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平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

2016-12-20 19:12于恩順高知靈張瑩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現代化培育

于恩順++高知靈++張瑩

摘 要為了使四平在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四平市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2015,2016年舉辦了多次職業農民培育,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現實問題,很多農民對培訓不認同,積極性不高,認為培訓內容、培育模式沒有滿足農民的需求。針對這些的問題,本文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同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三化”同步,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與否關系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任務,最近四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反復強調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10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促進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其中重點提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

吉林省提出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為四平市也提出在吉林省內“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動轉移,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突出,人口老齡化問題也逐漸顯現。種種問題困擾著農村問:“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誰來經營農村”、“誰來發展農村”,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提上日程。

1 四平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

在發展現代化農業進程中,四平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四平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績,如2015年四平市陽光辦完成職業農民培育任務3750人,圓滿完成省下達的培育任務。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在培訓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教師主要以“理論培訓”為主,很難實現“實踐培育”。培育工作很難滿足職業農民的現實需求。培育的理論與現實嚴重脫節,達不到既定的培訓目標。

2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策略分析

2.1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模式

為了實現四平市農業現代化,做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模式就需要改變以往的培養模式。在培養模式上,就需要根據各個縣域或者農村的實際特點選擇或發展適合當地的實踐模式,不需要也不可能采用統一的模式,創新適合當地特點的教育培訓模式,目前,在四平各地所形成的模式有由農技推廣部門主導的農民田間學校培育模式、由農村種田能手所主導的能人培育行模式和現場傳導型培育模式、經營成功的農民或農村所主導的典型示范型培育模式、有政府部門所主導的項目推動型培育模式等,作為農技推廣部門主導的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模式,是四平市大力推行的培育模式;信息化建設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作用也在逐漸顯現,農村的基礎信息網絡建設逐漸完善,家庭電腦的普及,智能手機的使用,使農民都能快速獲取需要的信息。

2.2 健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2.2.1 建立教育培訓的管理機制

為了滿足農村的需求,解決農村的現實問題,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有其緊迫性。作為政府部門就有必要扶持、統籌建立教育培訓體系。積極協調涉農、勞動培訓、教育等部門參與的培養機制。在教學過程積極探索符合農民需求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2.2.2 明確培訓主體和對象

作為各級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職業院校以及農委等部門應該作為培訓主體,明確相應的責任與權力,有效實現培育出“會種地、懂經營、會管理”新型職業農民的目標,解決農村的實際問題。而作為種糧大戶、農村合作社管理者、家庭農場主等作為培訓重點對象,進行專業技能和文化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2.3 新型職業農民政府政策扶持機制的優化

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精準的政策扶持,既是鞏固培訓成果的需要,更是吸引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培育的需要。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扶持,為農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切切實實使農民減少后顧之憂,使職業農民實現在農業大環境中就業創業:一是農業產業扶持。對于各種涉農項目傾向新型職業農民,實現培育職業農民的目標:會經營,懂管理。二是政策扶持。作為政府的政策應傾向于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職業農民流動。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快速流轉,特別是向新型職業農民流轉,通過支持和幫助職業農民對自己產品打造各種優勢競爭力,實現有效的市場開拓。三是資金支持。支持建立各種農民互助制度,設立專項資金,提供貸款擔保,農業保險,提高補貼力度等,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財力支持。

2.4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效果評價

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評估,應借鑒勞動部門的職業鑒定經驗,就涉農職業的不同門類設定初、中、高三級標準,依據新型職業農民再教育培訓證書的培訓情況,激勵農民在實踐和接受再教育中不斷充電,不斷向高層次發展,從而提高農民的整體職業素質。同樣,農民通過培訓后的技能水平,也從正面反映了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和效果,對于政府購買驗收培訓成果,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徐涌,戴國寶.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05).

[2]牟愛州.農民培訓工作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9).

[3]張文君.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N].農民日報,2016-01-28.

[4]農業現代化的定義,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412162-5650288.html.

[5]黃克飛.浙江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評價與完善研究[D].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14(06).

[6]孫麗麗.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現代化大農業發展[A].黑龍江墾區現代化大農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集,2010-12-01.

[7]呂春燕.農民知識化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進程中的戰略意義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6).

作者簡介

于恩順,高知靈,張瑩。均為吉林工程職業學院管理分院講師。

作者單位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管理分院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1

猜你喜歡
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現代化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施策略研究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