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的導入藝術

2016-12-08 21:01黃種堅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導入藝術語文教學多媒體

黃種堅

摘 要: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的導入是這一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心設計導入方式并運用于課堂能使學生輕松愉悅地進入學習狀態,使所學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外,教師別具一格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導入藝術 多媒體 語文教學

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币惶贸晒Φ恼Z文課如一首優美的散文,開頭便引人入勝;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又恰似一支動人的樂曲,開頭就扣人心弦。導入是語文課的第一個環節,十分關鍵。好的導語像磁石, 聚攏學生分散的思維;像電光,點燃學生的智慧。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多媒體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到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系的歌曲、動畫、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從而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再導入新課,學生便自然而然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1.歌曲導入

悅耳動聽的歌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用歌曲導入,會使學生快樂地進入課文,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一課時,我用江濤演唱的“愚公移山”的歌曲導入《愚公移山》一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又如在講《鄉愁》這一課前先播放閻維文的歌曲《想家的時候》,勾起了同學們的思鄉之情,讓他們走進臺灣同胞有家難歸、親情難敘、錦書難托的鄉愁世界。

2.視頻導入

如由視頻《魯迅先生故居》導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視頻《壺口瀑布》導入《黃河頌》,由視頻《安塞腰鼓》導入《安塞腰鼓》,由視頻《優美的孔雀舞蹈》導入《觀舞記》,由視頻《錢塘江大潮》導入《觀潮》。

3.圖片導入

初中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篇章都可以用圖片導入,如導入《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由學生在中國地圖上尋找羅布泊的具體位置;由“馬”字的轉變導入《馬》,以欣賞圖片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與興趣。

二、故事導入法

一位教育家曾說:“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睂W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要學習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初中生正處在充滿想象和幻想的階段,他們對故事情有獨鐘。所以,在新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先敘述一個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故事,誘發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魚我所欲也》之前,我先講了一個英雄故事:2007年11月30日,駐金華某部機要參謀、中尉孟祥斌在婺江邊散步時,遇到一位女青年投河自盡,他毫不猶豫地跳入零度左右的江水中營救,最后女孩被救起來了,而他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的事跡在全國傳誦,后被評選為“感動中國人物”。但是有人卻在網上討論,說他為救輕生女孩而犧牲自己的做法不值得。那么到底值不值得呢?讓我們學習兩千年前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文尋找答案。

三、背景導入法

有些課文,由于寫作年代較早,內容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學生感到生疏,難于理解。對于這樣的課文,就可以通過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如在講《我用殘損的手掌》時,我說:“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土地的誓言》嗎?還記得我們看過的日本侵略我領土、屠殺我人民的慘不忍睹畫面嗎?如果大家忘卻了,就請再看一遍,(多媒體顯示畫面)對我們每個中國人來說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億萬中國人被魔掌蹂躪,大好河山被鐵蹄踐踏,中國人民開始了不屈的抗爭,‘雨巷詩人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紙傘,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潮流中,不久,被捕入獄,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但敵人的酷刑并沒有讓這位身體柔弱的中國文人屈服,他在陰暗潮濕的地牢里仍舊為中國激情歌唱:《我用殘損的手掌》?!?/p>

通過介紹背景導入新課時要注意把握一個原則:介紹時語言要簡潔,時間不應過長,以5分鐘以內為宜,主要突出與課文有關的材料,不可長篇大論地介紹作者的水平或時代背景,否則喧賓奪主。

四、舊知導入法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睖亓暸f知識,用已知知識做鋪墊,從中找到與新知識的結合點,順勢過渡,從而引出新知識的學習,既能使學生鞏固強化舊知識,又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加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一舉多得。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導入新課,是教師比較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

如教《曹劌論戰》一文時,我問:“歷史上有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大家誰能舉幾個例子?”同學們舉出“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等戰例。我接著說:“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p>

五、問題導入法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薄皩W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睜帍姾脛?,獵奇善辯是青少年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課文內容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處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因此,我在講《孔乙己》時這樣開頭:“魯迅先生是家喻戶曉的大文豪。他在《孔乙己》的結尾寫到‘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把‘大約和‘的確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詞語放在一起,豈不是敗筆?我們一起研讀課文,來尋找問題的答案?!?/p>

這樣,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由于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涂。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就是好的導入方法。所以,教師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做好課堂導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猜你喜歡
導入藝術語文教學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