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016-12-05 06:38盛華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數學思想方法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盛華

摘 要:數學核心素養不僅表現在數學習題的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用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文闡述了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 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21-01

隨著課改深入,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尤其是數學核心素養問題更關注的焦點?!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應養成的具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包含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等。數學核心素養不僅表現在數學習題的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用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創設生活情景,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有賴于良好的數學意識的培養;而良好的數感有助于科學直覺的形成。一個人的數學意識與數感如何,不僅反映其數學態度,同時也反映了其數學素養的層次。具有良好數學意識和數感的人,具有對數字及其運算的足夠的敏感性與適應性。會有意識地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觀察、解析與表現客觀事物的數據特征、數量關系及其空間的形式。還會及時捕捉生活中許多問題所包蘊含著的數學特征。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創設生活情景,把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只有這樣才能慢慢培養起小學生數學意識。

現行蘇教版教材圖文并茂、編排靈活。教學內容都是切合學生實際經驗的生活情景圖,教材都是從小學生已具備的學習、生活經驗出發。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在教“年、月、日” 時,設置了“生日聚會”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與同學聚會時的互相提問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年、月、日知識生活中的運用。再如,四年級教材上冊“除法”,設計了多個圖書館借閱圖書的情景, 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中讓學生能根據具體的事物(圖書)靈活地掌握整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的大小比較及幾千幾百加減法的口算,同時掌握幾百幾十除以整十數的筆算和驗算的方法。讓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其余各個學習單元也是如此處理。

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法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生活情景,從生活中提取生活素材,在互相映襯中實施數學分析,尋求解題答案。只有這樣的數學才具有強盛的生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及數學素養。

2 掌握估算方法,培養學生數學直覺

估算是對客觀事物的宏觀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作為一個人數理邏輯思維的結晶,其優點是簡便、迅捷、高效。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科學的估算方法,對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能力,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估算教學課程資源,加強方法指導,讓學生親歷估算的過程,掌握科學的估算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這對學生理解數學概念,運用數學方法,靈活處理日常數量關系的無疑具有巨大的幫助,從而達到形成科學的數學直覺的目標。

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估算資源:到超市去購物、各班參加植樹活動、體育課拍皮球次數,讓學生用數字充分進行表達和交流。一般是先估計物品或活動的大約數量,交流說明估計的思路后,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驗證,慢慢形成科學數學的直覺。課本不但在數量上設計了估算,在計算中也設計了估算。這樣,讓學生能結合具體生活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在形成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小學生的數感。

由上可知,教師只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生活經驗,對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分析、思考,讓學生大膽估計、反復實踐,提高歸納能力。使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有理有據,而不是毫無根據地瞎猜,那么,學生的估算能力一定會日有所進,穩步提高,最終形成科學的數學直覺。

3 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只有在在實踐活動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才能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探究能力屬于數學素養中最核心的成份與最本質的特征。想要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就必須采取科學的數學思維方法進行訓練。數學教學理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真才實干,教師必須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學會分析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課堂上不僅讓學生用耳朵聽、用眼睛看,還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協調活動。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四板塊中,設計了6次綜合實踐活動。其中第三次的實踐活動是“了解千米”。這一活動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走走看看”。在學完新課后,即可讓學生進行實踐。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到室外走走、看看。也可以結合郊游、游園等戶外活動,讓學生在游玩的同時,融合課內所學的數學知識。前一部分是“查查填填”。教師布置一些課外實踐作業,讓學生用自己的腳去丈量學校運動場的跑道,讓他們切身體驗一下跑50米、100米、400米的時間差距與距離差距。,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會千米的長短。在活動的全程中,提高學生記錄、分析和整理數據的能力。

數學素養說到底就是一種文化素養,實施數學教育也就是實施文化素質的教育。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任重道遠。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和參與各種數學探究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數學的思維去分析世界、數學的語言去表達世界” 促使學生素質得以全面發展。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數學不僅習得一系列的抽象知識,而更多的是掌握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是一種精神的感受,讓學生充滿樂趣地去學習。

猜你喜歡
數學思想方法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再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