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初探

2017-01-12 14:19宋桂榮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年11期
關鍵詞:教研三角形分數

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搞好了概念教學,就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有關數學概念,也就能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筆者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談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巧妙地引入有關概念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選用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具體事例相聯系,巧妙地引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引起他們的求知欲。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節時,是這樣引入的:出示兩個餅。引導學生思考:把這兩個同樣的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多少個餅?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知識,能很快回答。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思考,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一個餅平均分成3份呢?4份呢?這些來自生活的實際問題,雖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靠已有知識是無法回答的,于是產生了渴求新知的心理。我再因勢利導,指出新課內容一分數。這樣引入概念,自然而不顯唐突,學生感到是一種需要,因而更加認真地投入到分數概念的學習之中。

二、在現實背景中,感悟概念,理解概念

概念教學一般應遵循“從生活中來——抽象成數學模型——到生活中去”這樣一個過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初步學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進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質。北師大教材十分注重數學與現實的聯系,設計了許多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有數學價值的情境,這為我們的概念教學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1.在交流中,感悟百分數的意義。

在學生體會了百分數的必要性,明白了讀寫法之后,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每個情境中百分數的意義。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生:把全校學生平均分成100份,男生占其中的52份。師引導:這位同學是從分數的意義來理解的,看來百分數和分?數在這點是相同的,都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生:男生人數占52%。

師追問:男生人數占誰的52%呢?

生:假如全校學生共有100人,約有52人是男生。師追問:那是不是可以說解一學校的男生就只有52人?生:當然不是,每100人中,約有男生52人。師追問:哦?誰還可以說得更具體一點?

生:如果全校學生有200人,約有男生2×52=104人。如果有500人,約有男生(5×52)人。

師引導:照這樣說下去,你可以把所有的情況都說完嗎?仔細?

想一想,用怎樣的一句話說可以簡單地說出男生人數和全校人數之間的關系?像這樣,引導學生對每一個百分數的意義都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才能進行科學的抽象,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本質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在比較中,理解百分數的內涵。

前面學生通過交流,基本上可以說出每個百分數的意義,但此時并不等于學生已經牢固掌握,切實理解了概念,還需要及時引導學生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對比,分類,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本質區別。

“百分數”是這樣下定義的:像22%,28%,117.5%……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定義的描述很簡單,但真正理解起來卻并非易事。百分數在分數的概念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內涵:分母是100,要表示兩個數相比的關系。

三、重視學生動手操作來幫助理解概念

小學生獲取有關的數學概念依賴于自己適當的經驗。以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相關概念,又有利于構建有關概念。例如數學“年、月、日”時,我安排了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已準備好的年歷卡上去查找:一年有多少個月?每一月各是多少天?學生會很快找出一年有12個月。但每月多少天還得慢慢認真地去看,我就讓學生分別說出每一年中是30天的有哪幾個月,有31個天的是哪幾個月,余下一個月2月份,有的同學說是28天,有的同學說是29天,爭論不休。我就順勢引出每一年的年份數去除以4,看有無余數,如果沒有余數的便是閏年,那一年的二月學生能找到是29天,有余數的便是平年,二月是28天。但為了更準確地掌握閏年、平年的推算方法,我又馬上讓學生動手計算1900年和2000年各是什么年,學生會誤解成都是閏年。我再讓他們對照實際的年歷,發現1900年不是閏年,從而又自然引出年份數是整百年的,要用400去除,如果沒有余數那一年才是閏年。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更牢固地記在心里,教學效果也很明顯。

四、要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逐步形成概念

學生完成有關數學概念的表象是重要的環節,學生的學具操作活動常常是形成有關概念的表象就形成了概念。因為學生要形成有關的概念,還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層次上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質特征,抽取事物的本質特征,以形成有關概念。比如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當學生對分數建立較清晰的表象時,我通過導語提問,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比較,讓學生在更高層次上進行分析、綜合,進而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抽象為單位“l”,將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分數的本質屬性綜合起來,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較好地構建了分數的概念。

五、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逐步掌握概念

新概念學了以后,學生的掌握情況還需教師的正確引導,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地反復多次,他們才會鞏固這些知識。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通過有關概念的具體運用,加深理解,并達到掌握概念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后,為了強調概念中的“圍成”而不是組成,我讓學生觀察小黑板上出示的以下圖形:……請找出它們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學生通過仔細查找,會發覺“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除了三角形外,還可以組成其他不同形狀的圖形。這樣,學生通過練習,能較牢固地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學習效果會大大增強。

【作者簡介】

宋桂榮,女,漢族,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

猜你喜歡
教研三角形分數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分數的由來
無限循環小數化為分數的反思
可怕的分數
三角形,不扭腰
算分數
三角形表演秀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畫一畫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