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制作的適應力

2016-12-27 14:43郭華
科技傳播 2016年19期
關鍵詞:適應力制作新媒體時代

郭華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我國電視業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社會大眾更加關注精神層次,其精神與審美需求不斷提高。隨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節目制作適應能力不斷提高。為了滿足社會大眾各方面的需求,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節目制作必須擁有全新的觀念,需要不斷優化創新,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充分展現自身魅力,成為新媒體時代一大亮點。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制作;適應力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044-01

前期階段、后期階段是傳統電視節目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階段,前期工作體現在選題、拍攝方面,熟悉素材、編輯、成片則屬于后期工作。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節目制作的總流程并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但如果需要進行網絡直播,則需要全新的制作程序,也就是傳統電視節目錄制程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必須優化完善,才能充分展現電視節目的特色,提高電視節目錄制質量,具有較高的收視率。

1 新媒體概述

20世紀中后期,新媒體概念應運而生,新媒體在社會發展歷程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就傳統媒體而言,單一、固定是其信息傳播形式的顯著特點,信息途徑屬于中心化模式。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信息傳播途徑有著多樣化的模式,呈現出網絡狀,而對應的信源屬于分布形式?;?、融合是這類信息傳播模式的顯著特點,媒體、觀眾互動、觀眾之前的互動,各數據信息處于統一的網絡結構體系中,在網絡空間方面,其信息內容可以跨越不同媒介自由流動。簡單來說,新媒體就是一種有著全新傳播模式的媒體。就新媒體技術傳播來說,計算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而互聯網是新媒體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載體。20世紀90年代后,互聯網始終處于迅猛發展中,被廣泛應用到不同領域、行業中,成為新時期不斷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一種不同忽視的信息基礎設施。在世界范圍內,作為全球網民最多的中國互聯網,有著更加廣闊的網絡區域,為新媒體的萌芽提供重要的條件。2004年,我國步入新媒體發展階段,經過一系列革新,人們感受現實世界的方式也在發生著極大地變化,深刻影響著他們的經濟生活、消費方式等,進一步加快了我國民主化進程,微信紅包、淘寶網店等都是新媒體進入大眾生活的最好證明,成為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隨著新媒體不斷發展變化,傳統電視媒體陷入困境,需要不斷優化創新,電視節目制作顯得尤為重要。

2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節目制作的適應力

2.1 電視娛樂節目制作的適應力

在新形勢下,電視節目已經歷了無數的發展階段,在宣傳教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發展前期,電視節目總是一副嚴肅的說教面孔,娛樂功能始終是其從屬功能。由于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精神與審美層次的客觀需求大幅度提升,電視娛樂節目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步入展現的發展階段,擁有展現自身魅力的舞臺,并處于迅速發展中。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陷入困境中,需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新媒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比如,互動、便捷,能夠廣泛應用到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制作中,促使電視娛樂節目具有較強的可看性,能夠吸引不同層次觀眾的注意力,提高電視娛樂節目的收視率。在新媒體技術作用下,娛樂內容與形式不斷被優化創新,數字電視、網絡游戲等頻繁出現在世人面前,促使電視娛樂節目內容更加豐富,豐富了社會大眾的業余生活,愉悅了他們的心情,舒緩了他們工作、生活乃至學習中的壓力。為此,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屬于不斷反省、進步的過程,需要平衡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各種問題,要學會正視各類問題,多角度引導電視娛樂節目更好地走上多元化道路,注重實踐探索,走上正真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道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能夠在眾多電視節目中脫引而出,成為新媒體時代的一大特色。

2.2 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適應力

新聞節目和電視娛樂節目一樣,其制作必須符合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體現在不同方面,比如,RSS聚合新聞、IPTV新聞。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節目的各個方面都在變化,比如,傳播形式、制作方法,在電視數字化作用下,電視新聞節目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被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2.2.1 手機電視新聞的普及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接受方式發生了極大地變化,逐漸走上移動終端的發展道路,傳統固定終端不再發揮著重要作用,電視節目收看時間大幅度延長,其空間范圍更加廣闊。電視新聞接收不再依賴于固定終端,是其發展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在此基礎上,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傳輸各類電視節目,人們不用受到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觀看喜歡的電視節目。但由于受到各主客觀因素影響,其接受形式或多或少會受到終端限制。在手機電視普及后,移動終端的應用發生了質的變化,實至名歸。社會大眾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利用手機電視觀看各類新聞節目。在新時代下,面向手機受眾已成為電視節目制作的必然趨勢,結合社會大眾客觀需求,制作極具特色的新聞節目,手機播放、接收要簡便,促使電視節目制作符合新媒體發展的客觀要求。

2.2.2 IPTV新聞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節目的互動性、個性化成為電視節目制作更加注重的方面。隨著交互式網絡電視日漸普及化,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個性化定制頻道、網絡直播等應運而生,成為新媒體時代的一大亮點,取代了傳統電視節目制作的整個流程。對于IPTV電視新聞節目來說,互聯網是重要的傳輸手段,可以提供不同方面的電視內容,順利播放,社會大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自己喜歡的新聞節目。對于傳統電視節目來說,在播出之后,只能一次性看完。IPTV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傳統電視節目在發展道路上存在的問題。同時,社會大眾觀看電視節目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他們也有更多的選擇,參與性更強。而這正是新時期電視節目發展的重要方向,屬于電視節目發展的新領域。

3 結論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制作必須遵循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社會市場的動態變化,能夠滿足社會大眾多樣化的客觀需求。在發展的道路上,電視節目制作必須綜合分析各方面主客觀影響因素,多角度、多層次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有效應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以新媒體為中心,優化利用多樣化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將創新元素巧妙地融合到電視節目制作中,不斷優化創新各類電視節目制作。在此基礎上,還要以受眾為基點,全方位深入分析各影響因素,比如,成本、技術,根據我國基本國情,立足國際,運用發展的眼光,統籌規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不斷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要有所創新,能夠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社會市場環境中不斷前行,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劉川郁.論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價值鏈的重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0):66-68.

[2]羅星丹.論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J].新聞傳播,2013(10):235-236.

[3]李凌.論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的品牌傳播[J].今傳媒,2013(11):77-78.

[4]肖瀟.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制作適應力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4):112.

[5]劉再麗.論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與角色嬗變[J].視聽,2015(7):132-133.

猜你喜歡
適應力制作新媒體時代
Moderate stress is actually good for you
高職生生涯適應力與求職主動性關系實證研究
以積極行為引導膽怯型智障學生提升社會適應力
以積極行為引導膽怯型智障學生提升社會適應力
綜議體育運動對大學生社會適應力的積極影響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設計與制作實踐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應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