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

2016-12-14 09:41陳家俊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四個全面生態文明建設

陳家俊

摘 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一屆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大規劃、大布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理論特色和時代特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八膫€全面”戰略布局為推進十八大以來黨的事業提供了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論的指導。建設生態文明新時代、打造生態文明新常態,需要將戰略布局與具體實踐融會貫通,把握住以“四個全面”頂層謀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四個全面”;生態文明建設;時代要求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8-0140-02

一、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四個全面”發展與公平科學原則的生動實踐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與中國實際的緊密結合,包括對其中發展與公平原則的實踐?!八膫€全面”中,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全面小康社會,對實現社會的發展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公平提出更大的要求;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兩個姊妹篇,行文精髓都是以生產關系、制度基石維護好全社會的公平正義,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續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篇章。至于另一加速器“全面從嚴治黨”,更是要求黨做好科學發展的力量保證、社會公平的政治保證。把握好發展與公平的關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的一個時代要求;解決好發展與公平的問題,是對人民期待、社會要求的時代反饋。

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生態建設、打造生態文明新常態,要求生態建設要貫徹好發展與公平的科學原則。一方面,要貫徹“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指示精神,樹立發展與保護相統一的理念,以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激發動力,以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為制度保障,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用生態文明發展物質、政治、精神文明,創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生態公平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涵,涉及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協調解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讓子孫后代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還要呵護這個共同的生態、共有的地球,為使全球人類和諧、持續發展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將發展與公平的原則貫徹于生態建設中對內和對外的各項事業。

二、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四個全面”辯證思維的生動體現

周培清在《“四個全面”的理論特征》一文提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有“思維辯證性: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1]??偟膩碚f,“四個全面”是問題倒逼的先進社會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先導意義;著眼局部,“四個全面”各司其責,但它堅持以全面、聯系、發展、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以改革、法治、黨的領導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制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掃清當下的各種體制性問題、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等障礙,為實現中國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和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實踐,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矛盾,是科學、正確的,應該在具體實踐中得到貫徹和落實。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辯證思維和哲學色彩,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貫徹好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用系統的觀點看問題,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共同體的理念,整體治理、協調推進;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發展與保護相統一;要構建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初始分配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檢查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構建完備的生態建設體制機制系統,以改革促活力,以制度保發展;要處理好系統與局部的關系,抓主要矛盾,抓環境治理力度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兼顧次要矛盾,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水生態保護,主動開展碳排放等,統籌兼顧整體推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哲學色彩和辯證思維,科學指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事半功倍,前景光明。

三、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四個全面”治國理政總方略的主攻方向

“四個全面”是“破”與“立”的辯證統一,各項建設必將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觸及利益藩籬,加大改革阻力。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其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治國理政要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人民新期待和新要求,創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才能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增進共同利益,形成全社會合力?!靶】等娌蝗?,生態環境是關鍵?!鄙鷳B文明關系民族長遠大計,關乎人民切實利益訴求,關乎改革紅利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必將是以“四個全面”推進治國理政實踐的主攻方向。

正如郝永平和黃相懷所做的比喻:用“趕考”做比喻,如果說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大考”的話,那么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約相當于“中考”,而“四個全面”就是關乎“大考”與“中考”的四張試卷[2],各自有各自的難點和重點。但可以明確的是,要想“拿高分”“拿滿分”,“答題”思路必將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主線,一個重點就是切實建成生態文明新時代,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會,使全社會共享改革紅利和改革發展成果,用制度和法律捍衛人民合法權益并將污染生態環境、破壞人民家園的不法分子繩之以法,使黨的各項決定、各個舉措向人民切身利益靠攏,才能符合社會本質,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在國家的“大考”和“中考”中金榜題名。

參考文獻:

[1] 郝永平,黃相懷.“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意義[N].光明日報,2015-09-20.

[2] 周培清.“四個全面”的理論特征[N].人民日報,2015-07-07.

[責任編輯 史麗麗]

猜你喜歡
四個全面生態文明建設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四個全面”形勢下的基層央行服務型工會組織發展研究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新媒體發展的關系探析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四個全面”清晰展現戰略布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