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探討

2016-12-26 09:47張莉趙金霞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9期
關鍵詞:產后抑郁癥分娩優質護理

張莉 趙金霞

【摘要】 目的 探討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措施。方法 100例產后抑郁癥產婦, 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給予常規抗抑郁藥物治療, 同時加入全方面優質護理措施, 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及醫學常識普及等綜合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抗抑郁藥物加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情況。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100.0%、護理滿意率為98.0%,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0%、護理滿意率為80.0%, 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產后抑郁癥產婦實施全面優質護理干預, 可有效預防產婦產后心理障礙, 提高了生活質量, 值得廣大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實施。

【關鍵詞】 產后抑郁癥;分娩;優質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52

產后抑郁是分娩后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產后抑郁癥是產褥期精神障礙的常見類型, 是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的抑郁癥狀;多在產后1~6周內出現[1]。一般的產褥期護理只注重產婦分娩過程及身體恢復情況, 忽略了產婦心理需求及傷害, 從而出現了各種心理障礙及精神性疾病。故對產后抑郁的產婦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 幫助她們做好適應性調整, 恢復良好的健康心理狀態是做好母嬰保健的一項重要的護理工作。作者對產后抑郁癥產婦分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治療,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產后抑郁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產婦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將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實驗組產婦年齡19~36歲, 平均年齡(22.0±4.7)歲, 孕周38~42周;初產37例, 經產13例;分娩新生兒均為單胎, 其中男嬰30例, 女嬰2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8~37歲, 平均年齡(25.0±4.1)歲, 孕周38~41周;初產36例, 經產14例;產婦分娩新生兒均為單胎, 其中男嬰20例, 女嬰3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用常規抗抑郁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抑郁癥護理措施。實驗組對產婦行全方面優質護理, 首先對產婦的身體及心理狀態進行綜合評估, 包括產婦心理情緒變化、醫學常識普及、家庭社會關系、男女孩平等、生產對人體影響、母乳喂養的益處、產后機體康復的方法等情況[2, 3]。其次根據評估結果分析造成產婦產后抑郁的因素, 并進行針對性護理。具體因素分析如下:①生理:妊娠及分娩過程中, 特別是分娩前后1 d內, 產婦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劇烈, 極易誘發產后抑郁癥[4, 5];②心理:產婦的性格好強、固執或敏感, 或因新生兒性別不如意產生失望心理, 或因新生兒健康情況差產生憂慮等情緒, 或因未做好從女人到母親角色轉換的準備及心理認同而產生慌亂無助、害怕等情緒, 或因育兒知識經驗少產生較重的育兒挫敗感;③社會:家人對產婦的關心不夠、婆媳關系不和諧及家庭不和睦或產婦有工作意向等均會對產婦造成一定的影響;住院期間醫護工作者的態度也會影響產婦情緒, 產后體型變化(如肥胖、浮腫等)也會打擊到產婦的自信心。護理示例:①醫護工作者發現產婦出現抑郁癥狀后, 應給予高度重視, 盡可能選擇對哺乳無影響的抗抑郁藥物, 并幫助產婦完成日常產褥期保健工作, 時刻注意并滿足產婦的各種需求, 并普及相關產后健康教育知識, 消除產婦的各種尷尬等負面情緒;②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 促進產婦和家屬之間的互相理解和關懷[6];③對產婦普及相關育兒健康知識, 建議嬰兒盡量吸食母乳, 促進母嬰間的親密互動接觸, 使其盡快適應母親的角色;④在產婦不排斥身體接觸的情況下, 進行物理按摩治療;住院期間產婦可在醫護人員或家屬的陪伴下, 進行適當體育鍛煉, 以舒緩情緒。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療效及護理滿意率。療效標準:顯效:抑郁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恢復正常;有效:抑郁癥狀部分緩解;無效:抑郁癥狀改善不明顯, 甚至惡化加重, 不能配合治療??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顯效47例(94.0%)、有效3例(6.0%)、無效0例, 總有效率為100.0%, 護理滿意49例(98.0%)、不滿意1例(2.0%);對照組顯效37例(74.0%)、有效9例(18.0%)、無效4例(8.0%), 總有效率為92.0%, 護理滿意40例(80.0%)、不滿意10例(20.0%);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17、8.27, P<0.05)。

3 討論

產后抑郁癥是由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誘發的一種病理反應, 嚴重威脅著產婦的身心健康, 同時不利于新生兒的健康生長發育, 可能導致家庭及社會多種負面影響。對產婦實施產前健康宣傳不僅可以消除其不良心理, 正確對待孕前檢查及妊娠過程教育, 囑咐家人要支持和關心產婦情況, 提高孕產婦妊娠生理知識的掌握, 發現產后抑郁癥的高危人群給予及時心理疏導, 對提高和預防產后抑郁癥至關重要[7-10];因此, 護理人員應采取產婦能夠接受的語言及行為, 疏導產婦不良心理情緒, 積極解決產婦的多種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 對產后抑郁癥產婦, 實施全面優質護理干預, 可有效預防產婦產后心理障礙, 提高生活質量, 值得廣大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謝幸.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156.

[2]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68-69.

[3] 李麗華. 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15):267-268.

[4] 董玫. 產前宣教對初產婦分娩情況的影響. 吉林醫學, 2012(26): 5756.

[5] 李玲. 分娩過程中心理疏導技巧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15):142-143.

[6] 王艷麗. 產前護理干預對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探討. 醫藥前沿, 2012, 2(17):245.

[7] 劉翠紅, 關鳳枝, 楊文霞. 產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1):88-90.

[8] 趙方芳, 孫延霞, 高華, 等. 產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措施探討. 當代醫學, 2011, 17(25):137-138.

[9] 趙劍秀. 產后抑郁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探討.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2, 10(1):74-75.

[10] 李艷紅, 花云. 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分析及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措施探討.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4, 12(1):118-119.

[收稿日期:2016-09-12]

猜你喜歡
產后抑郁癥分娩優質護理
淺析產后抑郁癥的形成原因與心理護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高齡孕婦的妊娠結局及其分娩相關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
協同護理模式預防產后抑郁癥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