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文化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016-12-21 14:04陳勇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陳勇

【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其中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新農村建設需要文化內涵的內在張力作為其建設基礎,通過文化設施為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但是,在這個發展進程中,由于多種因素造成我國農村地區的文化事業發展水平與歐美西方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差距,農村地區整體文化基礎設施都發展較慢、落后,與城市相比廣大農民所享受到的文化成果也十分貧瘠,無法滿足農村地區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進程。因此,本文從我國農村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的實際現狀入手,分析研究了造成農村文化發展緩慢的原因,進而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以加快我國農村文化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這充分體現出了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也深刻體現出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三農問題的足夠重視,并將其放在了尤為突出的位置。自2004年開始至今,中央連發了13個涉及“三農”的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的利好政策,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各級政府部門對各項政策制度的深入貫徹,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進而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大力建設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事業勢在必行。

一、農村文化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均收入快速增長。農業生產方式由大包干轉變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極大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2004年開始,中央每年以1號文件的方式,對農村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2005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初步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方面文化網絡體系和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參與文化建設的新格局。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農民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農村文化事業雖取得較大進展,但仍與農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直接相關,一般來說,經濟發展較快的發達地區對當地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較大,文化建設成果較多,但也存在盲目投資,與當地農民需求不相適應,不利于鄉風文明養成的問題。而經濟欠發達地區,主要是忽視、輕視農村文化建設問題。當地基層領導將工作重心集中在提高經濟,發展工礦農機企業,為將農村文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和規劃方案中,致使這些地區的農村文化建設事業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

2、農村文化空間縮小、文化品位降低

目前,農村文化建設空間大大縮小,農村原有文化設施如電影院、群藝館、圖書室等都被侵占改為他用甚至出租或變賣,變成沿街攤位、旅館、商店;供農民開展文藝活動的文體廣場經過改造成為倉庫,存放雜物;昔日,深受農民喜愛的文藝宣傳隊、戲曲劇團等村民自建文藝組織,由于沒有財政來,源紛紛解散。由于基層政府將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方面,放松了對農村文化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和準確把握,導致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觀念乘虛而入,封建迷信之風重新抬頭并趨于蔓延之勢。

二、農村文化發展滯后原因

目前,國家加大對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的投資力,各地農村文化發展水平均有提高,但發展勢頭不強。普遍意義上說,造成文化發展滯后不是由單個因素造成,多是受多種復雜因素共同影響,結合農業文化發展現狀大致分為以下兩個因素:

1、基層管理隊伍素質偏低,管理機制欠缺

部分地區,領導和管理農村文化建設缺乏規范,各部門之間未形成統一協調,各自為政,對文化建設形成多頭管理,給農村文化建設事業帶來不小的困難。同時受體制機制所限,在農村未設置文化管理機構,缺乏對農村文化市場的有效管控,加之城市“掃黃打非”力度加大,制黃販黃的非法窩點無法在城市生存,隨之轉向農村,各種淫穢色情書刊光碟、宣言暴力、封建迷信的非法書刊被人大量出售,毒害了農村的社會風氣,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2、地方政府貫徹落實政策不到位

自2005年起,國家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每年會出臺與“三農”相關的政策措施,并從中央財政劃撥出相當一部分作為支持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經費。但有些地方非但不制定與農業文化建設相關的地方政策法規,而且對現有的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甚至將支持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挪為他用,最終導致農村文化建設事業滯后問題的發生。

三、農村文化建設對策分析

深化改革發展農村基層地區的文化事業是我黨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改變這一面貌就需要各級各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的重要內涵,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的貫徹執行,理論聯系實際,充分發揮各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特點,進而持續推動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巨大推動力量。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币虼?,想要持續推動農村文化健康發展,必須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打造一支講誠信、懂奉獻、有知識、重品行的基層黨支部隊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改革精神,全面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在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水平?;鶎狱h組織還應該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農村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農村的發展要求,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使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

2、加強政策傾斜和資金投資力度

立足現實,當前造成我國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緩慢、落后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資金短缺問題。雖然近些年來黨和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來發展我國的農村文化建設,然而,面對億萬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巨大需求,這些顯得依然遠遠不足,因此,在頂層設計上依舊需要各級政府領導部門繼續加大對該事業的傾斜力度,建立一套穩定有序的農村文化發展保障機制。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合理調整資金的使用方向,將更多的資金用于農村地區文化基礎設施的增加、改善上。同時,運用科學發展觀的先進理念,大力調動社會力量,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方式,將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同社會企業、公司的品牌宣傳相結合,開展活動冠名,廣告招商等方式,進而向社會力量籌集募捐到更多的資金保障,激活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潛力實現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 新華社, 2008-10-19.

[2] 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 人民日報, 2011-11.

[3] 白現君, 崔玉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 2008(4).

猜你喜歡
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