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研究

2016-12-27 16:54謝曉雪
學理論·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法治教育案例教學

謝曉雪

摘 要:秉承“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指導思想,指出了以典型的案例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教學組織方面,指出要合理設計好案例教學的四個環節:學生查詢資料環節、課堂案例討論環節、模擬法庭審理環節和教師總結點評環節。在展開遞進式案例教學過程中,強調了教學培養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導向三個方面的注意要點。

關鍵詞:法治教育;案例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212-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法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基礎”課教育者正確把握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積極探索教學方法,使“基礎”課中的法治理念內修于心,外顯于行,切實實現培養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教學效果。

一、“基礎”課法治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又稱個案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最早在 20 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課程的教學中采用,我國于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引入并運用于經濟、管理等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在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歷來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所謂案例,就是現實生活中某個真實發生的典型事件的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 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當案例所蘊含的理論問題與教學目標相關聯或相一致時, 才能稱之為教學案例[1]。

“基礎”課注重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基礎”課法治教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第一,“基礎”課法治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對法治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案例把“基礎”課程中法治知識點的抽象內容具體化,把真實、典型問題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通過案例教學,能增進學生對法治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去思考和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法治理念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第二,“基礎”課法治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容易使學生將法治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的法治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從而實現培養法治理念的教學效果。

“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一方面強調學生在法治方面理論知識的提升和知識結構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強調學生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培養,讓法治思維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而案例教學法,正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與現實實際緊密結合的有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主動運用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中的現實問題密切聯系的過程。在“基礎”課案例教學中,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一種教學實踐情景。這種實踐情景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法治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解決了現實實際問題,也培養了自身的法治理念。

二、“基礎”課法治教育案例的遞進式教學組織

以典型的案例為導入,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案例的遞進式教學組織,能實現案例教學法在“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有效運用。具體來說,就是用典型的案例中基本案情反映的法律事件,為學生提供一種虛擬的教學情境,將案例情境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案件的欣賞、解讀和分析,在小組討論中充分展開論證和思辨,在模擬法庭中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通過訓練學生的法治思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遞進式教學組織中,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應合理設計案例教學的具體環節。

第一,學生查詢資料環節。

學生查詢資料環節是案例教學是否成功展開的前提。教師通過以多媒體或網絡平臺等形式給出案例的基本案情后,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案情的積極性,并結合法治的基本知識點,給出幾個大方向的問題啟發引導,如案例背后的法治思維問題,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詢案例中的法律知識點,探知案例中的法律問題,找出相關法律知識點,如人權保障和正當程序等,記錄疑惑之處,為下一個環節的討論和庭審做好應對的準備。這種做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

第二,課堂案例討論環節。

課堂案例討論環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學生法律表達能力、論證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先根據學生自主學習中總結的法律問題的相似性,將學生進行分組,一般以8-10人為一個小組,采用小組研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在充分討論交流中發現和解決法律問題。如針對案例中的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和正當程序等知識點進行思考的同學,分別組合成小組。學生要利用自己查詢搜集到的有關案情和法律知識材料來進行論證問題,說服其他同學,并提出自己的法律觀點。這個環節教師主要起到組織者的作用,在分組后教師要巡視各個小組,鼓勵學生結合案情進行推理與提問,引導學生在合理的課堂時間內給出一定的交流討論結果,并最終聽取各個分組代表的案例討論匯報。

第三,模擬法庭審理環節。

在小組案例討論的基礎上,由各組選出代表,扮演模擬法庭中的各個法律角色,如法官、公訴人、被告、證人等,展開模擬法庭的調查、辯論和裁決等審理實踐環節。這個環節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法庭審理中的程序規則,準備法庭審理中的訴訟文書、辯護詞等法律文書,并展開課余的模擬法庭審理演練,在課堂模擬法庭中充分展示其法律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法律論證能力。尤其在法庭辯論階段,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靈感,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案例的播放過程,教師可以情景假設某一庭審過程,引導學生代表圍繞案例中的法律問題展開模擬法庭審理的設計和演練,運用“公平正義” “正當程序”等法治理念進行法律推理,最終實現在課堂上展現一場精彩的模擬法庭。

第四,教師總結點評環節。

通過課堂案例討論環節和模擬法庭審理環節,同學們基本上對案例中的主要法律問題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和點評,這也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要指出學生在資料搜集、案例討論和模擬法庭審理等環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值得表揚的地方,做好對學生培養法治思維的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掌握“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同時,針對社會輿情的各種正負面的信息,教師應從正能量的效果加以正確積極的引導。

三、“基礎”課法治教育案例教學組織中的注意要點

選用典型的案例,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在教學培養目標方面,“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應實現培養學生知識、情感和行為“三位一體”的法治理念。

一切教學法包括案例教學法在內,都是實現教學目標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徑。方法服務于內容,案例是為了揭示理論,它是提升課堂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以手段代目的,為了方法而方法[2]。因此,在“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中,不能為了案例而講案例,而要實現培養學生法治理念的知識、情感和行為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從知識層面上看,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進行對法治知識點的法理解析。如2015年修訂版“基礎”教材從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和正當程序五個方面來概括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征,其學理基礎是將法律、權力、價值、權利和程序視為治國理政的五個基本要素。因此,“基礎”課教師要在案例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案例中有關法律、權力、價值、權利和程序等五個要素上的法治知識點問題。

從情感層面上看,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在案例交流、辯論和分析法律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情感,堅定學生深層次的“認同法治、尊重法治”的法治態度,最終實現以法治信仰作為培養學生法治理念的高境界要求。

從行為層面上看,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發現法律問題能力、進行法律辯論和推理能力、表達和溝通能力以及解決案例中法律問題的能力等,并在法治實踐能力的培養中,真正使“基礎”課法治教育中的法治理念知識內修于心,外顯于行。

第二,在教學原則方面,“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組織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教師在 “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的開展案例分析、討論活動。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要自主學習,查閱相關法律法規,搜集并整理有關材料,針對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問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充分論證其合理合法性和操作可行性。這將加深學生對相關法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學生法治理念的培養。

第三,在教學導向方面,“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中老師應正確解讀案例,實現正能量價值觀的教學導向。

如果說,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中,典型案例的正確選擇是前提,那么,案例的正面解讀則是關鍵。案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正面或負面的信息,只有正確地進行價值觀的解讀,才真正實現案例教學的教育效果?!盎A”課法治教育中,教師應結合案例案情因素和社會輿情,給學生進行正能量的說理和引導,及時消除負面信息帶給學生的負能量感受,從而引導學生以積極、正確的態度看待司法公正和培育法治理念。

總之,以典型案例導入,通過查詢資料、案例討論和模擬法庭審理等遞進式教學組織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靈活生動的案例教學中實現“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使典型案例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知識點融為一體,使案例相關人員與學生的法治情感融為一體,使案例解析與學生法治理念融為一體,從知識、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實現“基礎”課法治教育的知識理解、法治情感的體驗和法治理念的培養。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大背景下,“基礎”課法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培育學生學會用法治思維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把法治理念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而提升其自身的法律修養。

參考文獻:

[1]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從實際出發”教學內容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

[2]崔建霞,馬晶.教材+原著+案例“三位一體”案例建設的理念與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15(2).

猜你喜歡
法治教育案例教學
中學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淺談《行政強制法》視野下的黨校法治教育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EXCEL在《投入產出法》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運籌學》教學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