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機制探究

2017-01-10 00:26張文超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協同創新思政工作

張文超

摘 要: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主體、內容、方法等因素在協同配合、信息共享、有效銜接上仍存在一些壁壘,致使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受限。結合協同創新理論,探究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融合統一的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機制非常必要。

關鍵詞:協同創新;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

2013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立完善黨委統一領導、專門部門負責、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2014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強調要“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高校師德建設工作機制”。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進一步得以理順。但由于長期的工作慣性,教師思政工作的主體、內容、方法等因素在協同配合、信息共享、有效銜接上仍存在一些壁壘,致使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受限。如何使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從相對獨立走向相互融合,從分散封閉走向日益開放,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融合統一的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機制尤為重要。

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困境分析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意味著人的本質受社會關系制約。高校青年教師和其他社會群體一樣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環境,即處在開放、多元、虛擬與現實共存的復雜社會關系之中。調研發現:青年教師思政工作收效不明顯,主要在于沒有將青年教師放在社會大環境中,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內外的體制機制存在一定封閉性,各個主體缺乏協同觀念,進而影響了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具體表現在:

一是從內部協同性來看,一些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在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缺少明確分工,職責不清晰,黨群組織和行政職能部門的配合不夠,沒有形成校內外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完善體系和有效合力。在校內保障機制建設上,被訪對象認為,由于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缺乏硬性指標,一些高校對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非常重視,而抓黨建和思政工作特別是抓好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力度不夠大、辦法不夠多,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導致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各種保障措施難以落實到位、長效工作機制難以形成、協同工作的合力不夠。

二是在校外合力問題上,被訪對象普遍反映青年教師的許多思想問題是由收入、住房和個人發展等實際問題引起的,僅靠學校力量難以解決,需要得到黨和政府及全社會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各地黨委組織、宣傳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檢查督促,有效解決青年教師在成長發展、工作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以此推進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開展,逐步形成青年教師思政工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青年教師思政工作開展的規范化、經?;涂茖W化有待加強。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不同學科團隊工作的力度和成效呈現出一定的差異,亟須建立一套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科學運行、評價和激勵機制。

協同創新理論與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內在關聯

“協同”一詞源于協同學,原義指在一定結構中,諸要素在“普通規律支配下有序的、自組織的集體行為”。協同創新理論是由系統學發展而來的協同學與創新理論的結合,為研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復雜系統由無序到有序的協同變化規律提供了新視角與新方法。協同創新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員彼得·葛洛提出:“協同創新就是由自我激勵的人員所組成的網絡小組形成集體愿景,借助網絡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狀況,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協同創新能夠突破學科、系統行業的壁壘,打破部門、區域的限制,促進“思想、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實現科技資源共享,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深化。

一是協同創新的特性符合青年教師思政工作需要。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體系與協同創新系統組織一樣具有自主、整合、開放、動態性。利用協同創新理論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體系的各要素進行整合、協同,建立深度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創新思政工作體制、內容、形式、方法,可以產生單個思政教育要素或多個思政教育要素簡單疊加所不能達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對思政教育資源、人力、信息、知識進行共享,優化資源配置,發揮最佳效能。

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需要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協同創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需要全面和諧的社會關系,需要全面的教育。在思政教育面臨越來越復雜、開放的國際、國內環境的形勢下,人的發展受到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出現一部分人價值觀多元化、理想信念不堅定、道德失范等現象。如何通過思政工作塑造人的本質,使青年教師在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方面符合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時又能促進教師個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高校教師思政工作的使命和目標。然而,這僅靠宣傳部或其他任何一個單位是遠遠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需要內部各個要素乃至整個社會的協同創新來提高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路徑

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的關鍵是體制機制創新?!皺C制是指社會有機體各部分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睓C制的作用機理是通過一定的運作方式,使系統中各子系統協調運行,進而使系統發揮更好的整體性作用。

一是構建協同創新育人機制。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核心任務是育人,引導青年教師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青年教師思政工作不是某一個部門所能獨立承擔的。一個成熟的協同創新育人機制,應該是學校相關部門、各領域專業教師、大學生群體之間的協同創新機制,是學校的師資管理、課程設置、就業政策上的協同創新機制,是青年教師理論武裝和社會實踐上的協同創新機制,是高校及相關思政教育部門、企業單位的協同創新機制,是高校、社會、家庭之間的協同創新機制。

二是健全青年教師從事德育專題科學研究制度。協同推進教書與育人的關系,使教師回歸教育本身,是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的關鍵。很多高校都實施了青年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或班主任制度,思政工作或教務、科研等業務部門應站在學校高度,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全校范圍各學科之間的學生德育研究,發現新問題,研究新情況。這樣將各教學部門帶動起來,把思政工作與其他教學單位、管理單位、基層黨團組織、社會服務工作結合起來,同時部署,同時研究,做到協同貫徹,統一落實,提高效率。

三是建立輿情研判制度,營造正面的輿論氛圍。高校是高級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也是活躍的思想、多元的觀念以及各種社會思潮交匯之處。建立輿情研判制度,制定掌握輿情的程序,可以掌握當下青年教師的思政狀況,及時發現敏感問題,為思政工作提供目標。輿情收集可以通過校長下午茶、校長信箱、教師座談等途徑獲得,但最為關鍵的是發揮教研室、部門工會、黨總支、黨支部等基層組織的協同力量。

本文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專項課題“基于協同創新理論的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探究”(課題編號:JGWXJCZX201506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德]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2]趙理文.制度、體制、機制的區分及其對改革開放的方法論意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9(5).

(作者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陳 栓]

猜你喜歡
高校青年教師協同創新思政工作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責任感的結構與特點探究
高校青年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實證研究
關于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國企企業文化和思政工作實現融合的有效方法與途徑探究
宣傳工作對事業單位思政工作的探討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