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2016-12-27 23:18陳光群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四位一體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探索地方院校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招生、教學、實習、就業于一體的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并從有利于學生、企業、學校三方進行了論述,為建設應用型大學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 四位一體 培養模式 研究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exploration of the modes of training diverse local applied talent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four one talents which combined recruiting, teaching, internship and employment together. It is 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enterprises and school, which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y.

Key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ur one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教育是社會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紐帶和中心環節,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調節社會與人的關系,謀求社會與人的平衡。"[1]從教育這個角度而言,地方院校應該怎樣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大量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中小企業接軌的本科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應用型人才高等教育中一個需要研究的重要議題。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

1、問題的提出

區別于傳統高等教育的精英培養模式,目前高校逐步轉向大眾型的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再僅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進而向用人單位輸送應用型人才,這已成為目前我國眾多地方院校的共識。換而言之,培養路徑多元化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2]。

在我國當前高等院校體系中,地方院校所占比重最高,承載著為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各類人才的重要任務,也理應成為當地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基地。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和思維方式上存在一定誤區與偏差,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下,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而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而導致地方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張,但沒有根據所在區域性經濟社會、產業發展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導致部分地方院校存在辦學理念偏差、辦學定位不清晰、辦學特色不明顯、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缺乏崗位適應能力、就業存在一定困難。當然,也有一些地方院校就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了探索,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培養計劃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并未得到落實,或者在實踐教學環節未能適應中小型企業的需要,導致培養效果與本科應用型本科人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3]。

針對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地方本科院校應該著重向學生傳授如何開展理論應用,在掌握扎實理論功底的基礎上,著力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地方院校培養的本科應用型人才,應該有別于職業技術類的專門人才,作為本科應用型人才僅僅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他應該既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能夠進行初步的基礎及應用研究,也能夠掌握較為扎實的技術知識,能夠快速融入到實際工作場景之中。能夠在工作崗位上能夠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對于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側重理論知識的教育,而是必須把理論知識的教育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應用型本科人才應該既具備一定水平的實踐能力,還應擁有自我學習的潛力。因此,在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過程中,除了應注重創新意識培養和實踐動手技能的訓練,還應該汲取廣泛的知識,夯實理論知識基礎,針對目標崗位群進行實踐訓練。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并具備自我提升專業知識和更新知識儲備的良好潛力。

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通常是指學校與企業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在對學生的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教學、招生就業、文化素質建設等領域進行合作,通過合作為學校和企業雙方創造更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為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提供現代企業場景化的實踐環境,以提高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F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校企雙方一種意向合作或松散式合作。多數停留在聘請企業專家上課,實踐指導,舉辦企業家報告會,送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等淺層次合作,校企雙方還是兩張皮,離互動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開發企業課程,形成學校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還有較大差距。學校運作機制和企業運作機制、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較大差異,還沒有真正融合。制約了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從學員、職業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化。

3、應用型人才的崗位需求

大部分企業擔心參與校企合作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不能為己所用,或者培養的人才達不到企業所需,因此不愿意主動介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人才培養缺乏興趣,投入相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一是很多企業的基層應用型人才嚴重短缺,企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不足已對企業的發展構成制約,很多企業管理人員也承認自己也是從學生過來的,企業參與學生培養對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二是企業對教育不關注,目前國內自愿為學生崗位實踐教育長期提供無償性實踐崗位的企業基本上是沒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僅依賴學校主動出擊尋求企業合作,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要想解決此問題,需要企業主動參與,需要政府在制度方面的引導,使得校企合作持續、有序和諧發展。

4、三位一體招生

所謂 "三位一體" 招生模式, 是指融高中學業水平測試 (會考)、 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考試 (高考) 為一體, 共同構成學生綜合成績,并以此作為錄取的依據進行招考錄取的一種新模式。其最大特點表現在對考生評價的多元性和綜合性兩方面: 多元性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四個層面。綜合性表現在兩個層面, 一是錄取依據綜合了統考、 會考和綜合素質測評三方面的成績;二是綜合素質評價包括中學綜合素質評價和招生院校綜合素質評價兩部分。其最大亮點是提出"實行在全科會考基礎上分類測試、分批選拔、綜合評價、全面考核、 擇優錄取的選拔模式。逐步建立學業水平測試、 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選拔考試三位一體的多元化招生考試評價體系"。[4]

2011年,為全面貫徹落實 《教育規劃綱要》, 浙江省在已實施了兩年的新課改高考方案的基礎上, 試點開展 "三位一體" 招生模式改革, 汲取、 借鑒和完善自主招生制度, 將中學的學業水平測試、 高校的綜合素質測試等納入最后的錄取依據中, 這一改革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基于校企合作"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四位一體"的含義

所謂 "四位一體" 人才模式, 是指基于校企合作,從企業參與"三位一體"招生,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參與教學過程,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融招生、教學、實習、就業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校企合作"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

(1)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一)服務原則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服務于地方經濟,提高辦學水平。學校應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對應用型本科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包括人才的需求標準、技術需求、管理能力要求等,與企業一起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二)有利原則

"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學校、企業、學生叁方獲益是合作的基礎。企業可以增加效益,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把人才招聘與人才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學??梢蕴岣呓虒W水平,增加教學資源和實踐條件,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社會輸入有技能人才。學生提前接觸社會,可以在真實的環境中獲得實踐和鍛煉的機會。

(三)共管原則

實行校企合作對學校和企業有很多好處,但是對學生的管理是雙方責任,校企雙方責任要一致,要有統一的評價準則,管理細則和責任分配,保證學生的個人利益。

(2)合作內容

參考德國的"雙元制"教學(1)技能在校內和校外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所進行,而且以校外企業崗位技能培訓為主。(2)專業針對性強。每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制定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崗位能力的培訓,共同完成教學任務。(3)校企合作制度化,政府設立"產業合作委員會",對校企雙方進行監控。[5]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區域內中小企業都急需具有本行業崗位工作能力,又兼有其他行業或多種崗位基本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綜合型應用型本科人才。但是,受到專業規劃、培養過程、人才成長規律和就業、擇業趨向等多方面的限制,多元化的綜合型應用型本科人才需要經歷社會的歷練、崗位訓練,經驗的積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磨練出來有用的應用型人才。為了解決"人才培養"和"用人"之間的矛盾,近年來,很多地方職業院校開展了訂單培養,得到學校和企業的廣泛推崇。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合作項目還比較落后。

"四位一體" 人才培養模式對象是針對具體單位和多崗位定向培養的學生,大大降低了人員流動頻率以及人員流動帶來的損失,節省企業為招人、留人、培養人才等投入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達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效果。"四位一體" 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約束了校企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使學生減少了惰性,增強了企業對學校的關注和投入,企業在人才培養中投入一定的資金與技術、設備,開展如學科競賽、橫向課題、暑期實踐活動等合作,對于優秀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對于"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優秀學生的學費給予資助,特別是對于西部地區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在面對高額學費時,放棄接受高等教育,浪費了教育資源,對于這部分學的求學、就業等難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在"四位一體" 人才培養過程中,合作企業是學生實習和教師培訓的基地,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師,企業設備是實習教學資源,學校資源是企業科研的后備力量,招生、教學、實踐、就業"四位一體"一氣呵成,校企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精彩紛呈。

(3)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位一體" 人才培養模式不能一味地為適應企業的生產需要,簡單地對課程進行增減,而是根據現有條件將學校教學和企業培訓有機結合,理論和實踐課程整合,通過實施一體化教學、企業實踐等活動保證培養質量,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提升彰顯"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的優勢,讓學生和企業認可"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的模式。聯合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制定"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方案,把課程教學和企業開設的培訓內容相融合,專業老師分別來自企業和學校,通過集中培訓、師傅帶徒弟、定期輪崗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并以實際的工作任務代替校內的實操訓練。

三、校企合作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1、有利于應用型大學的建設

加強應用型大學的建設要求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四位一體"人才培養使學生踏上就業的"直通車",就業目標明確,學習有針對性,積極性高,培養質量提升;招生、教學、實習、就業的良性循環可以推動地方院校的發展,因此,地方院校對"四位一體"人才培養具有潛在的需求。積累足夠的人力資源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必備條件,企業利用其擁有的人力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特別是閑置的設備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在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學校得到設備支持與教育優化的同時,企業得到了優秀員工;產品更新換代,使企業生產具有階段性,人才需求也需要不斷更新。因此,每個企業或多或少都有"四位一體" 人才培養的潛在需求。校企合作四位一體人才培養對應用型大學的建設具有促進作用。

2、評價考核機制的優勢

"四位一體" 人才培養是由企業參與管理的高等教育培養體系,學生的評價要引入企業的考核機制,建立應有的退出機制,取消部分學生的學費獎勵制度,獎優罰劣,在考核的過程中企業選擇優秀的技術人才。

3、學生的實踐活動有針對性

四年的大學生活中,除了學期學校的學習生活外,大學生們還有很多自己的時間,一年中有近3個月的假期生活,多數學生在假期參與了專業認知、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有些活動與專業的相關性較差,而參與相關企業的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加強專業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四、結語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培養模式多樣化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必將推動應用科技大學的建設,為應用科技大學建設探索新的途徑。有利于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設,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兆山,姚俊.教育學原理[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7.

[2] 張鵬飛.地方院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問題與策略[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4.9

[3]王佳莉,王慧嫻.高等學校招生模式改革評價模型[J]統計與咨詢,2013.3

[4]許士榮.浙江省加快推進三位一體招生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路[J]中國高教研究, 2015.6

[5]徐長君.校企合作訂單班的管理體系探索[J]價值工程2015.3

陳光群 寧波大紅鷹學院副教授,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負責人,工程碩士,研究方向,實踐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四位一體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推進“四位一體”土地制度改革
學習“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面推行主體教育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