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實驗,提高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性

2016-12-17 18:54沈浩峰
關鍵詞:探究實驗

沈浩峰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特別在復習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三的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復習課上的熱情“燃燒”起來,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習題式實驗;探究實驗;補充實驗;提高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69-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傳授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多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p>

作為一名初三化學老師,筆者在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發現: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沒有實驗的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課堂效率比較低下。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彼?,筆者認為,在初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實驗教學,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的意愿,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古人強調:善誘者,善導】

一、設計探究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充當著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而不懂得如何主動探索知識,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初三化學第七章酸堿鹽一直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重難點,也是初高中銜接的一個關鍵點。復習課一直是讓老師感覺比較頭痛的課,如果只是炒冷飯式的復習,學生會覺得毫無新意,昏昏欲睡,課堂效率當然大打折扣,加深難度和適當拓展知識點復習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當復習到“酸堿鹽性質之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一般先概括地復習一下知識點,強調酸能與某些鹽反應,其中碳酸鹽一般都能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然后設計一個分組實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實驗來探究并發現問題:學生分成A、B兩組,按右圖分別用稀鹽酸和濃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并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

通過實驗,學生發現:A組和B組中都有氣泡產生,且B組中氣泡產生速度明顯要快得多【因為液體藥品較多,且反應過于劇烈,一會兒后B裝置中液體混著氣體一起進入右邊試管中】;右側的澄清石灰水中,A組中變渾濁了,B組中稍有混濁但馬上變清。我馬上適時地拋出問題:都是用的鹽酸與石灰石反應,都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為什么A組中石灰水變渾濁了,而B組中石灰水沒有渾濁?究竟是誰在其中“搗了鬼”?

這個問題一拋出,在學生中立刻炸開了鍋,他們積極思考并踴躍舉手回答。經過討論,大家最后覺得“可能石灰水變質了”“可能和濃鹽酸有揮發性有關”這兩個觀點可能性最大。我并沒有立即否定哪個答案,而是適時地引導學生:懷疑石灰水變質,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于是,B組學生取了一點石灰水在試管中,拿起玻璃管往石灰水中吹氣,結果發現石灰水能變渾濁。這樣學生就了解到,B組在實驗中觀察到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可能和濃鹽酸的揮發性有很大關系。

接下來,我繼續帶著學生一起分析,B裝置中從反應容器中出來的有鹽酸和CO2,它們一起進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時,兩者都可以與氫氧化鈣反應。但是根據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出,氫氧化鈣在與鹽酸反應,而沒有和CO2反應。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酸和酸性氧化物一起與堿進行反應時,酸與堿優先進行反應。

緊接著,我馬上又拋出一題,讓學生思考:

向下表中的甲物質中逐滴加入相應的乙溶液至過量。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質量關系,符合下圖曲線描述的是

A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B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鋇溶液

C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稀鹽酸

D銅和鋅的混合物粉末稀鹽酸

學生根據上面得到的結論,經過分析,很快就選擇出了正確答案。

通過這次的嘗試,筆者發現在復習課中適時地引入探究性的實驗,能讓學生更主動地去探尋答案,學生在復習課上的熱情會比較高漲,課堂有效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古人言: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二、設計習題式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習題,是復習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復習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點進行復習、遷移之后,總會設計幾道試題進行反饋練習。實踐證明,長期采用單一的“講練”復習模式,往往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筆者嘗試了“邊實驗邊復習”的模式,借助實驗將知識點的復習、遷移融入到習題中去,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復習第二章催化劑概念的時候,我先給出一道習題,讓學生自己考慮。

“科學探究是奇妙的過程,請你一起參與實驗探究,并填寫下列空白:[提出問題]小松同學用“雙氧水”清洗傷口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小松聯想到自己曾經用二氧化錳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他想,水泥塊是否也可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呢?……”

我先讓學生思考這道題目。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我開始領著學生一起復習催化劑的概念:改變反應速度、催化劑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很多學生跟著我的思路復習之后基本都能正確回答題目中所提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迅速地拋出一個問題:“除了石塊、二氧化錳之外,其他物質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嗎?我們自己來做個實驗吧!”于是,學生用實驗臺上事先幫他們準備好的氧化銅、氧化鐵藥品進行了實驗。當我問氧化銅和氧化鐵能否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時,很多學生脫口而出:“能!”少數同學則遲疑一下之后回答:“不能確定!”之后也有不少同學改口:“對,不能確定!”我馬上請一位后來改口的學生回答:“為什么是不能確定呢?怎樣才能確定氧化銅和氧化鐵可以做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呢?”學生根據前面復習過的知識,馬上就正確地回答了我的問題。藉此,我也強調了一句:從這次習題和實驗中我們發現,對于同一個反應,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催化劑。有些物質在某些反應中是反應物,而在另一些反應中可能就是催化劑,如氧化銅、氧化鐵等。

通過這次的嘗試,筆者發現:在復習課中適時地改變復習策略,通過實驗將知識點和習題有機結合起來,就能讓學生對復習課的熱情在習題中燃燒起來,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斯賓瑟: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過程。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

三、設計補充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面對復習課,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怎么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尋者,激發他們的求知熱情呢?

在第二輪進行“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專題復習之時,我先讓學生齊聲朗讀了課本上的一句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一般可以將位于其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讀完這句話,我照例強調了一下兩個地方:①強置換弱;②鹽溶液。之后我話鋒一轉,提醒到:“課本上寫一般情況下,有沒有其他情況可能呢?”于是,我針對強調的這兩個地方,補充了兩個實驗:

1.鈉與蒸餾水、硫酸銅溶液分別反應

【實驗器材】 燒杯、鑷子、濾紙、小刀

【實驗藥品】 硫酸銅溶液(?。?、金屬鈉、蒸餾水、酚酞

為了讓學生對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過程能有直觀地感受,且能自己根據實驗現象來進行探究,我做了兩個選擇:①將整個實驗過程在實物投影儀上完成,以便于全體學生能觀察仔細;②設計鈉與蒸餾水和硫酸銅溶液分別反應來進行對比。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們發現課本的中“一般”這兩個字中還是“暗藏玄機”的。我也適時地拋出兩個問題:“①為何鐵與硫酸銅反應就能置換出銅,而鈉就不能置換出銅?那么處于鈉與鐵之間的金屬是否都能置換出銅呢?請同學們課后思考。②課本那句話中強調一般是鹽溶液,如果不是鹽溶液行嗎?”

2.鋁熱反應

【實驗器材】 鐵架臺(帶鐵圈)、紙漏斗、蒸發皿(鋪滿砂)、酒精燈、火柴、木條、坩堝鉗

【實驗藥品】 鋁粉、氯酸鉀、氧化鐵粉末、磁鐵、打磨過的鎂條

根據這個反應現象非常激烈的實驗,學生發現:金屬的置換不一定在溶液中進行,固體之間也可以進行金屬之間的置換。

通過這次的嘗試,我發現在復習課中適時地引入補充性的實驗,可以將已有知識點復習的同時進行拓展延伸,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對復習的熱情空前高漲,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特別在復習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化學這一門自然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它本身的特點,充分發揮實驗的主觀能動性、直觀性,讓實驗說話。新課標客觀上對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學教學仍有待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教學,拓展實驗教學的實施手段及空間,以此來滿足學生的主動發展。

猜你喜歡
探究實驗
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燃燒條件”探究實驗的創新設計
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智能力
氣泡的速度探究實驗的改進研究
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科學課堂探究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探究意識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