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種植效益

2016-12-15 09:07陳國榮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種植效益提高

陳國榮

摘要:水稻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30%左右,產量占50%,商品糧占50%以上。水稻作為常見的農作物,對科技的發展、生產的帶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水稻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產量,得到收益最大化,不僅能夠解決人們的溫飽,還能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所以水稻的種植技術優化被擺在一個鮮明的重要地位,對國家的富強、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種植效益;提高

一、前言

水稻原產亞洲熱帶,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條染色體。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后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的種植技術優化,對提高水稻的產量、推動經濟的發展、人們溫飽的解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要想提高水稻的產量,目前只有優化種植技術這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地球的氣候逐漸惡劣,環境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變遷變得越來越差,以往通常采用施加農藥的方法來增加產量,但這樣無疑是對惡劣的環境雪上加霜。我們只能施用最少的農藥,避免對環境帶來傷害,選擇科研的方向,不斷從實踐中研發出更加切實可靠的水稻種植技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帶來最大的種植效益。

二、水稻葉齡優化栽培技術

水稻葉齡栽培技術就是指以水稻器官的同伸規律為有力依托,根據水稻主莖葉片的實際生育進程,來確定水稻的生育時期及其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和肥水管理“促”“挖”措施。它是一種新型的水稻栽培理論。采用水稻葉齡優化栽培技術的好處可以使得水稻的高產率增大,方便數字化管理,及時發現水稻的生長情況,便于適時調控,更改種植技術并記錄相關數據。當然,這種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必須建立在與當地環境相互協調的基礎上,在使用時要考慮到當地水稻的種植情況以及生態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有進行相關的調控,確保最佳的環境適應性以及與植物的契合度,不斷完善葉齡種植技術,與生態相協調,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在具體的地區使用葉齡技術時要注意首先對當地歷年來水稻的種植情況做一個調查,弄清楚當地的水稻種植常用方法以及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水稻的產量情況以及常見的病害、環境因素等等。對水稻種植地進行系統的規劃,確定它們的生長特點、發育規律、種群建立的特點等,再結合當地的種植經驗,以各項種植技術作為輔助條件,以葉齡為判斷基準,將水稻以數字化、系統化,量化到具體的方面,做大限度的增大產量。在葉齡技術培植水稻的過程中,水稻容易受到天氣以及環境的影響,要切實的進行移栽和防護工作。水稻在種植時要注意播種時間,選擇最佳的時間段種植也是維持產量的重要條件,種植過早容易導致水稻被霜打死,種植太晚不僅會影響水稻豐收時的產量,還會影響下一個季度的播種繁殖。如果要想稻谷高產,在稻田方面也要下點功夫,必須要用機械之類的工具進行粉碎一次,然后放一段時間再進行拋秧,等于是讓給稻田進行太陽暴曬,進行消毒,還可以讓那些老草根都死掉,對以后的種植工作減輕很多負擔??傊襁@些技術的種植經驗技巧要掌握得當,不要因為這些客觀的現實因素,影響了技術的不可變量,導致研究成果受到影響,不符合實際。

三、水稻種植的“三控”技術

1.控肥

控肥實際上就是增加氮肥的利用率,這和盡量減少農藥的投入并不矛盾。以往,在農業施肥中往往面臨的狀況是投入過量或者并不符合時宜,水稻對氮肥的需求量、吸入率、利用率不是越多越好,恰當的氮肥量,能達到水稻最高的利用率,才是最恰當的氮肥投用比例,以往氮肥的利用率低、病蟲害侵擾大、水稻的成穗率低、攻高產易倒伏產量不高不穩等。這些狀況極其不利于水稻的生長。在施用氮肥時,可以選擇在一期的時候投入稍小些的氮肥量,再在二期三期時加大比例,這樣就可以保證提高水稻對氮肥的吸入比大大提高,這樣一來水稻的施肥量減少的情況下反而氮肥的利用率增高了,既保證水稻的高產,又沒有違背環境保護的原則。當前水稻施肥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缺乏基礎數據,施肥種類和數量不夠精準;肥料品種繁多,有效養分含量不足;檢測手段落后,得不出土壤養分現狀的基礎數據;種田效益低,農民不愿意加大投入;種田者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文化素質可科學素養都不夠,離科學很遠;農村基層農技服務基本癱瘓,缺乏技術推廣能力;水稻施肥存在重追肥,輕底肥;重化肥,輕農家肥;重氮肥,輕磷鉀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微量元素肥料;重早中稻,輕晚稻等等問題。需要將控肥的知識下發到具體的施肥人員手中,只有做到最佳控肥,水稻的產量才能保證提高。

2.控苗

關于控苗,就是要盡快實現水稻中的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在水稻的分蘗中,只有一部分最終成穗、對產量有貢獻,稱為有效分蘗;而沒有最終成穗的,稱為無效分蘗?!翱孛纭钡哪康木褪且刂茻o效分蘗,提高個體素質和群體質量。通俗地講,就是對水稻實行“計劃生育”,達到“少生優育”的目的。其實水稻有時之所以病害猖獗、產量低、群體結構差,很大一部分情況就是那些倒伏的差苗、無效的分蘗,既吸取了養料,浪費了氮肥,又導致水稻發生病變傳染,所以控苗就要求及時去除那些分蘗、差苗、死苗,將養分留給好苗,盡量排除天氣的因素,而選擇可調控的施肥作為依賴因子進行產量調控。

3.控病毒

控病毒主要就是將無效的分蘗及時去除,拉大苗間距離,確保水稻的發展狀況,及時去除病毒害。將苗間距離拉大就能保證病蟲害的傳播速度盡量減緩,方便調控。要保持苗間的通透性,縮小病毒的傳播范圍。通過改進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群體結構和通透性,使之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害的發展,從而達到減輕病蟲、減少農藥用量的目的。

四、結語

一般水稻在水層以下生長,其生長條件很穩定,水稻本身具有通氣組織,或以部分解決根系要求的氧氣,緩和了土壤三相之間的矛盾,一般也不受天氣的影響,旱、澇災害少。人們可以通過灌水、施肥對水稻進行促控,便于進行高產栽培。提高水稻產量的一系列措施需要相配合,共同作用。農業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員需要細心的觀察和精巧的各項技術相互配合,才能夠將水稻的產量大幅度增加,以最好的氮肥利用情況、最小的病毒感染率、最優質的大米來源、最小的農藥投入、最大的環境效益來獲得最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種植效益提高
小麥栽培關鍵技術與提高種植效益的相關措施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 提高種植效益
試論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多渠道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不同耕作措施對香蕉產量和效益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