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配合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35例療效觀察

2017-01-11 15:24黃斌李啟朧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艾灸針刺

黃斌 李啟朧

【摘 要】 目的:觀察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的療效。方法:選取70例初次周圍性面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普通針刺治療,觀察組采用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治療,兩組的常規西醫治療相同。對比兩組療效及面部神經功能評分。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4%,高于對照組的8286%;觀察組面部神經功能評分為(6950±1750)分,優于對照組的(4550±1550)分,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運用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療效較好,患者面部神經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艾灸;針刺;周圍性面癱;面神經評分

【中圖分類號】R2458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3-0129-02

為了觀察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的治療效果,筆者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初次周圍性面癱患者納入研究,觀察其療效及面部神經功能評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初次周圍性面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425±25)歲,發病時間 1~3d,平均發病時間(12±05)d;觀察組男 19 例,女16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435±20)歲,發病時間1~4d,平均發病時間(15±0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普通針刺方法及常規西醫治療同觀察組相同。西藥治療包括使用地塞米松和維生素治療,地塞米松(天津天藥藥業,規格:075mg,批號:國藥準字H12020686)給藥方式為5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滴注,持續用藥1周。維生素予正常劑量,同時進行抗病毒治療,靜脈滴注利巴韋林。連續給藥1~2周,持續治療2周到1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方法,具體如下。①普通針刺:以局部取穴,同時輔以循經遠道取穴方式,圍繞手、足陽明經的穴位(患側陽白、攢竹透魚腰、承泣、顴髎、下關、迎香、地倉、頰車、人中等穴和雙側風池、翳風、合谷及外關穴)施針[1]。從面部穴位選5個+非面部穴位3個(或2個)交替施針,前穴位直刺05~08cm(28號毫針),后穴位直刺 08~12cm(30 號毫針)。對處于急性期的患者,選用施針的面部穴位不宜過多,且需要進行淺刺。同時注意消毒,施針者右手持毫針捻轉行針至患者得氣后,留針約30min。②艾灸:選穴:患側面部穴位翳風、頰車、地倉、合谷、陽白。懸灸法: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感為度;選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min,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1~2次,7~10次為1個療程;此法可在醫院接受醫生治療,亦可教會患者家屬在家中自行治療,如其在家中自行治療,囑其必須注意安全,避免燙傷患者;面癱早期,應重灸翳風穴,懸灸時間最好在30min以上為佳,中后期或氣虛者,可重灸足三里、神闕穴以提氣補氣,促進恢復;治療期間應避免進食寒涼生冷之品,并且慎起居,避風寒。

13 評價標準 ①療效(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痊愈:(主觀感覺)面部表情無異常(眼瞼閉合,鼓腮無異常,雙側額紋、鼻唇溝均正常(對稱));顯效:外觀無異常,且無明顯不適感,但存在輕度不對稱(面部有動作時);有效:感覺好轉,眼瞼可閉合;遺留口角歪斜,改善輕微;無效:均未改善(感覺、癥狀以及體征)。②面部神經功能癥狀評分。以House-Brack-mann《面神經功能癥狀積分表》的相關內容治療前后對患者癥狀評分。從鼻唇溝、頰部、口角、面部痙攣等靜息對稱角度以及角膜暴露寬度、皺眉、撅嘴、大笑等面神經功能指數進行評分[3],完全正常為61~80分,正常為41~60分,癱瘓為20~4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為9714%,對照組總有效為8286%,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面部神經功能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后,兩組的面部神經功能均改善明顯,對照組面部神經功能癥狀評分(4550±1550)分,觀察組患者面部神經功能癥狀評分(6950±1750)分,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周圍性面癱,即“口眼歪斜”。該病癥見于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發病季節比較明顯(多發于春秋兩季)[4]。周圍性面癱發病并無先兆,以突發面部麻木、病側面部肌肉松馳、口眼歪向健側為主癥。研究發現,機體正氣不足,顏面脈絡空虛,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絡脈,痹阻氣血,筋脈失養,面肌縱緩不收,會形成周圍性面癱癥狀。在現代醫學中,該病癥屬于面神經麻痹范疇,其恢復情況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例如,脫髓鞘型可完全恢復;軸索退行性變恢復遲緩。另外,由于頑固性面癱多為軸索損害,因而,其恢復過程比較長,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

由于周圍性面癱的起病原因為風寒阻絡,外邪襲絡,血脈瘀阻等,因此,所采用的治療方法是艾灸配合普通針刺治療。其中,艾灸可達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風散寒的目的[5]。此治療方式療效顯著。本次研究將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8286%。另外,對比兩組患者的面部神經功能評分,觀察組(6950±1750)分高于對照組(4550±1550)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的療效非常顯著。另外,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注意指導患者日常注意事項(避免風寒、灰塵侵入等)。

綜上所述,艾灸聯合普通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療效較好,患者面部神經功能改善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施煒岑,張明波.艾灸、牽正散聯合針刺治療初次周圍性面癱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6,30(04):103-105.

[2]劉昕.針刺聯合牽正散治療周圍性面癱19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03):101-102.

[3]王玲. 針刺配合艾灸治療周圍性面癱43例臨床觀察[J]. 內蒙古中醫藥,2010,23:54-55.

[4]陳竣海,張晨靜,李開平,等.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06):1036-1038.

[5]車艷華,王艷梅. 針刺配合艾灸治療周圍性面癱41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06:42.

(編輯:穆麗華)

猜你喜歡
周圍性面癱艾灸針刺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輔助器
談針刺“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針藥結合辨證治療68例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療尿潴留50例
針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療落枕的療效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