建議等。課題一般以主題形式呈現,如“向日葵”“來來往往的車輛”“瓶子變個樣”等;也有直接以美術語言點出要學習的內容,如“中國的傳世名作”“木版年畫”“做做陶藝”等。教學目標一般是隱含在課文中的,也有教科書直接有教學目標的提示,如浙美版的美術教科書在課題右邊用比較精練的語言列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范圖是美術教科書中最重要的要素,圖就是美術教科書的“語言”,是視覺的語言。教科書中的范圖包括生活情境圖、美術作品圖、輔助認知圖、方法步驟圖、學生作業圖、學生活動圖等。提示語包括提問、小知識、提示、想一想等,在美術教材中通常會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想一想”“提示”等方式插入許多提示語,用來要求學生展開討論并嘗試創作,還會向學生展示不同的繪畫效果,便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方法與技巧,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活用美術教科書中的教學要素

1.強化學習目標。每一課的 “學習目標”,既有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又重視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還有對美術學科的基本思想和活動經驗的提示,其目的是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有明確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教學互動。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緊緊圍繞教學的核心目標,圍繞重點,結合每課實際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而為了能準確把握這些學習目標,教師還可對照“學習建議”來理解。因為,教材編寫一般是圍繞學習目標來展開的,最后總要落實到學習建議上。因此,“學習建議”就是用來檢驗“學習目標”落實情況的,尤其是一些關涉知識性內容和技能型體驗的教學目標。

2.以問題為紐帶。每課的結構一般為“課題—學習目標—提出問題—提供作品范例及教學輔助圖—提示—學習建議及延伸”。這種結構和體例的安排,遵循了學生美術學習的規律,充分體現了以問題為紐帶的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感到困難的往往是該如何設問。教師的課堂提問,應當充分體現其教學意圖,并且有助于教學活動朝著既定方向發展。例如在課題導入階段,教師的問題設計就應當考慮如何營造解決問題的情境、有效引導學生自己產生疑問,從而激發其探究欲望,促進其積極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究,以成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3.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視覺資源,強化審美欣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視覺資源,因為美術教材本身就是好的教學內容,它的版面設計、范圖選用等,更可以作為一種隱性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教材中所呈現的示范作品,尤其是一些中國傳統藝術,圖片精美,強化視覺沖擊,配以適當的文字說明,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無須過多依賴多媒體設備,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高品質的圖片,直接影響并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多角度拓展教科書關聯

用好教科書必須注重教科書的關聯性。任何教科書都不是脫離實際而真空存在的,它一定和生活發生密切的關聯。在教學中要創設一定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沉浸在情境中學習并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閉環。教科書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與時代關聯、與地方資源關聯、與學生實際關聯三方面。

(一)加強教科書與時代的關聯

與時代的關聯,主要因為教科書內容相比較于社會發展有一定滯后性。如浙美版的八年級《現代生活的視覺語言》一課,教科書編寫時還沒有舉辦北京奧運會,出現的標志還是中國申奧標志。因此,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后的美術課中,教師就可以將北京奧運會的標志補充為教學內容。與時代內容關聯,是教科書內容拓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加強教科書與地方資源的關聯

與地方資源關聯,是指結合地方課程資源,特別是可以活用傳統文化課題。浙美版的教科書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如中國結、十二生肖、端午節、節日徽標、迎春祈福等,應該說都是一些“活態化”的傳統文化。編者在選擇這些題材時,特別注重現實生活與這些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教學內容應該體現濃厚的地域色彩。教師在教學時,應有意識地結合地方和學校的實際,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對當地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考察研究,然后將教材內容和所收集整理的其他材料進行有效整合、統籌組織,設計并實施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

(三)加強教科書與學生實際的關聯

與學生實際關聯,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創造性地用活教材。如在教學順序上,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在作業上盡可能將個體作業轉變成集體作業,在內容上,加入自編的校本教學內容。

五、構建個性化的數字教學資源

21世紀數字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教育的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教育傳播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相對其他領域,教科書本體因其面對的受眾廣,在數字化實踐嘗試中趨向保守。但是數字時代的學習方式為美術教科書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路徑和方法,那就是以海量的數字教學資源支撐教科書的應用。

所謂數字教學資源,是指以數字化形態存儲的教學資源總和。美術數字教學資源除了圖片、文字,還包括音頻、視頻、動畫等。音頻、視頻的教學資源尤其體現了當下數字時代學習的特點,將靜態的教科書所不能呈現的內容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小學美術教科書中有《日落》一課,教科書中只能呈現落日景象的圖片,利用數字資源,就可以將日落時分的動態影像展示給學生,可以加深學生的視覺印象,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用好美術教科書,僅僅依賴網絡搜索引擎來找尋相關的數字資源是不夠的。網絡上的數字資源浩如大海,在搜索的過程中,往往會事倍功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材版本以及學校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特點,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字教學資源。這樣的數字教學資源和教學結合的緊密度高,和具體教學環境關聯性強,比如可以將教師示范步驟、學生的作業等建成專屬教師自己的個性化的數字資源,這些資源是用好美術教科書的有力保障。

理想境界的美術教學,教師處于核心位置,一切教學軟硬件都從屬于教師,教科書也不例外,甚至有學者提出美術教學可以不需要教科書。但是當下的中國,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考慮到我國師資隊伍現狀以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現階段還不可能將教科書降到與普通學習資料同等的地位,甚至棄之不用。因此,高質量的美術教科書是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用好美術教科書,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以及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捷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陳月茹.中小學教科書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管慧勇.對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實驗教科書的思考[J].中國美術教育,2008(2).

[4]葉怡妲.利用教材“提示語”提高教學效率的探究——以浙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為例[J].中國美術教育,2016(2).

[5]吳麗進.對小學課堂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J].時代教育,2009(3).

[6]鐘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 310000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310000)

猜你喜歡
數字資源使用
圖書館數字資源評價指標權重賦值方法概述
圖書館員新角色
淺談普通高校竹笛專業教材的使用
淺談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設計與使用
高校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的建設研究
論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與使用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