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韓與日島嶼爭端維權措施比較

2016-12-23 20:34金香丹
西伯利亞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獨島韓國俄羅斯

金香丹

摘要:受日本挑戰戰后海上邊界行為影響,俄羅斯、韓國近年來加強了在南千島群島、獨島周邊海域的雛權措施,俄日、韓日島嶼糾紛平靜之中暗潮涌動。俄羅斯雖承認與日本存在主權爭議,但將相關島嶼控制作為牽制日完全倒向美國的戰略工具。韓國則拒絕就相關議題與日本展開對話,但具體維權行為力求避免受到美國苛責。南千島群島爭端作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全球博弈的組成部分,戰略關聯性較強;而獨島爭端作為韓日關系中的重要問題,其敏感性更勝一籌。俄羅斯側重在爭議島嶼上鞏固維權設施;而韓國則注重發揮宣傳作用,在全球層次加大主權宣傳力度。在美國“再平衡”戰略影響下,兩國維權措施都面臨著戰略“瓶頸”,中國應借此機遇聯合大陸國家,構筑穩定戰后國際秩序的根基,夯實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獨島;南千島群島;俄羅斯;韓國;日本

中圖分類號:D851.29;D831.26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961(2016)05—0054—05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持續推進國家正?;M程,和平憲法岌岌可危。隨之而來,日本加速修正東北亞海上邊界,在釣魚島、獨島、南千島群島周邊水域不斷挑動事態,中日、韓日、俄日關系頻現危局。在此進程中,中國所承壓力最大,日本不僅在東海加強與美國的聯系,在南海問題上也頻頻插手,干擾地區穩定大局,中國亟待開拓戰略視野,從俄韓維權措施中汲取經驗??紤]到既有研究多停留于維權措施描述層面,深入研究俄韓在相關爭端中的維權措施,從其異同中探查其戰略內涵,對中國緩解日本南下壓力,探究中俄韓圍繞相關議題合作的可能性大有裨益。

一、安倍政府對俄韓爭議島嶼主權的挑戰與兩國的維權措施

2012年安倍內閣執政伊始面對著的是釣魚島、獨島、南千島群島爭端同時激化的困局。2010年撞船事件、2012年日本購島事件導致中日打破了建交之初關于釣魚島問題的默契,兩國執法船只、軍機、軍艦對峙時有發生,雙邊關系遲遲難獲改善。更為嚴重的是,安倍內閣主動配合美國“再平衡戰略”,積極介入南海問題,支持菲律賓、越南牽制中國??紤]到安倍自身僵硬的對華政策及其自民黨總裁任期可能會延續至2018年的事實,一定時期內中日關系獲得突破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集團的保守色彩不僅體現在強勢挑戰中國對釣魚島主權方面,其對俄日、韓日爭議島嶼亦多有舉動,引發兩國高度警覺。2013年4月25日,安倍親自召集“領土·主權內外信息傳播懇談會”,強化日方對爭議島礁立場,并在官房長官處下設領土·主權對策企畫調整室,以多種文字配發日方有關釣魚島、獨島、南千島群島的資料,強化國際輿論攻勢。此外,安倍內閣借克里米亞危機,參與歐美對俄經濟制裁,刻意將“北方領土”問題與克里米亞問題掛鉤,促使法國中止對俄“西北風”登陸艦出口計劃,對俄施加壓力。而在獨島問題上,日本從未放棄對韓國實際控制的破壞,不僅連續12年防衛白皮書將獨島劃入日本水域,而且不斷試探韓方底線,僅2016年7—8月日方船只進入相關水域就有63次之多。日本對俄韓在爭議島礁上構成的壓力可窺一斑。

當然,與民主黨執政時全面激化三大島嶼爭端不同,安倍內閣注重從日本整體國家戰略出發,刻意區隔中.日、俄日、韓日爭議走向。釣魚島、獨島、南千島群島均勻分布于日本列島西南、西部、東北方向,爭端同時激化顯然會凸顯日本孤立于東北亞地區的事實,分化日本與各方博弈的戰略資源,甚至會促使三國尋求圍繞相關議題的合作。安倍內閣高度重視釣魚島爭端,將其視作與中國戰略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兩國區域優勢的關鍵,成立所謂“尖閣專隊”維持對相關島嶼的非法控制。此外,日本不僅多次將東海、南海問題掛鉤,促使美國高層重復對釣魚島“安全保證”以期挾美制華,戰略重心向西南方向傾斜態勢明顯。而對于南千島群島、獨島問題,安倍內閣手法則較為彈性。日本不斷釋放出寄希望于政府首腦對話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的訊息,甚至在內部營造探討先行歸還齒舞、色丹島,由俄羅斯代管擇捉、國后島的“新方案”。而對于獨島問題,日本則刻意重申暫不在國際法庭起訴韓國對獨島的“實際控制”,表現出明顯地分化中俄韓的意圖。

然而,安倍內閣的保守色彩及日本和平憲法岌岌可危的態勢,都在促使俄韓從戰略高度審視日方的“示好”之舉。面對壓力,俄韓政府各自強化了對相關島礁主權的維護措施,有力回擊了日本的攻勢。在南千島群島方面,2014年6月24日普京總統為反擊日本參與歐美制裁,與中國達成捍衛戰后國際秩序的共識,并在答記者問時公開質疑日本就“北方領土”展開談判的誠意。次年8月22日,梅德韋杰夫以總理身份不顧日方“各級別官員表態”再次視察南千島群島,表現出捍衛領土主權的堅強意志。此后,俄羅斯交通部長、衛生部長先后登上相關島嶼,強化有助于俄羅斯實際控制的輔助設施,在這一區域規劃修建390所學校、幼兒園、休閑場所,改善駐軍、居民生活條件。相關措施幾乎處處打在日本喪失相關島礁控制權的要害上,令俄羅斯在島嶼博弈中處于有利位置。

與俄羅斯相比,韓國在獨島糾紛方面的維權方式雖顯低調,卻充分發揮自身軟實力優勢,在國內外積極化解日方壓力。自2012年李明博總統登上獨島以來,韓國行政系統高級官員少有登島行為,考慮到樸槿惠執政后期日韓關系改善的現實,國家元首登上爭議島礁恐成孤案。然而,韓國指定相關島礁作為國家地質公園;推進獨島“有人化”進程,建立郁陵島、獨島海洋科學基地;保持每年兩次的“獨島防御”軍事演習;支持慶尚北道成立守衛對策組,形成中央、地方合力守衛態勢。除此以外,韓國還重視將獨島問題與日本海、東朝鮮海命名之爭掛鉤,鍥而不舍地推進弗吉尼亞州議會更換海域命名,取得了大陸國家與日本博弈少有的成就。

綜上所述,俄羅斯、韓國與日本的島嶼博弈并未因安倍的彈性策略有根本性改善,兩國雖在表面上與日方虛與委蛇,但在具體維權措施方面卻緊鑼密鼓,未曾松懈。以此審視,獨島、南千島群島問題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影響東北亞安全局勢的重要因素,兩國與日本博弈措施表現出的異同及其背后的戰略內涵值得深入分析。

二、俄韓與日島嶼爭端維權措施差異及其戰略內涵

俄羅斯、韓國長期掌握對相關島礁的實際控制權,在與日本的博弈中占據主動位置,安倍彈性政策也令兩國有了實施較為靈活維權措施的條件。概括而言,其維權措施差異體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俄羅斯在推進維權措施的同時保留與日本談判余地,韓國則完全否認相關島礁存在爭議。俄羅斯南千島群島政策承襲自蘇聯,一方面堅持相關島嶼獲得符合美蘇英戰時安排,對其領有是戰后秩序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不否認與日本圍繞相關議題對話的必要性,主張與日本和平條約簽署問題應與島嶼歸屬問題脫鉤。進入21世紀以來,普京雖一改葉利欽以主權讓步換取援助的方針,強勢維護相關主權,卻未曾改變承認爭議存在的基本立場。

在梅普政治組合之下,梅德韋杰夫分別以總統、總理身份三次登上爭議島嶼,扮演著強勢維權者的角色;而普京則姿態相對和緩,為日方寄希望于首腦會談解決爭議留有幻想空間。而在具體維權行動方面,俄羅斯對日亦有所節制。值得注意的是,梅德韋杰夫的登島舉動從未涉足離日本較近且曾表示可以考慮讓步的齒舞島、色丹島。凡此種種,均顯示俄羅斯對南千島群島問題政策的制定基本出發點在于保護主權的同時,引導俄日關系發展方向,對日本完全倒向美國的政策予以牽制。

與之相較,韓國對獨島主權立場更為強硬、堅決。韓國不僅拒絕就相關議題與日本展開對話,強烈反對日本將獨島主權爭議問題訴諸國際法庭解決,對日本及其他國家質疑其對獨島領有的言論、舉動都予以回擊。2008年美國國家地理命名委員會曾將獨島地區主權歸屬從“韓國領有”更改為“存在爭議”,引發韓方強烈不滿,一度危及李明博總統與小布什總統會面安排,最終迫使美國恢復原有表述。歷經數十年努力,韓國維權行動業已迫使美國基本放棄以“竹島”(takeshi-ma)指代爭議島礁,轉而采用“利揚策爾礁巖”(li-ancourt rocks)稱呼規避爭議。韓國將對相關問題的決然態度與日本對其殖民統治掛鉤,增強了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說服力,其鍥而不舍的戰略決心值得中國借鑒。

當然,韓國與日本的博弈立場雖然強硬,但卻不失彈性。朝鮮核問題的凸顯,部分轉移了韓國對日本的安全注意力,美國對美日韓合作的持續呼吁也使韓國回擊日方攻勢時有所顧忌。樸槿惠執政以來,韓國的獨島維權措施有所節制,行政部門高級官員視察獨島的頻率放緩,對日本挑釁行為的回擊層級也有所下降。以2015、2016年為例,面對日本《防衛白皮書》連續12年將獨島納入日本領土的行為,韓國僅以東北亞局審議官召見日本駐韓大使館總務公使以示抗議了事。

面對日本在相關水域活動,韓方也總體保持了克制態度,與之關注中國漁船黃?;顒拥臒岫刃纬煞床?。

其次,俄日島嶼爭端與全球層次美俄博弈關聯性較強,而韓日島嶼爭端對韓國本國的政治敏感性較高。自冷戰蔓延到亞洲以來,南千島群島爭端從來都是俄羅斯與西方集團博弈的組成部分。杜勒斯以承認相關島嶼歸屬蘇聯為條件,誘使其簽署《舊金山和約》,用意就在于分化中蘇同盟,強化美國對蘇優勢。日本受到“美主日從”制約,與俄羅斯關系改善須留意是否與美國全球戰略部署相符,克里米亞危機令安倍設想中的俄日關系突破戛然而止就是這種戰略關聯性的最新體現。盡管普京、安倍新近表現出改善關系的意愿,來自全球層面的俄美關系波動很可能成為影響兩國關系“瓶頸”突破進程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而在韓日獨島問題方面,其戰略聯系性更多局限在兩國關系層面,與全球大國博弈關聯并不顯著。然而,韓國將獨島爭端視為日本對其吞并及殖民統治的延續,是日本拒絕反思侵略歷史的直接產物,其敏感性遠高于南千島群島。近代以來,先行崛起國對周邊的侵擾是促使相關國家民族意識覺醒的主要因素,日本自《江華條約》至《日韓合并條約》之于朝鮮半島的“他者”形象刺激了朝鮮民族意識的凝聚,理解獨島爭端肇因及韓方強硬立場無法離開這一歷史背景。加之主權的排他性和絕對性,更加縮小了韓日達成妥協的空間。韓國作為東北亞列強環繞的中等國家,日本國家正?;M程對其安全環境造成的沖擊遠高于日本對中俄的影響。獨島爭議的敏感性是它與其他區域領土爭議的主要差異,短期內獨島爭議難以解決。

最后,俄羅斯維權措施著眼于國內硬件設施的營建,韓國維權措施側重于國際平臺的信息柔性傳輸。蘇聯解體后,南千島群島基礎設施日漸老化,居住條件每況愈下,居民人數由3萬銳減到1萬余,對日本的戰略威懾作用大不如前。梅德韋杰夫三次視察相關島嶼,傳遞出俄羅斯重視改善居民生活、駐軍戍守條件的信號,有關工程現正有條不紊推進。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工程包括陣地、訓練場、彈藥與軍備倉庫等軍用設施以及軍人宿舍、文化休閑和體育中心,用地總面積將達到約40萬平方米,共有392座樓與設施,俄羅斯扭轉俄日博弈優勢萎縮態勢的用心可見一斑。

而獨島面積狹小,僅在東島擁有直升機停機坪一座,港口停泊狀況不佳,常住人口也僅有40人的守島警備隊,缺乏興建大規?;A設施條件。韓國對島礁維權措施硬件投入主要體現于執法船只的保障方面,據估計相關船只數量當在20艘以上,可以形成對爭議島礁的有效防護。而韓國深入挖掘軟實力理念價值,突出對外宣傳作用,其柔性維權措施的國際平臺更為廣闊。僅在2016年度,韓國外交部實際用于獨島及“東?!备麊栴}宣傳的資金就高達27.8億韓元,占其實際領土主權預算的50%以上。同年3月,外交部擬計劃增加獨島問題對外宣傳力度,將其宣傳字幕語言由12種增加到25種,實現主要語種覆蓋。此外,以21世紀新海牙特使團為首的韓國民間組織也在中美多所高校進行宣傳,提高了相關問題的國際能見度,有力呼應了韓國在相關海域的維權舉動。

三、俄韓與日島嶼爭端維權前景

概括而言,俄韓既有維權措施有力回擊了安倍內閣在島嶼問題上的挑釁行為。伴隨著各方與日本博弈的持續推進,奧巴馬政府的“再平衡戰略”與之發生互動成為影響俄韓維權措施效能的重要變量,兩國承受的戰略壓力有所增加。毋庸置疑,遏制中國崛起是“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內容,美日穩定合作是該戰略持續推進的必要前提。以此審視,美國對日戰略需求有所增加,對安倍修正戰后海上邊界的約束也會隨之減弱,俄羅斯、韓國維權措施的持續性面臨挑戰。

2016年安倍在國內選舉中獲得穩定多數,和平憲法已搖搖欲墜,日本對外戰略獲得更大主權已成大勢所趨。短時間內,這一進程與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不大可能出現摩擦,卻不能保證美日戰略資源投放重心長期一致。從奧巴馬與安倍數次互動情況來看,日本雖未改變在兩國同盟中的從屬地位,卻在引導美國戰略方向方面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紤]到日本外交的戰略投機性,它在釣魚島爭端難占上風的背景下,戰略資源投放重心重歸西部、東北部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對俄羅斯而言,國內經濟震蕩影響猶存,敘利亞、烏克蘭大局仍須盡力維持,盡管普京對開發遠東地區興趣較大,但戰略資源富裕程度有限,島上相關工程遲遲難以完工,吸引國內居民移居遠東的戰略規劃始終無法全面落實,以致與日在南千島群島歸屬問題上的博弈中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在日美戰略重心向西南方向集中的大背景下,俄與兩國相持尚可占據主動,但要徹底打消日本對俄羅斯的安全隱患尚需時日。隨著北極開發漸成國際熱點,不能排除日本在一定階段內戰略重心重回東北方向,屆時俄羅斯在爭議島嶼承受壓力不可小覷。

對韓國而言,日美合作帶來的壓力已成為新時期限制其維權措施的主要“瓶頸”。雖然已有部分美國學者通過各種渠道釋放出要求日本放棄相關島嶼索取,爭取盡早建構起美日韓協作遏制中國崛起的多邊框架,但這些言論尚未成為美國正式政策,且獲得日本接受的可能性不大??紤]到安倍新任命的防衛大臣稻田朋美曾有訪問獨島而為韓方遣返的記錄,美國對韓國維權措施約束與要求日本放棄索取的勸說很難同時產生效果,前者落實可能性遠高于后者,從而產生對韓方極為不利的后果。

在此背景下,俄韓維權措施雖可一時遏制日本主權攻勢,卻須從長遠審視建立區域內互助機制,防范由日本“正常國家化”帶來的沖擊。東北亞與歐洲同為世界大戰主戰場,但戰后秩序尚未完成構建即被拖入冷戰漩渦,戰后秩序夯實基礎有待加強。美國一方面默許日本對俄韓中提出修正海上邊界訴求,另一方面又通過美日特殊關系對其加以約束,避免因相關島嶼爭端而發生熱戰。島嶼爭端自此成為美國節制日本與鄰近國家關系的楔子。

冷戰結束以來,歐洲政治版圖雖屢經變動,但德國戰后邊界不得更改卻是各國基本共識。值此日本“正常國家化”進程加速之際,大陸國家亟待形成捍衛地區秩序的共識,穩定和平發展大局,實現從呼應向合作的突破。實際上。俄羅斯、韓國對相關爭議島嶼的現代法理依據均系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擁有一定合作基礎。兩國部分人士已有所行動,2011年5月已有三名韓國國會議員登上南千島群島考察,引起日本政界警覺。而2016年,中俄軍艦同時出現于釣魚島相關水域給日本帶來的沖擊,反映出日本對大陸國家合作的忌憚,中方對此應予以充分重視。

當前,中國面臨“四海聯動”挑戰,美日正加大介入南海事務力度。安倍內閣積極配合美國支持菲律賓、越南挑戰中國國家利益,以推進地區“法治”為抓手,圖謀構筑針對中國的“聲索國”合作之局。相較于美國,日本與菲越近在咫尺,且它們之間的歷史糾葛時間較短,日本國際形象具有一定“親和力”,菲越與中國戰略競爭又有長期化趨勢,日本介入南海事務無疑是其構建政治大國的重要步驟,對中國崛起環境的影響不容輕視。

隨著越南、菲律賓領導人更替,兩國表現出緩解緊張態勢的姿態,中國應抓住機遇與爭端當事國建立危機控管機制,避免相關問題為域外國家利用,制造所謂“中國欺侮弱小國家”的典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可增加對東北亞地區內島嶼爭議重視程度,深入了解俄日、韓日關系走向,加大與相關國家溝通力度,結合俄韓與日本博弈的實際情況予以一定程度呼應、支持,特別是在海上執法合作方面,爭取各方理解中方在東海問題上的主張,必要時從后方牽制日方介入釣魚島、南海問題的力度,夯實和平發展大局。

[責任編輯:劉偉東]

猜你喜歡
獨島韓國俄羅斯
韓國“獨島守護人”因病去世
另辟蹊徑
韓總理首次主持“獨島會議”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同舟共濟
欲蓋彌彰
揭秘韓國流
韓國的K1A1主戰坦克
揭秘韓國流
揭秘韓國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