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POC平臺的大學生科技創新俱樂部運行模式探索

2016-12-19 19:53戴銀所宋以勝鄔建華楊慶恒李銳
教育教學論壇 2016年46期
關鍵詞:運行模式俱樂部

戴銀所+宋以勝+鄔建華+楊慶恒+李銳+連雪華

摘要: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一項教學實踐活動,而且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與平臺。為了更好地解決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過程中對空間和時間的要求,探索依托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教學平臺運行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不僅有效地提高了俱樂部的運行效率,而且提高了SPOC教學平臺的利用率,并進一步拓展了使用功能。

關鍵詞:SPOC平臺;大學生科技創新;俱樂部;運行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004-03

一、引言

(一)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及其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作為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更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而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團體、科協或俱樂部是學生針對自身的愛好和興趣自發組成的團體,為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萍夹蛨F體活動具有大眾性和普及性,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課外科技活動中來。通過團體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專業認同感,有利于學員充分發揮個體優勢,增長見識、增強才干,培養出創新精神[1-3]。

目前各類院校,特別是軍事院校,在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存在以下一些突出問題:

1.缺少供給學生創新活動的專用場所。當前,學生活動場地特別是科技活動場地緊張,很多科技類團體甚至沒有固定場所。很多院系專業實驗室門檻較高,往往只有研究生或者老師才能進入,對本科生開放力度不夠。在有具體比賽等任務出現時需要每次單獨申請,不僅在組織協調層面花費大量精力,而且成果難以很好地傳承和延續。

2.配套的政策不健全。只有在配套政策的保護下,學員、教員才能有更大的激情參與課外科技創新,特別是更多地吸引剛參加工作的博士或者年輕教師這一具備較高的研究能力和指導能力的群體,同時要杜絕一些沒有能力和時間指導學生的老師的搭車行為。

3.配套經費有限?,F在校院各級對于大學生從事科技創新活動有一定的項目立項資金支持,但項目數量偏少,資金支持明顯不夠。

建立科技活動基地,擴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空間,才能確保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安全、科學、有序開展,使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更加規范,并通過特定平臺來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二)SPOC教學平臺建設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即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簡稱私播課,能滿足線上與面對面混合教學需要,通過教師的課程資源建設,在功能上突出面向學生的自主學習。該平臺注重知識點底層框架設計,利用課程體系對碎片化的各類素材和多媒體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因此SPOC教學平臺能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體驗,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國內外許多院校意識到SPOC教學平臺的重要作用,并逐步開始進行建設。SPOC教學平臺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1.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SPOC教學平臺為自主學習意識強的學生提供了能夠自由掌握時間的加速學習過程,使之有更大的提高和收獲。但由于采取注冊制度,過分強調學員自主學習,缺少監督,大部分學員很難堅持下來。因此,在平臺中大部分注冊學員需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或利好的情緒來進行引導。

2.SPOC教學平臺軟件系統定位為輔助課程教學,只有當該課程開課時,該系統才對本課程學員開放運行,跟隨某一門課程學習進程,直至課程結束;因此,其他時間本專業學員難以使用該平臺,更別說其他專業學員了,從而該平臺的使用率偏低。

3.經過教員長周期的建設,SPOC教學平臺內包含大量的教學資源,但由于該系統僅設計定位為課程教學,因而在其他類型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利用該資源,也即資源使用率低。

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SPOC平臺的利用率,拓展其應用功能,將迫切需要實體平臺的課外創新團體或俱樂部引入SPOC教學平臺,將二者結合進行教學模式創新,不僅進一步探索了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的運行模式,而且進一步拓展了SPOC教學平臺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率。

二、基于SPOC教學平臺的俱樂部運行模式

(一)理工大學俱樂部現有運行情況

2014年秋季學期,在理工大學施行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培養學員主觀能動性的大背景下,在前期各單位開展的各類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上正式組建了94個俱樂部,其中重點建設60個(包括39個軍事競技類俱樂部、17個軍事科技類俱樂部和4軍事理論類俱樂部),培育建設34個(包括17個軍事科技類俱樂部、9軍事理論類俱樂部和6個軍事理論類俱樂部),其中軍事科技類俱樂部累計34個,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俱樂部的正式組建不僅解決了學員自主學習時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迷茫感,而且在教員的指導下通過各類俱樂部開展自主學習,將專業知識、興趣轉化為有價值的實際成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效率。

1.完成場所建設。利用各類現有條件或創造條件,無論是依托專業實驗室或開辟新場所,各俱樂部都有了一個固定的場所,逐步完善了各俱樂部文化建設,并給予各俱樂部一定的運行經費。

2.設立學員科研創新基金。2015年起,理工大學設立“學員科研創新基金”,對創意好、創新性強、實用價值高的學員科技創新作品進行資助,做到項目立項評審,中期評定,終期考核,確保成效。受到資助的作品原則上均應參加理工大學“卓越杯”科技創新競賽,并以此成果為培育對象參加國內外、軍內外各類科技創新競賽。

3.調整本科學員分配制度。根據理工大學新型人才培養方案對本科學員分配制度進行了修訂,學員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獲得各類獎勵成果時,可以得到相應的加分。該分配制度極大地促進了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使得專業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最直接的應用出口,實際上反過來這又促進了專業課學習的積極性。

4.促進學術交流。鼓勵俱樂部作為一個大學生活動團體,加強與軍隊和地方院校的交流,包括參加比賽和學術會議等,向外界展示軍隊院校良好的學術氛圍和軍校學員的風采。通過調整財務制度,也使得俱樂部能夠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輔導。

5.鼓勵組建人才梯隊。根據專業特點,制定科技創新活動規劃,依托各類俱樂部進行常年科技創新活動,并重點確定幾類品牌賽事,儲備項目和團隊??萍几咚侔l展,學科相互交叉,許多問題的解決僅依靠單一學科知識是遠不夠的,在創新過程中需要各類分工,如管理、計算、記憶、操作、文檔制作、講演等等,因此注重考慮不同專業方向、高低年級、男女比例,甚至不同校區等因素學生的合理搭配。

目前,理工大學各科技類俱樂部的成果形式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撰寫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以學術論文或發明創造等形式參加各類競賽,如各類機器人大賽、結構設計大賽、材料設計大賽等。經過兩年的努力,理工大學以俱樂部為載體,已經形成了一個覆蓋各校區,各專業,各年級本科生科技創新體系。學員連續多次在國際、國內、軍內等科技創新賽事中獲獎,充分體現了我校學員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成果。

但由于理工大學學員分布在距離較遠的三個校區,大部分時間內不允許使用手機和上互聯網,不僅導致信息發布困難,交流溝通不暢,而且跨校區集合需要經常性請假,存在交通手段等一系列操作問題。因此,為了實現學員之間,以及學員與指導教員之間,在空間上、時間上產生交集,迫切需要一個交流平臺。作者嘗試將所指導的《國防工程新材料研制俱樂部》依托《土木工程材料》SPOC教學平臺進行運行,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基于SPOC教學平臺的俱樂部運行實踐

2014年開始,理工大學進行第一批18門課程的SPOC教學平臺建設,其中基礎學院12門,專業學院6門,專業學院課程占比33.3%;在此基礎上,2015年SPOC教學平臺建設擴大到36門次,其中基礎學院19門,專業學員16門,專業學院課程占比提高到45.7,同比增加了37%。這些平臺的建設為“基于SPOC教學平臺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運行模式探索與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推廣提供了可能性。

1.SPOC教學平臺知識體系的學習。俱樂部成員大部分非本專業學員,以及雖然是本專業但還沒有開課的學員,因此,目前不能參與平臺所有的教學學習過程,如答疑、作業、在線測試等,但是都能夠登錄SPOC教學平臺瀏覽系統內的所有知識點、教學視頻、試驗等主要專業知識,達到補課的目的,從而減少俱樂部運行過程中聘請專業教員補課的過程;同時這也就能夠進一步擴大俱樂部招收成員的范圍,使得本俱樂部具有更廣的認可度。

2.SPOC教學平臺論壇的使用。(1)發布各類往屆競賽的通知、要求,參賽照片、視頻,獲獎證書,以及相關專業知識素材、研究成果等等;讓學員產生感性認識,提高積極性。(2)發布即將舉辦的國內外、軍內外競賽的預告;并及時反饋俱樂部各項目組前期的預研情況,或正在研究的進展。(3)完成俱樂部平時管理。在論壇中指導教員可以下達指令,檢查結果,交流討論,并通過有效發帖的質量和次數等情況,實現對成員的平時考核。(4)設立分論壇。在論壇中,各項目小組可以設立分論壇,該組成員可以就本組研究方向在該分論壇交流,使得討論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進一步提高論壇的效率;同時,指導教員通過各分論壇的情況,初步判斷各項目組研究進展。

(三)基于SPOC教學平臺的畢業設計指導

每年在進行本科學員畢業設計時,由俱樂部指導教員指導的畢業設計學員(其中可能有本俱樂部成員),由于部分選題可能來自俱樂部開展研究的課題,因此該部分學員可以進入本SPOC教學平臺,享受本平臺的一切資源,并通過本平臺實現對進行畢業設計學員的平時管理以及加強與指導教員的溝通。

三、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一)增加SPOC教學平臺的開放時間

實現全時段開放,而非僅限于該課程開課期間。

(二)增加SPOC教學平臺自主設計模塊

教員可以根據不同課程、不同課外創新形式,設置有針對性的空間或模塊。

(三)進一步提高專業學院SPOC教學平臺建設課程的占比

由于基礎學院同一課程主講教員多,受眾面廣,建設成效明顯,而且相對來講基礎學院教員科研工作量偏少,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教學改革。而專業學院在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有相關的前期研究基礎,大部分指導教員擁有一定的科研經費,能夠讓俱樂部研究活動盡快啟動和有序開展。

(四)制定配套獎勵政策

對在校內外各類重要比賽中獲獎的學員包括指導教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精神獎勵(如頒發榮譽證書)或物質/經費的獎勵。其成果在本單位可以享受與教學或科研成果相匹配的、適度的待遇,與評優、保送研究生等評價體系掛鉤。因為本科生教學是一所大學的立足根本和核心任務,只有制定配套的獎勵政策才能進一步提高學員參加課外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也才能進一步調動更多教員參與本科生培養的教學和教學改革。

(五)參加俱樂部活動折算選修課學分

為了確保學員參加俱樂部的時間,減少請假的流程,可以在一些運行良好、影響大的俱樂部中,試點實施選修課學分,即學員參加該俱樂部的活動相當于完成一門選修課,這樣同時也就保障了指導教員一定的課時量。該“選修課”由指導教員根據俱樂部章程對學員進行管理和考核,僅考核合格者才能獲得相應學分。

四、結語

在本科生導師制基礎上創立的“國防工程新材料研制俱樂部”,在近兩年時間內獲得校院兩級本科生創新基金4項,撰寫學術論文4篇,獲全國類競賽團體“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優秀獎”2項,校院競賽“二等獎”3項。為了進一步提升俱樂部在本科生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組織和運行模式,特別是要結合在線教學、遠程教學等新型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于海,李海巖,張一.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機制探索——以天津科技大學理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79-80.

[2]焦昆,李曉霄,高彥君.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研究[J].大眾商務,2010,(7):206.

[3]潘信吉.學生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207-209.

猜你喜歡
運行模式俱樂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友會運行模式概述
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模式探究
新常態背景下“互聯網+零售業”時代運行模式
開放實驗室的思考與實踐
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運行模式與市場結構
供暖季土壤源熱泵系統運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