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語境在語篇理解中的功能解析

2016-12-21 09:34姚毅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語篇

【摘要】認知語境的研究對于語言學及多個相關學科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認知語境和語篇的關系,探討認知語境在語篇理解中的制約和解釋功能,能使語篇使用者根據認知語境,尋求最佳語義以達到對語篇最大程度的理解。

【關鍵詞】認知語境;語篇;制約功能;解釋功能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語境是一個包容范圍非常廣的概念,它包括言內語境和言外語境。言內語境即語言本身的環境;言外語境既包括語言外的語境,即指語言所依賴的社會文化語境等客觀語境。語言學家最開始認為語境是事先存在的、靜態的,并且它在語言使用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卻忽視了語言使用者的主體作用。隨著語用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語言學家認為不能把語境看作靜止、孤立的單一體,因為對語境的靜態研究不能有效的起到解釋并且知道交際的作用。所以我們對說話人話語的認知,不是被動的接受語言信息,而是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主動發現和推斷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內涵,其推理能力來自于對世界的經驗和認識。因此,對認知語境的研究將有助于提高對語篇理解的效率。

一、認知語境與語篇的關系

1、認知語境的概念及特點

美國語言學家Sperber & Wilson提出了“認知語境”理論,并且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認知語境的概念。語言交際是在關聯原則支配下按一定推理思維規律進行的認知活動,把人的認知活動和語境結合起來,形成認知語境的概念。他們將語境定義為“心理產物,是聽話者對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組”,“正是這些假定,而非實際的客觀世界,制約著人們對話語的理解”。因此,語境是某人所具有的一種知識的排列,在話語構建及語篇理解過程中,認知語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認知語境有許多特點:(1)動態性。在交際過程中形成的認知語境假設是隨著交際的推進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人們所處的外部壞境和認知能力的差異,面對同一個信息不同的語言使用者會根據各自的認知環境對語境進行相應的推理,從許多可供選擇的假設中組成自己的認知語境。(2)可選擇性。認知語境包含著各種信息,話語理解是在語境的基礎上實現的,涉及讀者對語境假設的不斷選擇、調整與順應。選擇語境的過程就是尋求語篇最佳關聯的過程。(3)關聯性。語篇理解是一個根據語篇所提供信息或假設去尋找最佳語篇關聯的一個推理過程,而推理過程也就是讀者通過語篇所提供的信息和假設,再從認知語境中尋找最佳關聯假設,從而推導語篇所要傳遞的意圖。對語篇理解起主要作用的是讀者的認知語境假設。(4)經驗性。閱讀理解中的認知語境是體驗性實踐的結果,具有經驗性的特征不同于話語,書面語篇沒有任何外部語境,所以必須在閱讀過程中創造內在的語境。這種內在的語境實際上是從語篇語篇通過推理而獲得的認知語境,即基于經驗的概念化、圖示化的知識。

2、認知語境與語篇理解的關系

語篇產生于語境,也是語境的組成部分。語篇通常是以語境為基礎,在特定的語境中形成了特定的語篇模式和語篇結構,而語境也要通過語篇才能體現出來。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從認知的角度來看,語境既不是在語篇中客觀存在的,也不是在推理之前已經存在或規定好了的條件,而是對語篇的動態推理過程中所產生的認知。認知語境作為理解語篇的前提,在進行語篇分析時,我們既要注意語篇內部的環境,又要兼顧到語篇交際中所蘊含的情景語境和反應話語的文化語境。語篇的分析過程其實就是認知語境的參與過程,其中涉及了語境假設的選擇、延伸、調整與順應等,所以它可以揭示語篇的認知狀態。

二、認知語境對語篇的制約功能

認知語境對語篇理解的制約功能主要指語境對語篇讀者使用與理解語言的制約,Sperber & Wilson認為,關聯原則可以影響人們對命題形式的識別,即信息處理是聽話人應選擇與關聯原則一致的理解。為了減少讀者對語篇理解所付出的努力,作者往往會對自己要表明的意圖進行制約,也即縮窄受話人對認知語境的選擇范圍。

1、認知語境的制約使語義的理解更加具體明確

語境含意是話語本身信息和認知語境相結合的產物,說話者通過大腦的認知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建立起恰當的認知域。比如:

(1)A:Do you remember Peter,the headmaster of our college?he is the mayor of this city now!

B?Really?

在例(1)中,說話人與受話人共同認識的名叫Peter的人可能很多,但講話者用“head master of our college”對“Peter”進行了制約,從而也制約了聽話人對認知語境的選擇,話語越直接明確,聽話人對認知語境的選擇就越受到制約。話語就更容易產生說話人所期待的語境效果。使聽話人很容易理解話語而不至產生誤解。

2、認知語境對語篇預設的制約作用

語篇的語義內涵會限制受話人對認知語境的選擇,關聯理論是語用推理的認知基礎,為語義理解提供了心理依據。如:

例(2):The policy didnt cause the depression of the ?economy。

例(3):The depression of the economy was not caused by the policy。

句子(2)可能具有兩個含義:

第一,The policy affected the economy,but the economy was not in depression。

第二,The policy affected the economy,but the depression of the economy was not caused by the policy。

而句子(3)僅僅只有上述兩個含義中的后一種含義。這兩個句子意義上的差異事實上是由于預設不同而造成的。(2)的預設是“there was apolicy”,而“the depression of the economy”是個潛在預設,它可以擴展為“the economy was in depression”,但隨著語境的變化,也有可能被廢除。而(3)的預設是“the depression of the economy”,這不是潛在預設,不能被廢除。

由此可見,由于認知語境的差異,同樣的一句話可能有不同的預設,對同一個語篇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交際雙方需要通過大腦的認知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建立起恰當的認知域才能理解語篇的具體意義。

三、認知語境在語篇理解中的解釋功能

解釋功能指語境可用于解釋傳統語義學無法解釋的語言意義。它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消除語篇語義的模糊性

在英語中存在一詞多義現象,而詞是構成語篇不可或缺的因素,這就導致了由這些詞構成的語篇語義的多樣性,造成了語義的模糊性。依靠認知語境,它們大多可以得到明確的解釋。例如:

例(4):She stood by the bank。

例(5):John broke the record。

例(4)“bank”一詞可做“銀行、岸邊”理解,例(5)“record”可作“檔案、唱片、記錄”解,放在具體的認知語境中,它的意義就很明了不會造成誤解。因為認知語境有其伴隨性,所以深層結構的多義性就可以得到解讀。由此可見,在認知語境的參與下,語篇的意義被確定了,而它本身的模糊性被消解了。

2、明確語篇的具體內涵

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語境在不斷地變化,語境是在話語理解過程中不斷選擇的結果,所以理解話語的關鍵就是選擇最佳的語境。如:

例(6)A:Lets go to a lecture this afternoon。

B:Ive got some assignments to do。

例(6)A的認知語境幫助A知道“參加演講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的”這樣的事實。所以當A聽到B的回答時調用自己認知語境中的相關語境信息,通過推理得出:參加演講需要花費時間;如果B在今天下午參加演講,那么他一定沒有時間完成家庭作業了。因此,有時理解語篇要求讀者運用大量的背景知識雙方的互明,確立最為相關的假設,產生語境含義,通過認知語境來進行盡可能多的推理以達到對語篇的理解。

3、補充語句中的省略成分

在言語交際中,省略成分往往是通過人對其話語的認知結構來補充完整的,人的認知心理將話語以及與認知語境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對話語的正確理解。認知語境就是從動態的角度去補充話語中省略的成分,使話語的意義更加地明確完整,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交際的目的。例如:

A:Do you think we should invite Peter for dinner?

B:His mother is in hospital。

在這個短對話中,就其表面的話語而言,兩個人所說的話之間并沒有什么聯系,B似乎答非所問。如果要理解B意欲表達的話語意思,A就必須通過自己的認知語境,利用其相關的信息把B所要表達的意思補充完整,即:Peter could not come to dinner because his mother is in hospital。由此可見,認知語境對語篇中的省略現象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四、結束語

認知語境在語篇生成和理解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語篇理解的基礎是雙方認知語境的互相顯映,由于雙方的認知環境存在差異,在不同的語境中,相同的語篇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把認知語境滲透到語篇理解中,可以更加具體明確地理解語篇的信息,在讀者整體認知的基礎上,獲得語篇信息的完整性,以便達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參考文獻】

[1] Halliday MAK,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otic Perspective[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97-105.

[2] 何兆熊, 蔣艷梅. 認知語境的動態研究[J]. 外國語, 1997(6):16-22.

[3] 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me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 well, 1986:75-83.

[4] 冉永平. 語用過程和語用制約的認知心理依據[M]. 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5] 鄭亞南, 黃齊東. 預設的認知語境研究[J]. 語言學研究, 2007(10):121-127.

[6] 周國輝. 論認知語境對漢英語多義性的解釋力[J]. 外語教學, 2005(2):34-36.

[7] 羅 ?丹. 認知語境在語篇中的功能研究[J]. 海外英語, 2012(8):220-222.

【作者簡介】

姚毅(1981—),女,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遵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及英語教學法。

猜你喜歡
語篇
中日能源語篇中語言表征的對比研究
基于語篇分析的課例研究
概念功能在科技英語語篇中的應用
高中英語語篇閱讀研究
小學英語“語篇整體輸入”教學模式初探
基于語篇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語篇在閱讀中運用的教學模式探討
牛津英語Story Time板塊中語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中考英語語篇及作文專項訓練(四)
中考英語語篇及作文專項訓練(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