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社會保障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2016-12-12 13:52張玲玲
考試周刊 2016年94期
關鍵詞:課程教學社會保障教學質量

張玲玲

摘 要: 社會保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社會保障學》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重要課程。目前這一課程教學中仍然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先分析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系列教學改革建議,以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 社會保障 課程教學 教學質量

社會保障指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社會保障作為一項正式制度,建立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社會保障發展速度很快,原因在于社會保障屬于國民再分配的范疇,關系到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已經成為當代社會重要的保障機制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機制。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社會保障事業逐漸為國民所熟悉。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保障學》課程逐步進入大學的課堂,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渡鐣U蠈W》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改變傳統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模式,是當前授課教師的突出任務。

一、社會保障學在教學中存在的難點

經過二十幾年發展,社會保障學教學體系逐漸成形。但是,社會保障學的學科屬性比較復雜、涉及面寬廣,理論框架雖已定型,但是學科體系還有待完善,在教學中產生了特殊的教學難點。

首先,社會保障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社會保障體系中,各種規章制度非?,嵓?,并且世界各國規定千差萬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都在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相關理念和制度或多或少發生變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時間雖然比較短,但發展速度較快,不僅社會保障政策變化周期短,而且每項具體政策在不同地區的執行上存在很多差異。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依據教材,必然使課堂知識內容滯后于現實發展。鑒于此,社會保障相較于其他課程,自身特點給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

其次,學生容易受自身閱歷和課程內容影響,感到社會保障學整門課程內容都與“生老病死”有關,至少這些內容現在與自己沒有關聯,所以對課程內容自然提不起興趣。

最后,學生容易對本課程不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有的認為社會保障學不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六大模塊沒有體現出重要地位,導致學生對社會保障學不太重視。

二、社會保障課程教學研究目標

教學過程中主要致力于培養學生幾方面能力:第一,通過構建社會保障理論整體框架體系,使學生能從整體觀出發分析中國社會保障各方面問題。第二,深入社會保障各個板塊,能有效分析問題,樹立學生自己的問題觀。第三,深入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社會保障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1.討論教學法

社會保障制度目前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專門依靠教師講授遠遠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多讀相關書籍,多關注社會保障領域相關問題,多思考社會保障制度未來應如何發展。例如:養老保險學習中,首先給出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分析:(1)我國養老保險面臨的最大壓力是老齡化,它產生的原因是什么?(2)在這種壓力下我國養老保險實施現狀如何?能否滿足社會的養老需求?(3)未來的養老保險如何才能應對老齡化?其次分別就每一個問題讓學生組織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教師融入社會熱點共同討論,如:養老壓力環節,讓學生討論會同意父母入住養老院嗎?通過這些問題的辯論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未來養老院的發展趨勢與要求。在這種教學思路下,學生學習一直處于問題、思考、探索、解答的積極狀態。不同學生由于自身經歷、學習經驗、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會從各個維度揭示基本概念的內涵和本規律的實質,如果就這些不同觀點和看法展開討論,就會形成激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學員的高度興趣和注意,以及產生自主性和協同性學習。

2.案例教學法

社會保障學課程的理論性、政策性、實踐性都較強,教學中如果不結合案例,課堂教學形式就會顯得死板,內容枯燥乏味。此外,單純的課堂理論講授無法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動,而案例教學法則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案例教學中,針對案例涉及的主要問題,首先進行與案例問題相關理論的回顧或者闡釋,再對與案例有關的政策規定做出正確解讀。因此,該課程案例教學實施和完成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對案例問題的相關理論和現實政策,提高學生自覺運用社會保障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例如:社會保險內容講授中,對于社會保險的每一個險種而言,相關政策是實施依據,相關社會保險爭議和問題往往是圍繞政策實施形成的,借助相關案例認識分析和思考這些問題不但可以重新理解相關理論和政策,還可以激發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過運用實際案例,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感受和學習課堂知識。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在活動開始之前設計角色扮演情景,進而分配角色。社會保障學課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就是應用了該方法具有的游戲性質的娛樂性特點,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既能讓學生學習效果有所增強,又能讓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課程實質,更為熟練地掌握并且運用課程內容。該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社會保障知識的興趣,促進了學習過程中的良性循環。

4.實踐教學法

由于教材偏重于介紹社會保障理論,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故設計了三種形式的社會保障實踐性環節:一是到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進行考察和調研,帶學生到北京市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事服務大廳參觀學習,了解該服務機構的工作性質與服務內容。二是到社會養老服務部門進行調研。三是進行暑期社會保障專業問題調研,結合教師相關研究課題進行,并要求學生提交專業的調查報告,主要培養和鍛煉學生社會調查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四、結語

因社會保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我們在課程教學中既要重視理論知識教授,又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摸索高效、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有較大收獲,使學生走出校門后較快地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俊.關于社會保障課程教學的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2011(4).

[2]陳新春.應用導向下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5).

猜你喜歡
課程教學社會保障教學質量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