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我們的文言課堂添一抹亮色

2016-12-26 15:49袁莉萍
考試周刊 2016年98期
關鍵詞:鑒賞文言文教學拓展

袁莉萍

摘 要: 迫于高考壓力,各地大搞題海戰術,文言文教學最大價值幾乎變成了應付考試中的文言試題。文言課堂成了默讀課、失聲課,文辭優美、意趣萬千的古文被草率肢解,大量機械訓練進一步麻木了學生的情感。為了轉變這一現象,在文言文教學中應盡量活躍學生的思維,試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古文字課、訓練課轉變成提升學生素養的新課堂,作者從朗讀、鑒賞、拓展三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 文言文教學 朗讀 鑒賞 拓展

一直以來,我們把字詞理解和文意疏通作為文言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但不是每篇課文都必須逐層逐句地翻譯講解。串講法自有串講法的好處,但教師教學設計可以有變化。特別到了高二選修課的《史記選讀》,如果每篇課文都采用這種單一的方式,那么語文課堂就成了千課一面的形式,久而久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受挫,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面對這一現象,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課堂面貌。

一、因聲求氣,口誦心悟

語言是有力量的,古文的韻律變化不應該被簡單的課堂串講肢解掉、淡化掉。試想古人讀書,手持書卷偃仰涵詠,那種陶醉其中的神情,在課堂上是見不到了。文言課變成了默讀課、失聲課。而朗讀本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通過直覺體味語言,對語言的意義、情態、情味進行綜合感受的基本而有效的方式。

朗讀是有層次的,初讀課文,學生必須跨越字詞的障礙和難句停頓的障礙。不熟讀不能解其意,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才能達成知識的貫通。實現第一層目標之后,我將朗讀目標定為反復誦讀、貫通情感。學生只有揣摩體悟出作者的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讀,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另一個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趣味。

如學習《報任安書》一文,作者寫受辱的痛苦時,說自己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社會不公的憤慨之情;寫自己選擇忍辱含垢時說:“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世之辱哉!”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受辱的痛苦、悲憤之情。朗讀第5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完成《史記》“就極刑而無慍色”的豪邁之情。隨著對文章情韻美的反復朗讀,引導學生從朗讀之中深入作者內心世界,更深刻地理解司馬遷的人生選擇,理解他非凡的精神魅力。

又如《阿房宮賦》通篇用韻,排偶整齊,同時長短句交錯,參差有致,讀起來時而浩浩蕩蕩、氣勢雄渾,時而平平仄仄、高低有序。寫“春光融融”和“風雨凄凄”由繁華而到蒼涼,引導學生讀出情感的變化;寫秦亡的教訓是連用一組排比句“使……多于……”鏗鏘有力,最后收尾“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無限嘆惋。

由此可知,朗讀是文言文學習由“感”而“悟”的催化劑。只有反復誦讀才能讀出深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并為這多樣的情感所打動,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二、含英咀華,賞鑒品味

語言不僅僅是情感、思想、文化的載體,還蘊藏了作品的精髓。由于作品的精髓隱藏在貌似艱澀的文字背后,導致文言文教學更多地停留在疏通字詞、翻譯句子的層面,過于注重工具性,甚至用工具性替代人文性。仿佛埋頭趕路,一路風塵仆仆,從沒有用心賞讀過身邊的美景。長此以往,文言文教學中鑒賞環節變得薄弱,學生對文言的感情日益蒼白。

鑒于以上思考,教學中我緊抓文言文品讀鑒賞這一環節。將作品鑒賞挖掘放在重要位置,立足文本,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賞鑒。

如教《鴻門宴》一文時,關于項羽這個人物的歷史評價,是極具思辨價值的一個問題。司馬遷把項羽當做悲劇英雄來寫:“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職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焙笕嗽u價更是褒貶不一。為了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認知,我搜集了后世諸人對項羽的評價,讓學生反復賞讀,鼓勵學生在參照前人評價的基礎上表達不同見解。

又如教學《項脊軒志》一文時,引導學生賞讀“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手植”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比較妻子親手所種與我親手所種哪個更好,學生各抒己見,最終認定妻子親手種植更能體現情深。作者睹物思人,亡妻所植樹木今已亭亭如蓋,收束全文,意蘊深長,情深不盡。

這樣教師就把最大的課堂空間交還給了學生,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了引導者。學生哪怕自我感悟了1%也好過教師傳授的99%。因為任何精彩的教師分析也彌補不了學生的情感蒼白,只有學生自我參與進來才有機會改變這種局面。

三、適時遷移,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人是靠大腦解決問題的?!睂W生不需要動腦的課堂是沉悶的、乏味的。文言課上只側重教師灌輸,忽略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不科學的。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是必要的。創新能力束縛大多來自定勢思維,突破定勢思維的最好辦法就是轉換或擴展思維視角。拓展思維的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路,活躍思維,開發學生的潛能?;谶@個目的,我在教學中適時遷移、拓展。

如教學賈誼的《過秦論》時我做了以下拓展:

1.比較賈誼的《過秦論》和蘇洵的《六國論》,分析二人對秦滅亡原因的總結,提出自己的觀點。

2.賈誼對農民起義領袖陳涉是怎么評價的?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西漢王朝哪些制度和觀念?印發司馬遷的《陳涉世家》,看看司馬遷和賈誼對陳涉的評價有哪些分歧,讓學生總結原因。

教學《燭之武退秦師》時,我借鑒運用了對聯環節。

1.出上聯,請學生依據課文內容出示下聯。上聯:“燭之武三寸巧舌挽狂瀾?!?/p>

2.讓學生依據文本內容擬對聯總結每段大意。生:“鄭文公誠心悔過,燭之武臨危受命?!薄扒啬鹿珜彆r與鄭結盟,晉文侯度勢班師回國?!?/p>

這樣拓展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樂于接受,并能積極參與進來,動腦動手解決問題。在拓展過程中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有利于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學生可以通過文言文接觸、了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中蘊藏豐富的情感、合理的人生價值觀、氣韻深長的精神力量,這些精髓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思辨能力及審美價值。教學不應該放棄這種追求,應明確肩負的使命,為沉悶的文言文課堂引進活力之源,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充盈學生日益蒼白的感情、活化學生的思維。

猜你喜歡
鑒賞文言文教學拓展
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關于新形勢下公證業務拓展的一點思考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孟子》課堂拓展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文言文教學之流弊及矯治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論公共服務政府購買范圍之拓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