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活動中的運動負荷與密度研究

2016-12-27 13:59趙建暉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運動負荷體育活動密度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小學體育活動中,教師要集中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也要從技術層面分析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運動負荷以及實際運動密度。本文對體育活動中運動負荷和運動密度的內涵、重要性以及基本元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針對體育活動中運動密度和運動負荷融合在體育教學中的關鍵點展開了討論,旨在為小學體育教研人員提供有價值的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活動;運動負荷;密度

一、體育活動中運動密度概述

(一)體育活動中運動密度的內涵以及重要性

在小學體育活動中,教師要集中升級管控機制和教學結構,確保學生能得到有效地訓練。在體育課堂中,活動密度主要是指教師設立的體育活動時間以及課堂總時間之間的比例,教師不僅僅要對指導工作以及組織活動進行時間關注,也要對學生之間的練習和互動進行時間節點標定[1]。也就是說,在體育課堂中,教師的講課時間和學生練習的總時間之和與課堂時間之間的比例就是體育課堂的運動密度。在這個比例中,我們不難發現,若是一堂體育課活動密度越大,則表示整堂體育課的實際效率越高。

(二)體育活動中運動密度管控的基本要素

在實際體育課堂組建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措施合理規劃并建構課堂教學密度,確保整堂課有序進行的同時,提升管理效果,保證教學時間得到理性的分配,也從整堂課的實際環節入手,建立有效的練習活動。小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要在教師引導下保證運動時間、休息時間以及運動強度之間形成較為良好的平衡關系。只有保證運動密度最大化,才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體育活動中運動負荷概述

(一)體育活動中運動負荷的內涵以及重要性

學生在課堂運動密度中會接收到最集中的體育指導,而對于這種運動練習的吸收程度以及生理極限就是運動負荷。也就是說,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課程的過程中,要對班級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整體狀態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能根據年齡人特征以及身體條件設定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有效的教學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在運動負荷極限內。真正在體育課堂中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2]。

(二)體育活動中運動負荷管控的基本要素

運動負荷在管控中,教師要有效了解學生的基本素質,并對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完成的運動量進行分析和整合,確保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強度在學生的接受范圍內,教師也要保證運動強度符合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并且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設計有效的訓練機制,才能保證運動負荷匹配每一個小學生,從而促進其身心發展。

三、將運動密度有效融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行結構

(一)合理化設計運動密度結構

在設計運動密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教師能有效了解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教師要在認真研讀體育教材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提升教學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在訓練活動建構的時,要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從學生的學習訴求出發,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另外,在實際教學開展中,教師也要保證教學目標貼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切忌不要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也要關注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確保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利用多樣化的體育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強化運動密度訓練方法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要積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道具,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確保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運動密度,就要節約相關工作的準備時間,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教學實踐[3]。借助循環練習以及連續教學機制提高課堂的實際效果,也保證多種運動項目能得到全面練習,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器械,確保學生能自覺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優化運動密度的建議機制

教師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運動密度,就要把握好練習的實際情況,利用恰當的教學機制和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建構有效的學習動機,并且保證在課堂教學中要精講多練,減少學生聽課和觀察的時間,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應用在教學重點上,尤其對于小學生,精力集中的時間有限,教師更要集中利用有效時間內進行有效授課,確保學生能盡快掌握基本動作要領,從而投入到練習中。在加大練習時間的同時,有效的鞏固技能。

四、將運動負荷有效融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動結構

(一)合理化設計運動負荷結構

要想合理化設計運動負荷,就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建構更加有效的教學機制,確保教學結構貼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素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觀察法、詢問法以及個體表象分析法等對學生的基本體育素質進行分析,從而安排適合于學生強度的課堂教學內容[4]。

(二)強化運動負荷訓練方法

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機制建立的過程中,教師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重點能在學生的接受范圍內。目前,小學生整體體育素質都不高,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分析,也要對一些學生的畏難情緒進行綜合管控,利用循序漸進和差異化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不斷強化練習中逐漸調整自身的運動負荷。

(三)優化運動負荷的建議機制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考量不同的教學因素,并對可能對課堂教學產生制約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逐個擊破,教師只有建立有效的教學機制和引導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優化學生的運動負荷強度。教師在運行教學機制的過程中,要借助一些必要的教學手段,確保不打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訓練的強度,從而助力學生提升自身的運動負荷[5]。另外,教師也要運行分層教學,以保證對學生運動負荷的充分尊重,只有合理建構有效的教學機制和教學措施,才能在滿足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分析學生的身體情況,對運動密度和運動負荷進行量化分析,有效把握課堂教學重點以及策略,積極拓展教學機制和教學方法,落實教學流程,進一步合理化安排課堂結構,為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鮑勇,金宗強,趙培軍等.普通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負荷指數變化的實時監測與評價:以山東省為例[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6(0):526-529.

[2] 蘇德炎,金林.中等運動負荷鍛煉對重度廣泛性焦慮癥患者影響的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6,30(06):141-143.

[3] 陳照春.基于安徽省農村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分析[J].蚌埠學院學報,2013,02(02):84-86,90.

[6] 陳靜儂.青少年超重人群與體育活動--基于對潮州市初中生超重人群的體育活動調查[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31(06):68-73.

[7] 金宗強,姜衛芬,趙培軍等."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負荷的測試分析[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29(02):122-128.

作者簡介:

趙建暉 ,男,浙江桐鄉人,體育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猜你喜歡
運動負荷體育活動密度
『密度』知識鞏固
密度在身邊 應用隨處見
“玩轉”密度
密度應用知多少
淺析在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方法
閩侯縣初級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抗戰時期遷黔軍事院校體育活動研究
淺議青少年業余訓練科學地安排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論運動負荷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設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