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動因探究

2017-01-04 08:01沈吉蘇
中國集體經濟 2017年1期
關鍵詞:對外投資動因一帶一路

沈吉蘇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對外投資獲得了快速發展,我國已進入對外投資的黃金發展期,在這種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發展開拓了新思路,帶來了新機遇。對外投資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部分,而企業是對外投資的主體,文章立足于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動因,提出規范、引導和促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制度和激勵措施,為實現互利共贏提出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對外投資;動因

一、引言

2015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創下1180.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實現從2002年以來的連續13年增長。2014年我國實際使用非金融外資金額1195.6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我國正在從凈值上的接受投資身份向對外投資身份轉型?!耙粠б宦贰睉鹇缘奶岢鲰槕覈鴮ν馔顿Y形勢,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重要機遇。

“一帶一路”分別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耙粠б宦贰弊鳛橹袊壮?、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耙粠б宦贰毖鼐€的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較快,跨境投資活躍,潛在市場規模較大,促進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有利于加快我國在全球貿易投資格局的調整,有利于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轉型,從以出口和引進外資為主逐步轉變為出口與進口并重、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并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沿線地區資源較豐富,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與我國經濟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促進對沿線地區的投資,有利于我國開拓新的市場,化解產能過剩;加強技術交流,促進創新創業;加強經濟合作,構建友好國際關系;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升級,因此,對外投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對外投資的載體是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想真正引導和促進企業的對外投資,發揮對外投資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就要立足于中國當前的經濟現實,弄清楚企業對外投資的動因是什么,從而采取相應的政策和激勵來有序引導企業的對外投資行為。

以下將結合對外投資的相關理論,并立足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探討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動因,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規范、引導和促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制度和激勵措施。

二、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動因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市場,企業選擇對外投資基本上是市場機制自發作用的結果,尤其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企業等表現得更為明顯,國有企業雖然是兼顧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但其作為公司在市場上運營時各種投資行為還是以經濟利益作為主要驅動力,所以我們可以將企業選擇對外投資看成是市場起作用的結果,是企業自發的動機。與此同時,我們將要更深入地探討哪些因素促使了企業為獲取利潤最大化選擇的是對外投資,而不是國內投資。關于對外投資動因的解釋,目前主要有壟斷優勢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內部化理論、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等主流經濟學理論,這些理論各有利弊。以下將以這些理論為基礎探討新常態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動因。

(一)壟斷優勢理論

壟斷優勢理論是說一個企業之所以要對外投資,是因為它有比東道國同類企業有利的壟斷優勢,從而在國外進行生產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這種壟斷優勢包括:生產技術、管理與組織技能及銷售技能等一切無形資產在內的知識資產優勢和企業規模大而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當前“一帶一路”要與中亞、東南亞、南亞、非洲等一些欠發達國家合作,我國的一些企業在技術上有優勢,從而能獲得壟斷優勢,比如華為、中石油、中石化等。

(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產品設計階段,第二階段是產品技術成熟階段,第三階段是產品標準化生產階段,第四階段是產品的衰落階段。中國一些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國內市場飽和,這些產業在我國處于第三或者第四階段,但是在其他一些國家可能處于第一、第二階段,中國企業可以利用“一帶一路”的機會對外投資,實現產業轉移,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產業轉移使各方優勢得到利用,實現互利共贏。

(三)內部化理論

內部化理論是指企業用內部的管理機制代替外部市場機制,以降低交易成本,擁有跨國經營的內部化優勢。該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我國一些大型國企將部分生產或流通環節轉移到國外的現象,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海外勘探開發、海爾集團建設國際物流中心、中糧集團建設海外生產和商貿基地等,這些都是將本來由企業之間進行的業務改為企業內部完成,不需要其他公司提供的原材料、物流服務或銷售服務等,而是通過在東道國投資的方式,自己開采原材料,使用自有物流和銷售服務體系,這就等同于將本來由其他合作企業獲取的利潤,現在轉變為自己的利潤,對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來說,這種直截了當的利益驅動無疑是最有力的。

(四)國際生產折衷理論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是說企業要實現對外直接投資,必須同時具備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這一理論被認為是以上各種投資理論的集大成者。通過這一理論,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我國的對外投資在區域分布上集中于臨近的國家或地區,因為地理位置上的臨近便于總部對分公司進行管理,相似的文化背景也有利于開拓市場,鄰近國家往往交流頻繁從而在政策上會有優惠等,這些都構成對外投資的區位優勢,從而激發企業對外投資。我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日趨活躍,在國際市場上尋求更有利的區位因素,比如利用東盟“10+3”、“一帶一路”等有利政策條件促進了我國的對外投資。

三、促進我國對外投資的對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從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提出促進我國對外投資有序、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具體來說:

從政府方面來說,第一,要對對外投資的行業和區域進行引導,明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資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領域,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與沿線國家形成合作投資領域的互聯互通,更好地對企業進行引導,比如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可以對中亞、南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投資我國的產能過剩性行業,對歐洲地區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技術進步,另外,應充分考慮各國需求,加強對國內資源的調度,避免資源過度集中在少數國家;第二,加強政府間合作,防范政治風險,沿線地區各國具體情況差異較大,政局和政策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企業直接投資對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有很大要求,政府應鼓勵各類機構加強對沿線國家投資環境和政策的研究,加強對沿線地區的風險監測,降低企業投資風險;第三,應加強國際溝通協作,加快推進與沿線國家的投資制度建設,政府應加快簽署與各地區政府間的投資協定,加強對我國企業的權益的保護,推進與沿線國家自貿協定的簽署,構建符合各地區特點滿足各國需求的自貿區網絡,使企業投資獲得利益最大化;第四,加強金融政策的支持保障,擴大人民幣在沿線區域的流通,加強以人民幣為支付和結算手段,可以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更好地利用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資金,加快對“一帶一路”地區項目貸款的審核,可以為企業投資帶來更大便利。

從企業方面來說,第一,有效識別投資機會,看清楚對外投資的動因,了解自身優勢,準確把握投資方向,一方面要了解自身所處行業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情況,有效把握市場的需求點與投資前景,另一方面要了解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對對外投資的機會進行全面的分析;第二,要看清并規避風險,避免項目周期過長使運營成本過高,加大投資的風險,地區局勢的不穩定,地方政策對項目的影響,是企業在進行投資之前必須要深度預估的,尤其是不同國家對于投資和企業運營的法律、政策等先關規定存在很大差異,必須事先深入研究這些差異,防止在投資經營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煩,還有一些難以預估的政治風險,比如政局動蕩、反華思潮等,這些也是在進行對外投資決策時需要考慮的;第三,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盡快適應新環境,對于投資中出現的新問題要有新對策,靈活應對。

參考文獻:

[1]聶娜.中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對外投資風險來源及防范機制[J].當代經濟管理,2016(09).

[2]張敏,王佳濤,陳致朋.“一帶一路”機遇期企業對外投資戰略探究[J].特區經濟,2015(09).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

猜你喜歡
對外投資動因一帶一路
課程思政的動因、理路以及堵點治理
創造與替代:對外投資與本地就業關系研究
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產生的原因與對策探究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邁過海外風險
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研究
企業對外投資與跨國經營問題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的風險度量及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