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會屬性

2016-12-21 14:32劉政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主體性網絡

劉政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網絡的出現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各種新媒介的出現,讓類似于報紙等舊媒介黯然失色。我國的網民數量在不斷增加,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占比提升至90.1%,無線網絡覆蓋明顯提升,網民WIFI使用率達到91.8%。越來越多的人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

【關鍵詞】網絡;社會屬性;主體性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效率和生活水平,人們運用網絡進行交流,運用網絡進行學習,運用網絡進行娛樂,人們的生活已經和網絡密不可分?!熬W絡社會”(Network society)的界定,首先在于它是現實的社會,屬于一種世界普遍交往的社會結構;同時它是充分將信息網絡(當前是以Internet為代表)作為人類交往實踐活動的技術網絡。在這樣的界定下,我們可以說,“網絡社會”(Network society)是在人類社會結構變遷過程中,一種作為人類交往實踐活動的新生社會關系網絡與信息技術網絡的社會共同體。從微觀來看,該“網絡社會”是從原現實社會中分化出來的比特世界與原子世界分離與統一的新的現實社會。從宏觀視之,它是由人們的交往實踐主體與主體通過網絡這一中介客體構成的一個相互交錯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統,是現代世界交往、互動聯系的媒介,是交往實踐全球化的共在結構。網絡社會已經逐漸成型,人們在網絡社會中進行生活,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差異,網絡社會所表現的屬性也就不同。

一、網絡具有虛擬性

網絡社會是個虛擬社會。網絡是形態是沒有固定的形態,人們在網上進行交流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都是在虛擬空間中進行。網絡的虛擬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交往符號化。人們的交往有著自己的主觀性在里面,人們通過自己的有意識、自覺的實踐去實現人們社會關系的變化。交往的主體是現實的人,在現實交往中,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更多是通過面對面的行為,雙方同時存在于一個地方。網絡的出現,讓人們迅速對之形成依賴,網絡社交成為人們交往的主要方式。但是,網絡社交在方便人們進行交往的同時,對人們產生了異化,人們往往會忽視現實的交往,沉溺于網絡世界,通過網絡進行交往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更多少通過文字、圖片或表情的傳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人們的交往變的符號化。

第二是網絡讓人們同現實相分離。網絡社會可以滿足人們的很多需求,從精神到物質,人們可以在網絡上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可以在網上買賣現實中的物品,可以帶領一些其他的人一起游戲,獲得在現實生活中不能享受的崇拜。人們的越來越享受在網絡社會中展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展現的才能,沉溺于網絡社會這個虛擬空間,忽視了現實,把友情親情束之高閣,人們活在虛擬空間里,甚至在現實中參加聚會都在低著頭上網,而不去和其他聚會的人進行交流,人的情感流失在虛擬空間中,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變的更加冷漠和無助,對人的全面發展形成阻礙。

二、網絡具有超時空性和即時性

超時空性與即時性是網絡社會最為基本的屬性。在網絡社會中,行為主體之間的交流不受時空的限制。不同地域的個體之間可以實現跨越時空和即時的密集深入交流。網絡突破了傳統時空的限制,在網絡社會中,信息的行為主體可以在全球的任意有網絡的地方,而受眾可以和其相隔很遠,信息傳遞的時間被極大的縮小,受眾之間的距離也在縮小,信息傳遞的范圍在擴大。網絡的即時性是網絡社會的基本屬性,在網絡沒有出現之前,人們的信息傳播只有依靠舊媒介進行單向、線性的傳播,使得信息具有極大的滯后性和延遲性,價值大大縮水,而出現網絡后,受眾與受眾之間建立起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信息基本上可以做到及時送達,對于決策者來說信息的價值得到提高,人們也有不同的決策方式可以選擇,真正做到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并且受眾的參與性也得到提高,人們不再是單向的接受信息。

三、網絡具有開放性

互聯網精神包括開放、平等、協作、分享。開放性是網絡的社會屬性之一,海量的信息和自由的交流讓網絡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網絡為廣大網民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空間,人們在其中可以共享信息、娛樂,享受互聯網帶來的方便。在現實中,只有網民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自主的選擇發布自己的觀點,或者是討論他人的觀點,網絡變成一個社會,人們在這個社會中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做到計算機終端的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同時也起到提高資源利用和交互溝通的作用。但是,網絡的開放性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在現在這個網絡社會中,因為其開放性,有些人們對于網絡信息的利用已經大過法律,網絡社會充滿不良信息和獲得有用信息的不法行為。

第一是色情信息泛濫,大量的暴力性犯罪都是源于感官或者文字引起,其中色情電影和文字起到關鍵作用,面對現在網民低齡化的現象,色情信息對于未成年人的危害更加嚴重,直接導致青少年早戀甚至性犯罪。大量的網民通過網絡觀看色情表演,對于大多數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會造成危害。

第二是網絡謠言,網絡謠言是通過新媒介而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的帶有目的性和攻擊性的話語,傳播速度快,流傳范圍廣,主要涉及公共領域、名人政要、突發事件等,對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是通過計算機進行邪教傳播,因為互聯網的全球性、開放性、共享性等特點,很多邪教組織都希望在網上廣泛的傳播邪教教義,打著宗教的旗號,宣傳邪教思想,蠱惑網民,伺機擴大影響。

四、網絡具有風險性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僅是數據量的提升,還有相比較以往對數據的處理、分析等能力得到很大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的效率起到很大的推進,同時也推進了人們的數據共享和互聯網服務。但是同時,大數據時代也對網絡信息的傳播造成安全風險,人們在互聯網上通過新媒介傳遞信息,不免會有信息泄露的可能,大數據在存儲和傳播的過程中都存在漏洞,容易被黑客利用,利用互聯網進行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

五、網絡具有主體性

人是作為主體存在,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中心就在于人的主體性,人可以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人在主客體關系中是主動和中心的地位。在哲學范疇中,自主性是人的主體性的前提,人需要了解自身,然后通過對自身的了解去能動的改造世界,人才可以被看作是作為主體的存在??茖W技術的發明和發展是根據人的需求而出現,人的主體性和科學技術不可分割。但是同時,人的主體性和技術的科學發展存在一定的辨證關系,人的主體性促進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也反作用于人的主體性。人們努力的在研發新的科學技術來促進社會發展,讓生活更加便利,網絡的出現讓人的主體性得到進一步提升,人們在網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來進行活動,在網絡社會中,每一個網民都是組織者,也都是參與者,能自發能動的參與網絡社會生活。但是,網絡的出現,讓人們對之形成依賴,人們在對網絡的使用中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僵化,精神變的空虛。

【參考文獻】

[1] 安德魯·基恩. 丁德良, 譯. 網民的狂歡——關于互聯網弊端的反思[M]. ??冢?南海出版公司, 2010:20.

[2] 劉大椿. 科學技術哲學導論[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224.

[3] 何 ?哲. 網絡社會的基本特性及公共治理策略[J].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014(03).

[4] 邁克爾·海姆. 從界面到網絡空間——虛擬實在的形而上學[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歡
主體性網絡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網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探析
芻議計算機網絡信息化管理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論“教學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