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公務員心理成長與健康建設的反腐意義

2017-01-09 13:57馬勇
辦公室業務 2016年11期
關鍵詞:反腐公務員心理健康

馬勇

【摘要】我國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體制的競爭性及其晉升通道的有限性,以及公務員個體本身心理素質及心理成長不夠完善等內外兩方面因素導致的。本文在分析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針對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建設的途徑的建議,最后探討了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建設,以及其心理成長的反腐意義。

【關鍵詞】公務員;心理健康;心理成長;反腐

一、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

國家公務員作為國家行政權力的實行者和國家行政指令的執行者,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非常大,同時,因為行政體制內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政府機構管理的信任危機,使其伴有較大的職業風險。由于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公務員與公務員群體內部競爭日益激烈,工作狀態也不再是所謂悠閑的“喝茶、看報”,繁重的工作負荷導致公務員面臨著日漸增長的工作壓力。與高負荷工作相伴的是晉升渠道狹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另外,多數公務員因工資水平不高而產生的家庭壓力。在這種多方壓力和沖突之下,這一群體心理健康狀況問題顯現。

二、公務員心理成長與健康建設途徑的建議

由于公務員承擔巨大的社會責任,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政府的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有著重要影響。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其工作效果、服務大眾的質量以及自己的生活幸福感。因此,針對公務員心理健康危機的現狀,非常有必要采取一些干預措施,幫助公務員群體進行心理健康建設,實現其心理成長,為其高效履行公共職責和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資本和心理保障。

(一)個人方面。1.更新觀念。公務員感覺到沉重的工作壓力,以及存在心理問題,需要并且應該得到及時的釋放、疏通和解決,否則日積月累,極可能會發展成心理疾病而不利于公務員的身心健康和工作進展。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心理咨詢還戴有“有色眼鏡”,認為“心理有病/變態”的人才需要看心理醫生,進行心理咨詢。公務員這一特殊群體因其身份的公眾性,可能對心理咨詢有著更沉重的心理負擔,也有很多人是礙于面子。因此,很少有公務員去主動解決心理問題,不敢去看心理醫生。因此,公務員群體需要及時更新觀念,了解心理健康概念及其標準,了解心理咨詢,了解現代社會下人們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正面認識和正視、面對心理健康問題。2.積極行動。在更新觀念,拋開思想和心理負擔之后,公務員群體應自覺、自主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尋找并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和輔導。3.自我成長。首先,通過自我學習和外部觀念輸入,納入正確的新觀念的同時不斷自我反省,發現并改變思維中已有的不合理的觀念。其次,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了解自我,了解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需求,也了解自己成長過程中未達成的心愿、未完成的情結,了解人格中不夠完善之處。

(二)政府方面。1.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課程。定期/不定期地舉辦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講解并普及心理健康標準及相關知識,化解公務員群體的心理負擔,讓其對心理健康、心理咨詢有正確的認識。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像學校一樣,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課程,通過課程的講解、活動與交流,緩解公務員群體的工作壓力,建立和諧的工作關系。2.EAP(員工幫助計劃)。EAP,最早在西方國家的企業中實施,旨在通過多種途徑或者形式,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組織中的工作業績。針對公務員群體日益加重的心理危機,也可采取EAP形式,例如為公務員設立心理咨詢、放松室、發泄室、為公務員及其家庭成員制定健康研修計劃和增進健康的方案等。在進行EAP之前,需要做的是,擴充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隊伍數量,規范和提升其職業技能、專業化水平和科研修養。

三、公務員心理成長與整合的反腐意義

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健康建設及其個人心理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微觀層面來看,公務員身心和諧,心理健康舒適,會提升其工作效率,增強工作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

其次,從宏觀層面來看,意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公務員的主觀幸福感增強,會反哺其工作態度、工作耐心以及服務質量,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第二,公務員個人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長,對于社會和政府的廉政建設亦有重大助益。

腐敗,是個體將國家賦予的公權利用于謀取私利的一種非法行為。近年來我國反腐力度逐漸加大,并且卓有成效。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社會腐敗現象的土壤依然沒有被鏟除。

有針對腐敗犯罪人員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腐敗犯罪人員的心理風格不健全,其心理動力風格歪曲,且動力性過強,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念,存在著不合理觀點、不合理的期待以及貪婪性的欲望。

因此,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實踐工作中,不能忽視這一主體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一因素。關注公務員群體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注重主體的內部疏通,用心理學方法解決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

預防腐敗犯罪,可以從主體的心理制動風格著手,加強信念教育,提升制動力量;重視心理分析,發現公務員群體主要心理的發展過程,主要且重要的社會經歷,挖掘并疏通其背后所壓抑的“情結”或“陰影”,減少甚至排除其對生活和工作的消極影響,最終促進人格的不斷完善,實現“制動”力量的合理釋放。堅持優化行政環境,規范職務行為,使國家公職人員形成健全的心理風格,達到預防腐敗犯罪的目的。努力培養公務員群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從源頭預防腐敗現象,有利于各層級開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推進。

【參考文獻】

[1]閆凌云.河北省中青年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2.

[2]徐明政.公務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08(12):49-51.

猜你喜歡
反腐公務員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5+2”“白+黑”是否應鼓勵?
中國經濟不存在“東北化”可能
反腐報道娛樂化之憂
官員勿被“權力”扭曲心理綁架
官員“棄實就虛”的奧秘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