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互動的幾點體會

2017-01-11 21:40張德寶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年12期
關鍵詞:有效互動語文教學

【摘 要】“將課堂讓位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的合作學習逐漸在教學中占據主流位置,也成為課堂教學生命力的源泉。教師應借助于各種途徑,與學生進行雙向溝通,讓學生通過合作中的觀察和體驗、交流來獲得認知上的提升,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互動;幾點體會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師“一言堂”、過分強調知識灌輸和單純傳授知識的特點,而對于學生的接受興趣則考慮較少,不利于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水平。而要提高課堂效率,光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有效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更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換言之,教學中少不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本文就語文課堂如何用好互動式教學方法,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小學生的價值取向,需要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寬松和諧的人際氛圍。良好的合作氛圍,能讓每一名學生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品味到成功的喜悅,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習較好的學生會譏笑領悟較慢的學生,甚至是冷嘲熱諷。這樣很容易挫傷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人格自尊,合作學習的氛圍往往會遭到破壞。針對這種狀況,必須創設民主平等的討論氛圍,構建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學會尊重、幫助別人,樂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不盲從,并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師要適時變換角色,參與其學習、合作、交流,做一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讓學生樹立“我與大家”、“我與集體”的觀念。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潛能就會像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他就有多“大”。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讓小組內成員發揮群體優勢,團結協作,小組成員會充分認識到每個人的重要性,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例如:在教學《跳水》一課時,我把學生按6 人一組分成8個小組,就“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孩子都會說些什么?”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每小組組長1人,負責本小組組織管理工作及小組成員的分工;記錄員1人,負責本小組的討論情況記錄;提問者1名,負責討論問題的提出;匯報員3人,分別扮演船長、水手、孩子的角色,負責將小組討論情況及結果分角色在班上作具體匯報。在這一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每人都有具體的分工,每人都承擔了重要的職責,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一分子,他們的潛能都得到了發揮,個性都得到了張揚,。小組成員之間良好的相互協作、配合使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

二、參與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確立

通過對重難點的討論和對不同意見的分析,學生主動向教師進行即時反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實現多向互動。這一過程是由“我要學”向“我會學”的轉化。如: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文章時,由于里面的觀點深奧抽象,學生理解較為困難,故上課之初,課堂氣氛拘謹。于是我就從作者初次見“爬山虎”的特點談起,引導學生了解爬山虎帶給作者感受,并從中把爬山虎和葉圣陶老先生聯系起來,從而很自然地過渡到文章中的觀點。學生在課堂上慢慢地放開來,積極地進行探討,暢所欲言,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起來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保障,讓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組織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生只有通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才能主動地為新知的構建提供心理上的準備,才能具備不盲從權威的優秀品質,才能培養創新的意識。

二是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習慣。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培養學生交流表達的習慣?!稑藴省分赋觯鹤尅皩W生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景,給學生說的機會,讓他們在小組里說,在班上交流匯報,甚至辯論,大膽地匯報自己的思路與見解。

三是培養他們善于傾聽的習慣。把聽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發言。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對別人的尊重,是一種禮儀。

四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習慣?!白鲞^了就記住了”,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讓學生養成敢于動手、善于動手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購物講價》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分小組擺在“玩具柜”、“文具柜”、“用品柜”中,再現商店的擺設,然后要求各組分工(顧客和售貨員),要求“顧客”每人要買一件物品,“售貨員”要熱情待客,比比看,誰買的最便宜,再說說購物所得。這樣學生角色意識得到發展,參與興趣很濃,交際更為活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五是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習慣。眾所周知,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要有所學,有所獲,有所發現,就得思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有伴隨積極活躍的思維,才會產生疑問,只有通過疑問才能激發閱讀、思考,“疑”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因此,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不斷質疑并釋疑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使其主動探求知識。所以,我在教學時經常這樣對學生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要問的嗎?”“你讀懂了哪些?還有什么問題嗎?”同時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應給予耐心的回答,視情況或在課堂上討論,或課后單獨講解,或由其他學生回答或由教師親自解答。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打破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模式,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進行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全方位的對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互動教學”。

【參考文獻】

[1]趙俊.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探索與思考[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作者簡介】

張德寶,中專學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

猜你喜歡
有效互動語文教學
問題導引下的課堂有效互動內涵與特征
讓互動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綻放
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