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性考核在醫學漢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2016-12-08 22:50李穎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留學生教育

李穎

摘 要: 形成性考核是通過對學生學習的過程考核增強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高等醫學教育過程中。本文通過在留學生醫學漢語教學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考核方法,初步探索了形成性考核在醫學漢語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以后建立完善的醫學漢語的考核體系,提高醫學漢語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關鍵詞: 形成性考核 醫學漢語 留學生教育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方法。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任課老師自由命題或題庫出題,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這種終結性考核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不符合“強化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1]。形成性考核最初是由Michael Scriven提出的,為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學習成果進行的過程考核,不同的學習過程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完成一個目標即進行考核并及時反饋,通過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目標實現情況以改變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2]。在現代教育中教師要求全程了解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進度,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授課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目前許多醫學課程開始在教學過程中逐步采用形成性考核增強教學效果[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來華學習的留學生越來越多。留學生的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學漢語是為在我國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海外留學生專門開設的語言課程,該課程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漢語教學,而且要講授一定的醫學專業知識,兼有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的雙重屬性。臨床實習見習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而絕大部分來華學習醫學的留學生必須在中國醫院完成臨床實習和見習,在這個學習階段,他們必須用中文和患者交流,而且要閱讀或書寫中文的病程記錄和病歷病案,醫學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專業學習。2007年我國教育部對來華留學生的醫學漢語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大部分醫學院校要求臨床醫學留學生必須通過HSK3級和醫學漢語的考核才能進入臨床實習。因此醫學漢語的教學在醫學留學生培養過程中非常關鍵,但是與醫學留學生所學習的其他課程相比,國內對于醫學漢語教學的研究比較薄弱,所以探索醫學漢語的教學模式,增強醫學漢語的教學效果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4]。

1.我校醫學漢語的教學和考核情況

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在2004年開始招收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地的留學生,他們大部分沒有漢語基礎。而醫學漢語難度比較大,不僅要求學習者有一定的漢語基礎還要有一定的醫學專業基礎。所以留學生必須完成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和通用漢語的學習后才開始醫學漢語的課程。我校醫學漢語課程的總學時為108個學時,每周3個學時。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編寫的“醫學漢語實習篇”,該書通過醫生或實習生與病人及家屬之間關于疾病的癥狀、體征、檢查方法和診斷治療的對話,介紹大量臨床見習和實習常用的詞匯和句子,對留學生臨床見習實習非常有幫助。以前醫學漢語的教學往往采用分班授課,每個班30人~40人,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講授醫學專業單詞和句型,課后布置練習,期末進行統一考核。這種終結性考核的形式比較單一,往往導致很多留學生對平時學習不夠重視,而且留學生自律性比較差,常常有上課遲到、早退甚至逃課的現象,課堂常常有學生玩手機或做其他學科作業的情況,不少留學生只在考前幾天突擊復習以期通過考試。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2013秋季和2014級秋季留學生班的醫學漢語教學中采用形成性考核。

2.醫學漢語形成性考核的實施

醫學漢語是一門專業語言學科,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通過學習過程的考核,教師有效監控教學過程并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生綜合運用漢語進行醫學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根據醫學漢語教學大綱,結合醫學漢語的課程要求和留學生的特點我們初步制定醫學漢語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按照形成性考核的方案,任課老師在開學初向所有學生公布本課程的成績評定方法、考試方式。學期總成績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組成,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終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

形成性考核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學習態度:占形成性考核的10%,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和回答問題。每次授課期間教師要檢查學生出勤情況1次;在課堂教學時還要進行課堂提問,要求用中文回答,每學期至少每個學生被提問1次。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時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態度,考核結果不僅要進行記錄而且要向學生進行說明并公示;(2)課程作業:占形成性考核的10%,每次授課期間,至少布置課堂練習1次。醫學漢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課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講解單詞和語法,更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課堂作業布置時尤其要注重聽說能力方面的訓練;(3)隨堂測驗:占形成性考核的10%,每單元結束后,至少測驗1次,測驗內容包括單詞聽寫和句子翻譯,通過隨堂測驗能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檢驗教學的效果;(4)課程考核:占形成性評價的60%,每學期分階段考核4次,為閉卷考試,筆試1小時,針對課本所學疾病的癥狀、體征、檢查和診斷治療等內容進行漢語聽力、閱讀和書寫的測試;(5)課程實踐:占形成性評價的10%,學生自由分組,以某一常見病為題目,每學期每人參與設計并表演醫院科室的情景對話至少1次,這部分主要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醫學詞匯的能力測試。所有測驗和考核結束后,分數均要及時反饋給每位學生,并附上教師評價和建議,給予學生合適的激勵。

終結性考核占課程總成績的40%,以課本內容為基礎,主要考核學生對醫學詞匯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包括聽、寫、譯五個方面。閉卷考試,筆試2小時,內容包括聽力理解(40%)、單詞翻譯(10%)、詞組搭配(5%)、選詞填空(5%)、句子翻譯(24%)、問答(16%)。為了避免考題范圍小、題目內容單一等不利因素,可通過建立試題庫使終結性考核更標準化。

3.醫學漢語形成性考核的效果

實行形成性考核后,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有明顯改善,上課遲到、早退現象消失,課堂教學時學生注意力明顯集中,回答問題踴躍,改變過去上課口語練習時只有少數學生開口的現象,課堂布置的所有作業能及時完成,課堂測驗和課程考核成績明顯提高。尤其在情景對話漢語實踐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扮演情景中的醫生、實習生、病人或家屬,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比較流利的中文表演。與傳統終結性考核方式相比,我們發現實施形成性考核的學生的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明顯提高,及格率明顯提高,而90分以上的學生明顯增多,能更好地適應在中國醫院的實習和見習。通過與學生交流,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形成性考核有助于師生之間更好地溝通,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形成性考核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對教師的教學有積極作用。首先教師及時獲得教學反饋信息,不僅了解學生的總體情況,而且發現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每個班都有個別漢語基礎特別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給予鼓勵和建議,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增強學習信心。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掌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授課方法,從而促進教學互動,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醫學漢語是一門新興的專業語言課程,與其他醫學課程不同,教學重點不是講解醫學專業知識,而是醫學詞匯的學習和運用。目前,醫學漢語的教學資源不是很豐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還在逐漸探索。如何提高留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措施、建立醫學漢語課程科學全面的形成性考核體系,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參考文獻:

[1]尚明霞.形成性評價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1,978(12):62-63.

[2]黃華興,沈歷宗,凌立君,等.形成性評價在外科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2):170-173.

[3]蔣敏麗,徐森明,莫頌軼.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醫學教育中應用現況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6(1):95-97.

[4]嚴厲.論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醫學漢語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6):1146-1147.

猜你喜歡
留學生教育
“古典篆刻留學生雙語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面向留學生的“中國文化”課程的教學反思
高校留學生教育現狀及對策
高校留學生教育現狀及對策
高校留學生教育現狀及對策
高校留學生教育現狀及對策
在湘留學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導入研究
遼寧省高校留學生教育規?,F狀分析及建議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