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進展

2017-01-03 17:53李曉慶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親子溝通智障兒童評估

李曉慶

【摘要】智障兒童的親子溝通能力是智障兒童發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關于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起步較早,并且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研究中涉及的智障兒童的種類有:唐氏綜合癥和X脆性染色體異常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智障兒童溝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且從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國外相比,我國關于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較晚,而且側重唐氏綜合癥兒童言語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

【關鍵詞】親子溝通 ?評估 ?智障兒童

【中圖分類號】G658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55-02

目前,智障兒童的教育研究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智障兒童的親子溝通能力是智障兒童發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關于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的評估問題是不可回避的課題,本文對國內外有關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能夠為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的發展提供借鑒和依據,從而促進智障溝通能力的發展。

一、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模式

1.心理計量模式

心理計量模式是最傳統的語言評量方法,強調的是使用標準化,常模參照的語言評量工具,了解兒童語言能力在常模中所占的位置。心理計量模式的優點為可以根據常模資料初步決定兒童是否有語言問題,并依據不同類型的標準化語言評量工具,了解其困難所在。然而,語言的本質畢竟是復雜、多面向的,而且也無法明確地從溝通情境中切割開來,因此標準化常模參照的測驗常常也只能觸及兒童語言能力的某些層面而已。

2.描述模式

描述模式是強調兒童語言行為的描述或結果,其目標是指認出兒童語言表現的問題并詳列兒童語言表現類型特征及其尚未發展出來的部分。根據Miller(1983年)的觀點,語言治療師在決定語言教學策略時,應該由評量獲得這些訊息;除此之外,語言治療師也可根據這些訊息假設造成兒童語言問題的語言原因。

3.因果模式

因果模式則是屬于醫藥或醫療的診斷評量,其目標是為找出兒童語言障礙的成因,并隱含著醫療人員即根據病因決定的治療計劃之假設。然而,在語言障礙領域,這卻是常常無法達成的。例如:特定型語言障礙或學習障礙兒童的語言問題,雖然可由大腦神經的某些細微層面找出其語言學習困難的可能致因,但即使是如此,也很難根據這些大腦神經細微問題的訊息擬定療育計劃或策略。又例如:雖然醫學上可以診斷出大腦癥與并存的腦傷問題。但是語言問題也只是其智能障礙的一部分而已,也因此知道病因對語言療育計劃并不一定具有顯著的影響效果,畢竟最后還是要回歸到語言問題本身。然而,有些時候知道病因也可以幫助治療師了解兒童的學習特性,并根據此提供適當的治療策略。例如:聽障兒童的聽覺問題、自閉癥兒童的人際溝通特征。

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模式可以分為心理計量模式、描述模式與因果模式三種。各有優缺點,Owens(1999年)建議一個完整的溝通能力評估應整合各種模式,包括:(1)個案史的搜集與照顧者訪談,(2)觀察兒童在不同自然情境中的溝通行為,(3)使用標準化常模參照的測驗工具直接測試兒童,(4)交談對話的語言樣本或是敘事樣本的搜集與分析。

二、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實施者

1.家長

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了解學生溝通的常用方式、溝通的內容、如何表達選擇和偏好、如何滿足需要、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會和別人溝通、討厭或喜歡某事物的時候如何表達情緒、采用什么方法使家長注意到他等等。親友對于和學生溝通的方式各有偏好,有些人不喜歡使用溝通輔具,但是有些人重要有效,什么方法都會采用;有些人喜歡使用科技輔具,但是其他人喜歡比較簡易的裝置;有些家庭想用視覺的溝通輔具,如手勢符號,不過有些人對這種方式感到不安。每個家庭不同,他們的期望都應該得到尊重。在收集親友的資料時應該尊重其文化,對文化差異保持敏感性。

2.語言治療師

語言治療師主要是評估智障兒童各種接受性和表達性技能,找出溝通失敗的原因以及替代溝通方式的選擇。具體包括:智障兒童的溝通模式、溝通方式和方法、溝通對象、溝通的環境以及溝通的功能。

3.特殊教育教師

特殊教育教師主要是評估智障兒童在學校環境的的溝通方式、智障兒童對老師或同學話語的反應能力、溝通的主要對象、溝通的時機,以及智障兒童對溝通環境的選擇情況等。

三、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工具

1.學前兒童語言能力測驗

學前兒童語言能力測驗主要是以評估學前兒童的詞匯和語法為主,張欣戊在民國80年編制的,適用于2歲半至5歲的普通兒童使用,以及心理年齡較低的智障兒童使用,包括6個分測驗,包括兒童對包括身體部分在內的一些常見事物的名稱的熟悉程度、量詞的使用、方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形容詞以及近反義詞的比較等。

2.皮博迪圖畫詞匯測驗

皮博迪圖畫詞匯測驗是由鄧恩夫婦于1959年編制出版PPVT,適用范圍是2.5歲至40歲人群,由175張圖板構成,共有350個對應的詞匯,組成了L型和M型兩個系列(各有175個詞匯)。由于受“圖片與詞匯匹配”測試方式的限制,這些詞匯主要為名詞、動詞和描述性詞匯。施測方法非常簡單,主試口頭說出要測的一個詞匯,并出示一張畫有4幅圖畫的圖板,讓受測者指出與該詞匯意義相一致的那幅圖畫來。受測者的回答若與答案相符的就得1分,反之得0分。所有題目得分的總和即為原始分數。

3.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估表

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估表是用于測量學前兒童的口語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及構音、聲音、語言流暢性等情況,可用來篩選溝通障礙或語言障礙兒童,臺灣的林寶貴和林美秀于1993年編制出版。該量表適用范圍3—5歲11月的學前兒童。

四、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方法

1.訪談法

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需要搜集關于智障兒童溝通能力的所有資料,包括個案史資料、生理檢查資料、情緒適應等三個方面的資料。第一,個案史資料,即收集智障兒童的成長過程、家族史、健康史、學業成就、社會能力、情緒穩定性、語言環境等等有關的資料,以便充分掌握導致兒童語言障礙原因的有關資料,為未來進行矯治提供有用的依據;第二,生理檢查資料,即檢查智障兒童的聽力、發音器官、呼吸器官等的發育情況。必要時還可以做腦神經生理檢查,以確定語言障礙的生理原因;第三,情緒適應方面的資料,智障兒童的情緒障礙或行為異常容易造成功能性說話異常,應該采用心理測驗、訪談、咨詢或行為觀察分析的方法來診斷語言障礙是否和情緒障礙有關。

2.觀察法

觀察法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最直接的方法,即在智障兒童親子溝通中,觀察和記錄智障兒童的行為,智障兒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包括動機與情緒、注意力、認知行為、性格、人際關系、溝通能力,記錄觀察過程可以使用持續觀察記錄法和時距記錄法。

3.測驗法

語言和智力發育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心理學界認為語言能力是智力的反映,語言障礙的程度與智力輕、中、重度成正相關的關系。所以智障兒童的智力評定對語言障礙的診斷是很重要的工作。但需注意,許多智力量表的語言部分對真正有語言障礙的智障兒童卻無法施測。目前在歐美國家應用十分廣泛的非言語測試是Leiter-R。在美國,應用最廣泛的3歲前語言評估量表是Rossetti嬰幼兒語言量表和學齡前語言量表(PLS)。非正式評量是相對于正式的評量而言的,并非通過標準化的評量工具對智障兒童的溝通能力進行評估,而是通過一些非正式的手段進行評估,包括建立語言樣本、看圖說故事、填空測驗、面談。

五、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未來發展

從國內外關于智障兒童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智障兒童的溝通能力的發展和教育受到了各界的關注,研究主要以智障兒童口語的溝通能力評估、書寫語言的溝通能力為主,沒有考慮到智障兒童非語言的溝通能力的評估,實際上,智障兒童的溝通障礙會根據自身智力障礙的程度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大多數的智障兒童都是先學會非語言的溝通,而口語和書寫語言的溝通仍然是智障兒童溝通的難點,而要提高智障兒童的溝通能力,要兼顧每個方面。

關于智障兒童溝通能力評估的模式,各種模式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把幾種模式綜合起來運用,并且要根據我國大陸地區智障兒童溝通的特點以及溝通障礙的現狀,發展適合我國大陸地區智障兒童溝通能力評估的模式。

現有的關于智障兒童溝通能力評估的工具基本上是國外和臺灣地區的學者編制的,在語言的使用上和我國大陸地區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開發編制適合我國大陸地區智障兒童溝通能力的評估工具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王輝.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M].南京大學出版社,45-46.

[2]Logan K. Conture , E. Length , grammatical com2plexity and rate differences in stuttered and fluentconversational utterances of children who stutter.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1995:35 -61.

[3]Bernstein Ratner ,N.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stut2tering in childre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1995:32-47.

[4]于萍.語言病理學概述[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6 (1):11-16.

[5]劉春玲.中重度弱智兒童詞匯表達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6):41-43.

[6]佟子芬.智力落后學生掌握量詞特點的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1998(2):57-59.

[7]華紅琴,朱曼殊.學齡弱智兒童語言發展研究[J].心理科學,1993(3):87-90.

[8]劉春玲,馬紅英.弱智兒童對詞匯理解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6).

本研究為2015年省高校哲社科基金項目“智障兒童親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15SJB300;2015年江蘇高校品牌專業(特殊教育專業)建設項目,ppzy2015b199。

猜你喜歡
親子溝通智障兒童評估
地方立法后評估芻議
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元評估理論的探索性應用
360度績效評估在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探析
家長應學會給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親子溝通問卷編制
用關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強迫
社區融合教育點亮智障兒童的生活
淺析如何對中重度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成長自己 成就孩子
中學英語之友·高一版(2008年3期)2008-04-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