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復高考至今圖書館員刻板印象變遷研究

2016-12-29 19:28王淑紅王翩然王茜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刻板印象圖書館員高考

王淑紅 王翩然 王茜

摘要 考察了社會公眾對于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變遷歷程,深入挖掘了造成當今諸多圖書館職業問題的原因。通過訪談1977年至今歷屆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發現:①人們對于圖書館員的刻板印象隨時代的發展也在悄然發生變化。1970-1990年代初期,公眾對于圖書館員職業的刻板印象包括:工作環境好、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可以看書等;當代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大約形成于1990年代中后期,印象則轉變為:收入低、清閑、專業性不強、適合女性等;②圖書館員刻板印象與圖書館事業發展是共生關系;③時代背景參與塑造了圖書館員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圖書館職業存在的諸多問題雖然與時代背景不無關系,但更多則來源于此前圖書館事業發展中未得到妥善解決的遺留問題的長期積累,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將使社會公眾產生更多關于圖書館職業的消極印象,將阻礙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需引起各方重視。

關鍵詞 圖書館員 刻板印象 變遷 高考

1.引言

為了解社會公眾對于圖書館工作及其工作人員的真實看法、嘗試尋找困擾圖書館職業的諸多問題的根源,如邊緣化、去職業化、圖書館學教育與實踐脫節、畢業生職業背離等,并提出解決之道,南開大學徐建華研究團隊于2009年啟動了“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研究。通過大規模實證調查,獲得了當代公眾對圖書館員的刻板印象并總結出對改善圖書館員形象與上述問題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結論。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對當今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成因進行探索,以幫助更加全面、深刻理解造成當今社會公眾對圖書館工作與圖書館員看法的影響因素,最終從根源著手解決當今圖書館職業面臨的問題。文章嘗試將當今靜態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置于歷史進程中,用更全面的視角審視其變遷歷程及成因。

研究涉及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屬于職業刻板印象范疇,具體是指不以事實為依據,僅僅根據過去有限的經驗對圖書館員這一職業群體的成員形成一種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為判斷其成員個性的依據??偨Y職業刻板印象領域學者的主要觀點,性別刻板印象與社會地位聲望是構成職業刻板印象的兩個基本要素。

隨著實證研究成果的積累,國外刻板印象領域的研究重點逐漸轉移至刻板印象變遷的縱向研究。歷時35年的“普林斯頓三部曲”與Lueptow、Diekman等人的研究均證實,刻板印象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在圖書館員刻板印象領域,近100年間,國外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大致經歷了理想化的圖書館員、“老處女”(Old Maid)圖書館員、具有美感的圖書館員(Sensuous Librarian)三個刻板印象變遷階段;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相對空白,除徐建華研究團隊2009年實施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研究外,僅夏芬瑛于2003年對高校群體進行過調查,兩次調查在圖書館員工作清閑方面結論一致,而在圖書館工作是否是體力勞動、社會地位方面存在差異。此外,雷永立引用美國早期社會學家Gamble于民國時期(1926年7月-1927年11月)對北平31個行業1312人的調查證明,民國時期北平圖書館員位于社會的中高層,屬于從事專業性較強的技術工作人群,而在當今,卻面臨社會職業聲望、從業者自我價值評價、社會經濟地位三方面的窘境。

以往的刻板印象縱向研究均來源于多次實證研究成果的積累,對于本研究方法上的借鑒意義有限,因此,尋找能夠有效觀察各時期社會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切入點是本研究的重點所在。選取進入圖書館學專業的本科生的高考經歷作為調查切入點。參加高考及之后的高校選擇、專業選擇作為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受訪者多會對這段經歷留有較深的記憶,因此能夠保證訪談資料的相對準確性。此外,無論在志愿填報(即確定專業)還是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過程中,受訪者一定會與周圍人有所交流,這些話語與想法能夠提供社會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相關信息,通過對信息的提取、整合、分析,能夠較為有效和可信地復原和再現近40年來公眾所持有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變遷歷程。

2.研究方法

為了探索高考制度恢復至今我國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變遷歷程及其影響因素,文章采用了深度訪談法收集資料,并用扎根理論方法對資料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經過多次討論,形成了訪談提綱,并在預測試與訪談正式開展之初不斷修訂與完善,以了解圖書館學專業本科生從參加高考到進入專業學習的時期內,自己與周圍親友對圖書館職業的看法。研究采取團隊合作的方式,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同步在北京、天津、保定、鄭州、寧波、武漢、成都等地根據質性研究常用的“目的性抽樣”原則與“滾雪球”抽樣方式對41位圖書館學學生進行訪談,獲得訪談錄音39份。收集到受訪人提供的10位同班同學關于高考選擇志愿時的QQ聊天記錄,最終獲得49份可供分析文本。此外,對不方便接受長時間訪談的受訪者,采用問詢的方式收集其個人高考成績、填報志愿、所在班級的志愿選擇情況、所在班級的男女學生比例等信息,與4份預測試樣本組合成最終的71份樣本信息,為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

扎根理論作為一種自下而上建構理論的方法,用于從資料中逐步歸納、分析產生結論。具體而言,首先將訪談錄音全部轉化為文本資料,并導入質性資料分析軟件MAXQDA 10進行編碼、建立類屬等工作。對受訪人人口學特征與可以轉化為數據的資料,使用Excel錄入與管理,如受訪人人學年級、性別、就讀高校、志愿填報情況、所在班級人數、所在班級志愿選擇情況、所在班級男女比例等。資料分析是由同一位研究者間隔較長時間(2014年2-5月、2015年5-8月)進行兩次編碼,最后利用軟件功能合并兩次編碼成果,完善文本資料的分析。資料分析過程大致如下:①開放式登錄:對所有資料依據受訪人的談話進行初始編碼,形成若干概念范疇,如圖書館安靜、文化感、農村考生、國家分配等;②關聯式登錄:通過資料對概念之間建立結構、因果、時序等方面的聯系,生成“圖書館安靜、圖書館屬于書香之地、圖書館環境優雅一圖書館工作環境好”等概念類屬與“計劃經濟一國家分配一農村考生一大城市才有圖書館一跳農門”等邏輯關系;③核心式登錄:在前兩步基礎上,挑選出一再被受訪者提及且具有統領性的范疇,在與職業刻板印象相關理論的交互后,最終構建起“圖書館員性別刻板印象”、“圖書館員社會聲望地位”,并在核心范疇內部構建時序關系,以解釋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時代變遷。

3.研究結果

3.1人口學特征分布

49位圖書館學本科生的入學年份分布在1979-2011年之間(見表1,其中1981年圖書館學學生提供了同班10位圖書館學學生的聊天記錄,用Z1-Z10表示),就讀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13所高校。

49位圖書館學學生中,共有女性24名,男性16名,9名因資料來源于聊天記錄且無明顯性別提示信息難以辨識。關于填報圖書館學專業的志愿次序,共有17位填報第一志愿,24位填報第二志愿,3位是因勾選“服從分配”一項而被調劑到圖書館學,另有5位難以辨識。

3.2圖書館員性別刻板印象變遷

在當今,圖書館員從業者男女比例3:7的比例已成為業界共識,圖書館員職業是女性職業也是公眾對圖書館員最集中的刻板印象。然而,圖書館員職業的性別刻板印象在過去近40年間是否是一成不變的呢?

由于所學專業與今后從事的職業具有較大程度的關聯性,加之根據職業抱負發展理論,人們會根據自己希望將來從事職業的社會聲望和性別類型的符合程度來確定自己將要選擇的職業,因此,可以認為專業的選擇能夠間接反映人們對職業偏好與對職業持有的刻板印象。簡言之,如果男性對圖書館職業持有女性職業刻板印象,在填報志愿時很有可能不會選擇圖書館學專業。

通過考察受訪者所在班級的男女生比例發現,圖書館學學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的現象始自1991年,此后,男性與女性學生數量差距逐漸增大(表2)。由此可以判斷,圖書館員是女性職業的刻板印象并非一直存在于公眾心中。

作者對11位曾聽親友或老師提及“圖書館工作適合女孩子”受訪者的訪談資料進行進一步分析后發現,認為圖書館職業是女性職業這一刻板印象的11位學生入學年份集中在1996年后。也就是說,圖書館學學生中男性多于女性的事實早于女性職業刻板印象的出現。但考慮到入學與就業時間至少相差4年,作者認為圖書館職業中女性多于男性的現象大約與女性職業刻板印象在同一時間出現。

關于為何圖書館學學生群體中出現了女性多于男性的趨勢,根據受訪人的談話,可以建立起人們心中關于圖書館工作簡單清閑、環境舒適安逸、職業穩定、競爭壓力小等工作特征與“圖書館工作適合女性”這一刻板印象之間的相關關系??梢酝茰y,這些工作刻板印象與圖書館工作適合女性的看法彼此鞏固,最終形成了1990年代末期及以后圖書館工作適合女性的刻板印象,并鞏固了其女性職業的相關特征。

3.3圖書館員社會聲望和地位的變遷

圖書館員社會聲望和地位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梢詮臉嫵蓤D書館員社會聲望這一核心范疇的下位類概念范疇進行分析,包括圖書館工作內容、圖書館員工作狀態、圖書館員身份、圖書館工作的專業性與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圖書館員收入等方面。

(1)圖書館工作內容。

17位入學時間在1980-2001年之間的圖書館學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想到(或聽說過)在圖書館工作可以讀書,其中10位學生表示自己熱愛讀書,希望能夠一直讀書,圖書館里的工作能夠“方便看書”(P5、P14)、“優先看書”(P7),對他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也成為他們選擇(或接受)圖書館學專業的主要原因。為此可以推測,“在圖書館工作可以讀書”在恢復高考至今前20余年一直占據了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顯著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左右著公眾對圖書館工作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當今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基調。

(2)圖書館員工作狀態。

“圖書館工作環境好”是17位集中在1993年前入學學生較常提到的職業刻板印象。在進一步挖掘“圖書館的工作環境好”的組成后,可以得到“干凈”、“屬于室內工作”、“安靜”等工作特征。部分受訪者將“圖書館”與“書”、“文化”相聯系,認為“在圖書館工作是一件很文雅、有文化感的事情”(P6)、“圖書館屬于書香之地”(P7),這也是使其感覺圖書館工作環境好的一方面因素。

8位圖書館學學生與親友對圖書館工作抱有“清閑”的印象,這種看法主要集中在1997年后。此外,2位學生的親友用“安逸”描述圖書館工作狀態:“大家都會這么覺得,約定俗成一樣,就覺得圖書館工作是一個挺安逸、挺舒適的工作”(P36)?!鞍惨荨敝浮鞍查e舒適”,從用法上來講,多表達閑適、悠閑的狀態。經過對訪談文本的比較,作者認為,親友提及“圖書館工作安逸”更傾向于“舒適”的狀態。如果將“清閑”理解為圖書館工作不累、體力勞動任務不重,安逸則表達了一種綜合考慮了工作環境、工作量的結果,比身體上的“不累”更傾向于精神上“舒適”的感覺。

據此可以認為從1997年左右開始公眾眼中的圖書館員工作開始具有了清閑、安逸、舒適的特征。結合圖書館員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結果可以發現,“清閑”與“圖書館工作適合女性”兩個刻板印象幾乎在同一時間段產生,且一直保留下來,成為了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圖書館員職業刻板印象。但為何是在1990年代末期產生了這一刻板印象,此外,二者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尚需進一步研究。

(3)圖書館員身份。

15位圖書館學學生將“圖書館工作”與“大城市”聯系起來,認為圖書館學畢業后能夠分配到大城市工作。從入學年份上看,他們多集中在1992年之前。根據訪談內容,受訪者對“圖書館學畢業后在大城市工作”的解釋可分為2類:

認為只有大城市才有圖書館,圖書館學的學生畢業后必然會分配到圖書館工作,因而留在大城市。抱有這一想法的以生源地為農村、較小規模城市的圖書館學學生居多,也正是憑著對“圖書館學畢業后在大城市工作”的認識,他們主動選擇了圖書館學專業,以實現“跳農門”(P10、P13)的過程。不過,希望畢業后能夠分配到大城市工作并不只是農村學生的愿望,來自城市的圖書館學學生也希望借著分配工作的機會回到故鄉城市(P5)。由此可以看出,圖書館學曾一度因為“只有大城市才有圖書館”的圖書館事業狀況獲益,成為了來自各社會階層考生能夠獲得城鎮戶口的一條路徑,這可能也是在恢復高考初期,圖書館學一度成為“熱門”專業、生源多為高考狀元(P9、P12等)的主要原因。

與前文受訪者的側重不同,另有2位圖書館學學生強調“圖書館學畢業后在大城市工作”的決定性因素在于成為了大學生,畢業后就會被分配到省會城市等大城市的圖書館(P7、P14)。產生這樣想法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在高校擴招之前,高等教育尚未普及,高校畢業生數量與用人市場極大的高學歷人才需求量存在供不應求的關系,因而高校的畢業生會優先以國家分配的形式安排到人才緊缺與急需的大城市;二是他們均就讀于北京的知名高校,學校較高的社會知名度也是使他們無需擔心就業問題的保障。

(4)圖書館工作專業性與圖書館學專業教育。

6位圖書館學學生多經歷過周圍親友對圖書館職業專業性的質疑,且這些聲音主要集中在1998年后。雖然“在圖書館工作還要學???(P30)”等看法是直接對設置圖書館學專業必要性的懷疑,但究其根本,仍反映了社會公眾認為圖書館工作不需要專業背景的看法。部分圖書館學學生親友在得知他們就讀于圖書館學專業后會提出“圖書館學,可能就是管理圖書吧,圖書上架排架的,還需要學四年嗎?(P31)”、“去圖書館用得著大學畢業生去嗎?(P35)”、“圖書館還有專業(P28)?”等看法與質疑??梢钥闯?,部分社會公眾認為圖書館的工作主要內容為圖書借還、上架排架等機械性的工作,不需要智力。這些印象的來源無從考證,但結合圖書館工作的實際來看,社會公眾進入圖書館,接觸到的大多是流通閱覽崗位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多是借還與圖書的上架、排架,因而,就不難理解社會公眾會產生沒有必要用4年時間來學習才能進入圖書館職業的看法了。

(5)圖書館員的收入水平。

分別于1991年與1993年入學的2位圖書館學學生(P17、P21)聽到周圍親友談起圖書館工作時提到其收入低?!笆杖氲汀辈⒉皇且粋€用于描述工作積極的詞匯,但根據受訪人所述,由于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收入”并不是衡量工作的決定要素,因而并沒有影響其對待圖書館學專業的態度;對于另外一位受訪者,他的親友使用了較為善意的表達方式,使他接受了圖書館職業收入低的看法。因此,“收入低”這一負面印象并沒有強烈影響到文章中圖書館學學生對待專業與職業的態度。

受訪者提到與收入相關的概念范疇除了收入量,還包括收入的穩定性。9位圖書館學學生與他們的親友認為圖書館工作比較穩定,他們的入學年份分布較為平均與分散??梢酝茰y,圖書館工作穩定是人們一直以來對圖書館職業的印象。

4.結論與討論

4.1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發生了變化

綜合性別刻板印象與社會聲望和地位兩方面可以發現,1977年以后社會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變:1970-1990年代初入學的圖書館學學生較常提起的印象包括“圖書館工作環境好”、“進入圖書館職業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在圖書館工作可以看書”;1990年代中后期入學的學生常聽說的圖書館職業刻板印象包括“圖書館工作收入低”、“圖書館工作適合女性”、“圖書館工作清閑”、“圖書館工作專業性不強”等。

4.2當代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大約形成于1990年代中后期

徐建華團隊2009年進行的“社會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研究發現,公眾眼中的圖書館工作包括重復、升遷機會少、非體力勞動、社會地位尚可、適合女性、清閑、可以顧家等特征E483,與本研究發現的1990年代中后期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據此可以推測,當代圖書館員的刻板印象大約形成于1990年代中后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對職業社會聲望和地位提升產生消極作用的刻板印象(如專業性不強、工作清閑)并沒有得到有效處理與消除,反而一直保留至今,左右著社會公眾對圖書館職業的理解,如不加以重視與控制,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受到制約。

4.3圖書館員刻板印象與圖書館事業發展是共生關系

社會公眾對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形成與圖書館事業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共生關系。

首先,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推動社會公眾對于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塑造。1970、1980年代圖書館學學生提到的“大城市才有圖書館”正是1980年代初期圖書館事業發展高潮的體現。從社會流動的視角看,畢業后分配至大城市工作有助于農村考生實現由農業戶口向非農業戶口的遷移(意味著個人享受的社會福利與社會聲望、地位的提升),即“向上流動”,因此,“進入圖書館學、分配至圖書館工作、獲得非農業戶口”成為了一部分考生“向上流動”的策略。對此可以推論,得益于當時在省、市一級城市大規模建造圖書館的事業發展進程,公眾形成了“工作環境好”、“在大城市工作”等積極的職業刻板印象,反映在高考填報志愿層面,則出現了多地“高考狀元”、高分考生進入圖書館學專業的情況。

其次,社會公眾對于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反過來會影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認為圖書館職業“清閑、適合女性”的看法在1990年代后入學的圖書館學學生中才開始普遍出現,雖然“女性圖書館員比例增大”與“圖書館職業適合女性刻板印象”二者出現的先后難以判斷,但從1991年開始出現并逐漸增大的男女圖書館學學生比例可以推測,“圖書館職業適合女性”的職業刻板印象在擴大男女圖書館學學生比重差異中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如此發展,專業向職業輸送的從業者性別比重差異逐漸增大,最終造成了如今3:7的男女圖書館員比例。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認為圖書館員刻板印象與圖書館事業發展存在共生關系。具體是指,一代社會公眾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形成受之前圖書館事業發展情況的塑造,同時,它又會影響到這一代社會公眾對待圖書館事業的態度與行為,從而作用于當代圖書館事業發展,塑造下一代社會公眾的圖書館員刻板印象,如此循環往復。

4.4時代背景參與塑造圖書館員刻板印象

陸學藝等認為,1978-1991年期間大學招生制度的突出特點是,考試分數幾乎成為錄取與否的唯一決定因素,既不考慮個人的家庭出身,也不需要工作單位(包括農村公社或大隊)的推薦意見。此外,今天影響很大的家庭經濟條件,在當時也不是影響被錄取者最終能否走進大學校門的因素,因為當時的大學生可以獲得一筆足以維持生活的助學金。在這種意義上,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成為最公平的社會流動影響因素。這一觀點解釋了諸多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入學的受訪者對“在大城市工作”這一圖書館工作特征的重視,即來自農村地區考生希望通過“考上大學”與“在城市工作”兩個階段共同完成提升社會階層的目的。因此,當受訪人填報志愿時,進入只在大城市分布的圖書館工作成為了他們眼中留在城市、“吃商品糧”的重要途徑,因此成為了一代人心中較為突出與記憶深刻的圖書館工作刻板印象。此外,1970、1980年代入學的圖書館學學生多經歷了我國物質、文化均比較匱乏的時期,當時的工資分配制度使得各行業之間收入差異不大,因此,相對其他工作而言,圖書館較為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讀書的工作內容對社會公眾的吸引力較大,這使得圖書館職業的這些特征成為了社會公眾心中最具代表性的職業刻板印象。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正是計劃經濟體制逐漸瓦解的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萌芽日漸壯大,就業、收入等由政府主導變為市場主導,由于機關和事業單位滯留在計劃經濟體制內,工資增幅很小,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急劇下降,職業的社會聲望和地位隨之降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1985-1995年為圖書館事業的困頓期的成因)。加之1990年代中后期女性職業刻板印象的產生與興盛,使得1990年代中后期入學的圖書館學學生入學時普遍開始接受圖書館職業收入少、清閑、適合女性等看法。

當前我國圖書館職業面臨若干危機與問題的產生與時代背景不無關系,但更多來源于此前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并未得到妥善解決的問題的積累,如果這些積弊在當今仍得不到有效處理,必將使社會公眾加深甚至產生新的關于圖書館職業的消極刻板印象,導致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進一步惡化。這需要引起全體圖書館界的重視,并著力進行改善與解決。

致謝:本研究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得到了諸多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但由于訪談保密原則不便透露姓名,僅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猜你喜歡
刻板印象圖書館員高考
高校圖書館員之歌
豪車交通事故報道中媒體刻板心理及對策分析
污名視域下“屠呦呦獲獎事件”解讀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別角色對運動的影響
刻板印象對“反轉新聞”的影響
用博弈理論解決圖書館員排班問題
新入職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問題探討
提高公共圖書館員素質與讀者服務水平的思考
算錯分,英“高考”推遲放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