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及實踐共同體學習的設想

2016-12-08 22:57李娟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小學教師

李娟

摘 要: 目前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教師教育一個突出問題是高師與地方的合作關系弱化,高師專業教育與小學教育改革脫節,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脫鉤。構建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形成高校與地方的穩固合作聯盟,有利于培養培訓一體化的實現。各方應達成共識,實行“高?!W為本”辦學模式,把高師和小學引入一個開放、持續和共同參與的變革框架中,以推進教師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教師 合作共同體 培養培訓

2004年底教育部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一系列關于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理論與實踐相繼展開。不管是什么培訓,采用什么方式,培訓的目的都是:培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的能力,促進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本文通過對江蘇邳州市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現狀的調研,發現培訓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與地方大學合作,由江蘇師范大學、江蘇教育學院運河分院的多年從事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教師、信息技術學學專業的學生與農村小學教師共同構建學習共同體環境的設想。在現有培訓的基礎之上,在實踐共同體內開展培訓,真正提升農村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促進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現狀

農村小學由于地理位置、教師的工作壓力等原因,不便于集中學習,較多地選擇自學為主的分散學習形式。由于是遠程培訓,系統僅能統計學員的在線時間,而無法跟蹤學習的效果;培訓中學員與指導教師間的交流是非面對面的,不及時;在線提交作業的方式,使指導教師無法確認其原創性。因此,小學教師培訓后依然難以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培訓效果自然不能被肯定。邳州市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每個鄉鎮設一個中心學校,中心學校下轄10個以上村小學,分布較廣,大部分村小學坐落于各鄉村之間,教師之間溝通不便;學校硬件資源欠缺,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較低,多數教師不能簡單操作,更談不上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教學和學習;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數較少(每周1節),通過課堂觀察發現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不佳;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部門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活動,但由于培訓缺乏后續的效果跟蹤,培訓結束后一切隨之結束,培訓效果不佳。由此可見,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實踐活動,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豐富和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通過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使成員自發組成一個團體,進行共同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成員間通過“深度會談”了解差異,互相幫助,共享資源,實現共同成長。

二、學習共同體的含義及特點

學習共同體指的是一個由學習者、專家和同伴構成的群體,他們有共同的興趣和目標,并在一定的環境下針對同一個問題主動地展開討論和協作對話的學習組織。共同體成員間有著共同的事業,所有成員都認可并追求共同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擔當不同的責任,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最終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成果的共享,即共同體中既相互合作又有成員互動還有同伴之間的相互切磋,以及新手在旁邊靜靜地觀看。在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他們迫切需要的就是通過持續的實踐方式強化信息技術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我們建構的實踐共同體除了具備一般特性以外,還具備連續性和實踐性兩個特性。連續性:強調培訓的連續。以往的階段性培訓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學信息化的過程是一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教學理念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革新的過程。實踐教學不可能隨著培訓結束而結束,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持續不斷地更新知識、理念和能力。實踐性:強調實踐活動。從實踐中學的思想是受美國學者杜威的“從做中學”的啟發。在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從實踐中學是關鍵,讓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真正理解學會所培訓的內容,明白什么是信息化的教學,如何使用技術達到教學的信息化。

三、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踐共同體的構建設想

設想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踐共同體的人員由農村小學教師、江蘇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運河高等師范的高年級學生(助手)及多年從事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教師組成。實踐共同體成員間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任務:以國家遠程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資源,邳州市教育資源庫為基礎,農村小學教師通過對資源的學習,接受學生和專家面對面的指導和交流,在實踐教學中全面應用所學信息技術,實踐培訓內容,檢驗培訓效果。根據人員組成的不同和依賴的資源不同,我們建立如下幾種實踐共同體。

1.基于網絡資源的實踐共同體?;诰W絡資源的實踐共同體重點強調資源在實踐共同體中發揮的作用。在共同體中,網絡為教師的共同學習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能保證享受一流的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縮小地域差異,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之間、教師與專家和學生之間通過培訓網的互動欄目、或是通過郵件、QQ、MSN等交流工具相互合作與交流,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個體進行持續的學習反饋和反思。這對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促進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等有重要的作用。

2.以專家指導為主的實踐共同體。以專家為主的實踐共同體是由多年從事培訓工作的專家和農村小學教師共同構成的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專家根據教師在培訓中及其專業發展的需要,在教師的觀念和行動上給予專業支持,同時從小學教育實踐中獲取理論研究的素材和案例;教師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從而形成教師與專家之間相互溝通協作、相互影響的關系。

3.基于項目合作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陧椖亢献鞯慕處煂W習共同體是,鼓勵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積極開展有利于農村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項目申報和研究,并把項目帶到實踐學校,和農村小學教師組成基于項目合作的實踐共同體,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項目研究的過程就是師生之間交流合作的過程。

總之,基于實踐共同體的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并不同于以往的階段性培訓。通過輔導者持續的輔導、交流和幫助使農村小學教師學會信息技術,并準確地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陳曉新,雷丹.基于建構主義的成人學習環境探析.中國成人教育,2009(5).

[2]趙健.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楊在寶.

[3]張杰,劉靖屏.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踐共同體的構建.76.

猜你喜歡
小學教師
劉輝
提升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提升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幾點思考
秦皇島市鐵新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棗強縣第一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平凡教學三十載——一名小學教師的自述
淺論小學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寫好字
莊薇:幼小銜接的線頭要連到小學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