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策略的探索

2016-12-23 17:35高風雷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素質培養新教材人文精神

高風雷

摘要:基礎教學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由于它的特點,使得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因素。使得發展要求我們所需要的人才素質越來越重視人才的人文素質,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關鍵詞:人文精神;素質培養;新教材;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43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知識經濟在社會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社會的發展對人才要求的層次也越來越高,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與人之間關系更一步深化與復雜化,又因為信息化越來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等這些因素需要加強人的素質培養,而人的素質培養不能離開人文精神的教育。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人文學科的主要人物之一,語文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播。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重在知識的傳授,忽視人的因素,忽視了人心靈的塑造,具體地說就是不注重人的個性、人的價值、人的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特征?!边@就表明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不全是語文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教師不能忽視人文教育,在此同時應該注意人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就是為了培養能夠適應現在并且也能夠適應未來需要的人才。為此,新課程特別重視人身的培養。要實施人文教育就要抓住語文教學內容中所體現的人的個性、人的尊嚴、人的價值等人文精神,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成為有獨特個性、有創造能力、能尊重他人的,有知識、有培養的新一代素質人才。這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必須解決的迫切任務。

一、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

1. 人文精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人文精神的“人文”本是人文思想,它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它倡學術研究,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F在我們所提倡的人文主義精神,它強調個性的自由與權利、個人的尊嚴與個人的價值。語文教學就其教學內容來說,不管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還是教學思想、方法教學,它始終關注著人自身。也就是說,語文注重的是人的積累,已達到人的素質的提高。

2. 人文精神與學生素質培養

語文教育對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等人文素質的形成,是不應該被遺忘的,也是必要的和必須的。語文教學內容所具有的獨特的、豐富的人文精神財富,為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條件。據此,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靈活采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讓學生發揮主動探究精神,使學生感受、鑒賞和創造語文的美,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將產生極大的向心力,將對優化學生的素質結構和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在提高學生能力水平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質。

3. 新教材與人文精神

新語文課程教材的編寫者為了體現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需要,所選用內容都與科學人文精神有關。這就是語文教學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供了極好的平臺。同時,探究性內容的安排促進了學生的興趣、動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為學生接受人文精神的滌蕩提供了極為廣闊的天地。

二、善于發現教材中和社會生活事件中的人文底蘊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就必須發現語文教材和社會生活事件中具有的、存在的人文底蘊因素,只要我們認真地深入到教材和社會生活中,我們就能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和實施人文精神教育,從而為語文教學培養人文精神素質找到有效的素材。

1. 經典名著的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發展中,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數量多、內容博大精深的文學名著。如《詩經》《紅樓夢》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一部名著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是以文學形式體現的人生,也就是作者人生曲折的反映,這些作品最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

2. 語文課文中名人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課文中敘述和描繪眾多栩栩如生的名人形象,如陶淵明。我們從課文中便知道他是一個不同流合污、閑靜少言、不慕名利的人。他在貧困之中亦保持親切超脫的人生姿態和風范值得我們學習。讀蘇東坡的詞,自由豁達和樂觀的天性就會感染你,讓你也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3. 從科學家身上感受人文精神

在初中課本中,展現了大量科學家偉大光輝的形象。如居里夫人、哥白尼等。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可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種嚴謹、樸實的精神,一種在權威面前堅持真理的精神。

三、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實施

深入了解語文教學中課文內容所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就能在教學中積極、靈活、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熏陶培養。

1. 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地位平等和諧

在教師實施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處于決定、控制學生的地位,而是處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是學生的傾聽者和幫助者,是以一個主持人的身份去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真誠地面對每一個學生,以此形成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這樣,既張揚個性,又民主集中;既有主見,不人云亦云,又尊重別人的健全人格。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人文素質的提高也才會化為現實。

2. 改革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因素之一。教學中是否以學生為中心,讓更多甚至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敗最為關鍵的評價。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圍繞學生在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以單純傳授知識的沉悶、乏味、缺少交流的模式。在教與學的探究中,教師要隨機應變地從在大局整體上靈活處理、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專題講座與常規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個人興趣和愛好選擇閱讀作品。

3. 科學藝術地處理課堂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處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效果也是極有影響的。以生動、豐富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來激勵學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感染、鼓舞學生,用美去感染學生,給學生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潛移默化,成長為一個具有科學審美觀的人。

四、在開放性的教學活動中培養人文精神

1. 以開放性的試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在教學生“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突出將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開始研究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達到充分的發揮,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參與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在學的過程中,學生將會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學生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了一種不怕吃苦、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假設“于勒發財回來了”,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可能產生的有哪幾種合理的情形。這就需要學生在全面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正確理解才能做到。這也就達到發揮主動性、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的效果。

2. 作文教學要著眼于人的發展

我們以前的作文教學遠離生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命題八股式,于是出現了胡拼亂造、沒有真情實感。筆者認為要實現人文化教育,就要讓學生在寫作文時說真話、說心里話。這樣才會說出不同于別人的話。這就要求學生選出自己最愿意寫又最有內容可寫的題目,讓學生敞開心扉,讓每一個學生在做文章時淋漓盡致地去表現自己不同的個性。只有我們的作文著眼于人的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人格才能得到完善。

五、在作文評價中實現人文關懷

許多教師認為當一個學生將作文交上來的時候就不是很重要了,胡亂寫幾句評語打發了事。認為讓一個學生完成了作業就達到了目的。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確的,你想想,這邊作文是學生的作品,如果沒有人關注這個作品他以后會積極主動嗎?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去發現作文中的亮點,學會欣賞。對于所謂的差生而言,指出他十個實實在在的錯誤,還不如挑出一個微小的長處更有價值。把你的要求放到最低,就會發現一個閃光點,而這微弱的火花,就是希望的起源。例如:如果字寫得不錯,你可以說“你的字寫得真漂亮”;如果他的文章寫得很有情節,你可以說:“你很會講故事”。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要始終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要始終肯定學生的創造性發現。要始終用美的語言去欣賞學生,要始終以“人的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猜你喜歡
素質培養新教材人文精神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地理新教材封面圖像解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及人員素質的培養
生物工藝實驗教學特點
素質培養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研究
淺談小學圖書管理員的素質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