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建大學科研生態 提升本科教育品質

2016-12-19 19:55劉為滸金梅周永音
教育教學論壇 2016年46期
關鍵詞:課程改革

劉為滸+金梅+周永音

摘要:結合多年的本科教改實踐,論述了營建“大學科研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涵養人才的作用,突出了團隊育人、氛圍育人的先進教育理念。著重從注重科研愿景教育、召開Freshman seminar、加強課題梯隊建設、改善目標考評制度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大學科研生態”的建設和運行機制。

關鍵詞:科研生態;教育品質;環境育人;建立與運行機制;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007-03

一、營建大學科研生態是提升辦學品質的有效路徑

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通過系統內各要素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使受教者的智識和人格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1]1998年,美國“博伊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發表了《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報告。該報告指出大學生態系統是指一種有效運作的整體的、有機的探索事物的智識環境,以學生為中心與以研究為中心互動不悖,教師、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研究活動之間互動、交流,形成統一均衡的系統,共同合作、探索和創造。[2]

在多年的本科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確定了本科教學改革的核心指導思想:以營建和維護“大學科研生態環境”為志旨(見圖1)。

以協調和規范作用于科研生態的各個要素為抓手,平衡和聚力各種有利于大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的生態要素,從而構建出良好的大學科研生態環境,以期達到環境育人、氛圍育人、實踐育人的教育教學目標。多年的實踐顯示,營建“大學科研生態環境”有利于師生、生生、教研、學研等要素之間的信息和能量交換,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和促進集體智識能力,更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和訓練大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科研能力。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充滿生命力的生態型平衡狀態,充分彰顯了“大學科研的生態環境”所具有的潛在教育價值和教育功能。

二、大學科研生態環境的建立與運行機制

1.注重科研愿景宣講,以明確的方向凝聚人。教育生態環境的建設首推科研愿景的建立,以明確的人生成長方向凝聚大學新生,營造出了濃厚的科研氛圍,培養大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激發大學生從事科研的熱情,使他們從大學伊始就走到投身科研、努力創新的成長道路上去。

為此每年開學后,學院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向大一新生展示科研愿景,使學生從進入校園即感受到濃厚的科研創新氛圍。具體有效的措施有:第一,聘請院士、專家為新生做口述史的演講,結合頂級專家的自身成長經歷,生動形象地闡釋科研工作的經驗和收獲。使大學生在學習科研的起點就感受到來自一線專家學者的傳、幫、帶,為學生的成長樹立了良好的人生標桿。第二,邀請優秀碩博士回到學院向師弟師妹們暢談自己的大學科研生活,年齡相仿的同時代大學生具有相同的思想和興趣,他們的現身說法蘊含著諸多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教訓,有利于低年級學生邁好大學生活第一步。第三,舉辦一系列的有助于展示科研愿景的活動,比如往屆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展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深度觀摩、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座談會、國家近年來重大科研成果的述評會等等。

實踐證明學院創建的一系列的大學新生“科研愿景教育課堂”對建立大學科研生態環境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使大學生能深入了解感受科研生活,也能最大程度地聚集立志科研、勇于創新的優秀學生。

2.定期召開開放式Freshman seminar,以濃厚的科研氛圍涵養人。1959年,哈佛大學為了提高大學新生教育的學術性,開始了新生研討課的實驗。[3]2003年秋,清華大學在國內高校首次推出“新生研討課”(Freshman Seminar)。[4]國內外的相關實踐經驗證明新生研討課在培訓大學新生,扭轉基礎教育中廣泛存在的應試傾向具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它能夠讓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科研環境,并能很有效地將大學課堂從教師為主體的現狀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科研為主體的新型課堂。[5]

有鑒于此,學院領導非常關注新生研討課的建設,并在廣泛吸收國內外一流大學的經驗基礎上對新生研討課的形式進行了創新和突破。保留了專家坐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成功經驗,增設了開放性、全時空、全員性等要素?!伴_放性”就是并不固定班級人數,任何對研討課題感興趣的學生都可參加,研討課課題每周一在新生研討課門戶網站公布,并提供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和學術論文,學生自主下載研讀,對課題感興趣的學生通過廣泛收集資料,實驗考察形成自己的觀點,每周五下午的新生研討課上除了專家進行講解評論,還會甄選優秀學生宣讀其研究成果,然后再由到會學生進行自由式發言辯論?!叭珪r空”是指研討課不僅局限于課堂本身,從課題公布起學生就可在門戶網站上提交論點,研討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結束后學生也可在門戶網站繼續闡述自己的論點,有了新證據、新觀點也可隨時共享。論點分歧較大的學生也可在課堂以外自主形成新的討論小組延伸探討。這樣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的研討使課題的探討延伸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部時空?!叭珕T性”是指不限定班級人員,研討課面向全體的學生,學習優秀興趣濃烈的學生可以成為新生研討課的核心成員,能力一般只希望了解的學生也可作為新生研討課的觀摩成員,他們并不一定要形成或表達自己的觀點,只需要沉浸在濃厚的科研氛圍中就可。

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思想是活躍的,科研的熱情是高漲的,但是科研的素養卻是欠缺的,開設大量的開放的面向全員的新生研討課,學生在談論激辯、爭論磨合中訓練自己的科研素養,有助于其實現人生的蛻化,達成高效快速成長。同時也為學院“大學科研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形成了有源活水蓬勃生機的科研生態池。

3.加強課題梯隊建設,以科研共同體鍛煉人。大學的教育既要強調關注面向全體成員,不能忽視了教育中的大多數,使最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得到科研環境的熏陶教育,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忽視對優秀人才的針對性選拔和助力,從而延緩拔尖人才的脫穎而出。

為了涌現更多的素質過硬,能力超前的創新人才,使科研發展后繼有人,學院極其重視科研梯隊的建設,形成了以課題為中心的各級各層次的科研團隊,并在資源、經費、人力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性支撐。

第一,重視科研課題的孕育過程。一個有創新價值的科研課題不僅能夠團聚優秀的人才,同時也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優秀人才。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實踐中經常會產生很好的創新創業的點子,可是如何由一個想法孕育成可供實施的研究課題以及對課題成果的預估和課題實施困難的預判就需要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前瞻性的考量。學院常設課題立項專家團,借鑒專業雜志的審稿人制度,不間斷地對學生隨時提交的課題idea進行審核指導,確保學生的每一個想法都得到專家學者的呵護和培育,不因為時間流逝而漸漸淡忘流失。

第二,積極鼓勵和指導各級課題的申報工作。每年開學伊始,學院都會編制《課題申報時序表》,按時序列出各級課題的申報時間和要求,并配發往年申報成功的課題目錄,形成課題申報的輿論態勢。學院層面也會召開多次的課題立項談論交流會,采取多種方式預審、潤色、修改大學生提交的課題,助力學生的科研課題申報,增加課題申報成功的概率。

第三,協調資金、儀器、空間等資源幫助學生成長。學院不僅要求各個教學實驗室在完成實驗教學需求的前提下,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地面向全體大學生開放,而且還出面協調各個科研實驗室,在科研間隙方便學生預約使用教學實驗室不具有的儀器設備,從制度上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機會動手實驗。并且每年從教學經費中調撥相當經費依據實報實銷的原則購置實驗的耗材,提供給實驗學生,從各方面幫助學生實踐自己的課題。

在全院上下多年來的努力和贊襄下,每年獲得各級立項的大學生雙創項目數量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序運轉的科研梯隊,使大批有求索志向、有科研潛質的同學更多地投入學術活動中,在團隊的帶領和熏染下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嚴謹的科研能力,鍛煉了精深的學術思維,夯實了未來的“學術大師”成長基礎??蒲刑蓐犚渤蔀閷W院“大學科研生態環境”建設中最引人注目的價值高地,是學院實施“生態育人”的教育理念最集中的體現點。

4.引進容錯機制,以成果獎勵機制激勵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雖然可能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有很多。結合多年的學生雙創課題、SAT課題驗收結果的分析來看,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申請課題的學生基本集中在比較優秀的群體,學生的覆蓋面不廣,達不到大學本科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第二,很多課題都是教師所申請課題的子課題,項目的idea基本是教師指定,來源于學生原創的成果較少,容易使學生成為實驗的操作工,對其創新能力的激發深度不夠。

針對這一現象學院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很多沒有申請課題的學生并非是沒有創新創業的想法,只是不夠自信,害怕自己能力不夠或者實驗失敗,所以不敢主動申請。導致他們失去了高強度訓練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就漸漸地泯滅了產生獨創思路的熱情。如何調動最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敢于嘗試,勇于創新,不怕失敗,而且有困難時能及時得到有力支撐,就是實踐全員教育理念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運作良好的生態環境必然要具有相當的容錯機制,否則就很難長期存在下去。梅森校長曾經指出:“我的意思并不是說,一個大三的學生可以從事在凱爾特語或在微積分的變分學中的研究。我非常清楚他們做不了。但卻知道讓他加入一個研究小組做點實事有多么重要?!盵6]因此學院認為要建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大學科研生態環境”就必須能夠最大程度地容忍學生的不成功、失敗甚至半途而廢。因為大學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多出成果,而是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教育培養學生,只要學生能在實驗失利的過程中有所領悟有所總結就不失為一例成功的教育過程。因此學院增設了科研預實驗環節,讓任何有想法的學生在排除了安全性、科學性錯誤之后,均能申請在實驗室驗證自己的方案,學院提供必要的耗材經費。最后將其中實踐成熟的方案升格成雙創課題或SAT課題,確保了課題設立的質量。

另外學院改革了課題項目的考核辦法,由原來申請高門檻、驗收走過場的現狀,改變為申請低門檻,結題嚴把關。成果優秀的項目給予證書獎勵并可替代畢業論文設計,成果一般的項目給予一定學分認可,成果可疑的由專家組投票決定是否撤銷其立項。指導教師也采取回溯性考核,指導學生順利結題的承認工作量并給予相應獎勵,對項目撤銷的不再認可或減半認可其工作量。從而從制度上杜絕了粗制濫造項目的產生,維護了教研生態環境的良性運轉。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營建秩序優良的“大學科研生態環境”,打破大學垂直型學術組織結構,建構以生態多維的扁平生態結構,推動更有深度、更精細的指導和培養,使學生由傳統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術追隨者,實踐啟發式、探討式、鼓勵式的教育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術志趣為導向,以學生受益為檢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習慣,一掃大學教育中彌漫的重結果而不重過程的功利訴求,真正做到教與學的統一,彰顯了高質量和高水平的現代大學教育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盧君臻.教育生態環境簡論[J].臨沂師專學報,1998,(02):63-65.

[2]戴聯榮.大學生態: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5.

[3]王輝,潘敏.新生研討課發展歷程及中美新生研討課類型劃分[J].教學研究,2013,(06):57-60.

[4]汪勁松,張文雪,汪蕙,張佐,宗俊峰.創建研究型本科教學體系提升教育質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04):1-4.

[5]張文雪,劉俊霞.新生研討課教學理念與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S1):139-143.

[6]威廉·墨菲 D.J.R.布魯克納.芝加哥大學的理念[M].彭陽輝,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63.

猜你喜歡
課程改革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淺談少學時專業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試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改探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