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檢委會決策質量的路徑探究

2017-01-14 01:27竇國慶沙帥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4期

竇國慶+沙帥

摘 要 檢委會作為檢察機關內部決策機構,對本院重大疑難案件和重要檢察工作進行決策和指導,其決策質量受到多種因素的響,如檢委會專門機構的設立情況及其作用發揮如何,檢委會各流程進行是否順暢,決策結果能否充分反映委員意見等,面對檢察工作中大量涌現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進一步強化各項措施,有效提升基層檢委會決策質量,推動檢察機關監督能力不斷增強,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 檢委會 決策質量 工作職能

作者簡介:竇國慶、沙帥,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092

一、提升檢委會決策質量的原因分析

檢委會在其職權范圍內,通過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提升決策質量,能夠有效推動檢察權依法運行,維護憲法、法律的有效實施,為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保駕護航,同時,這亦是檢委會自身不斷自我完善,推動我國檢察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國檢委會制度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的內在要求

權利義務始終是相伴相隨的,當某一部門依法享有某項職權的同時,自然也對應著相應的職責和義務,這種義務首先就是體現在對能力的要求上。具備與權力相匹配的能力,是確保權力正確行使,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一項前提。檢委會作為檢察部門決策機構,掌握著一定的決策權,同樣要求檢委會委員具備相應的能力,確保決策的質量與水準,唯如此才能使檢委會自身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為確保檢委會決策質量,正確行使決策權,就要不斷響應黨的十八大對提升司法實踐工作能力的要求,積極加強檢委會委員決策能力建設和檢委會自身建設,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法律監督能力和自身監督能力,努力構建起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和 公正執法的法治環境。

(二)維護司法公正,體現公平正義的必然之選

我國檢察機關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部門,唯有切實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增強執法能力,確保執法質量,從而不斷具備起與社會需求相吻合的司法能力和水準,才能在實踐中確保憲法和法律的貫徹與落實,推動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由理念轉化為現實,根據這一要求,檢委會工作同樣需要扎根于實踐,不斷增強自身決策能力與質量,充分發揮對檢察工作的決策與指導功能,唯如此,才能真正契合憲法對檢察機關的性質定位,契合檢察工作的自身規律,有效發揮檢察部門自身監督職能,真正為保障司法公正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發揮應有之用。

(三)實現檢察事業進步、社會向前發展的應有之義

我國經濟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多元,這一方面體現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造成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涌現,在這種大的環境背景下,我國檢察事業同時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為了更好地貫徹科學發展理念,推動檢察工作出成績、上水平,為建設平安社會保駕護航,就必須切實樹立服務大局觀念,積極融入社會建設全局,推動法律監督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檢委會在履行工作職能、做出各項決策部署時,要力求提升決策水準,確保決策質量,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在新形勢下推動各項檢察工作不斷上水平,真正為嚴懲犯罪,確保建立安定有序的大環境奉獻力量;為化解矛盾,調節節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奉獻力量;為懲治職務犯罪,推進公正廉潔執法奉獻力量。

二、影響檢委會決策質量提升的因素探究

檢委會工作的重要性日趨凸顯,近年來,檢察機關在檢委會工作機構設置、隊伍素質調整和工作流程規范等各環節都進行了著力改進和完善,推動檢委會決策質量不斷上升,但同時應看到,檢委會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著其決策職能的進一步發揮。

(一)檢委會辦事機構的設立不夠健全

為及時優質地服務檢委會日常工作,檢委會辦公室的設立應當是一種必然性的要求,然而,實踐中檢委會辦公室往往掛是掛靠其他科室而設立,檢委會日常工作反倒成了“兼職”性質,更有甚者,在某些檢察機關內部,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立相應的檢委會辦公室,由于上述因素,導致缺乏足夠的人員配置從事專門檢委會日常服務工作,導致檢委會提交議題缺乏充分的會前審查和過濾,無形中增加了檢委會的決策負擔,影響了決策質量,同時,因缺乏專門的辦事機構和工作人員,檢委會在實踐操作中還面臨著一些其他問題,如檢委會決議不能有效滴被督促和落實,導致流于形式,再者,受人員力量所限,檢察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無法及時向檢委會委員進行反饋,可能導致檢委會決策不能吻合實際,影響決策效果,同時,檢委會委員需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最新的國家法律政策、司法解釋和其他業務性材料,確保知識理論的及時跟進,但此時,在對相關材料的整理收集上就顯得力不從心。

(二)審議權限和審議范圍有待進一步明確

檢委會作為決策機構,應當對權限內各類議題進行全面審議,以有效履行、發揮自身職能,但實踐中,檢委會在審議范圍上多偏重于案件類議題的審議,對事項類議題審議較少,且對案件的審議也多集中在一些程序性案件上,對一些真正疑難復雜的案件審議較少,上述問題的產生固然有逃避責任之嫌,但也與檢委會權限劃分不清,與院黨組、檢察長辦公會和院務會之間存在職能交叉有關。同時,對提交檢委會審議的案件,標準也尚未完全明確,《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都曾規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應交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但就“重大案件”而言,《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議事和工作規則》將之規定為“重大社會影響、重大意見分歧、抗訴類、復議類等案件”,在對部分案件的鑒別指導上仍顯模糊,導致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難,同樣,在對“其他重大問題”的規范上,2009 年 《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議事和工作規則》第3條概括為九個方面,基本涵蓋了檢察工作面臨的所有重大問題,但因院黨組、院務會等部門與檢委會權限區分不明,并逐漸將規定中涉及全局性和一般性的事務劃歸己管,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檢委會的決策范圍。

(三)決策結果不能充分反映委員意見

為避免檢察長因先行陳辭而對其他委員獨立發表意見產生負面影響,《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議事和工作規則》第18條對委員就議題表決發言的順序進行了明確規范,這對委員充分表達自身看法,推動決議更好體現集體智慧和工作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盡管如此,該規定仍有不夠完善之處,首先,在按次序發表意見的表決方式中,集體討論難以充分展開,尤其在對復雜疑難案件或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時,各委員之間可能無法形成一致認識,由于每位委員只有一次發表意見的機會,若意見發表在前的委員其意見被后面的委員所否定,則沒有機會再次陳述和辯解。其次,在這種按次序進行的表決方式下,很難形成體現檢委會整體意志的最終決議。在實際工作中,檢委會對重大疑難案件展開討論時,委員們往往只對案件本身存在的部分疑點和分歧表達看法,對全案從整體上如何處理則很少有意見提出,這種結果導致檢察長在最后就全案進行總結性發言時,其所提決議反映的可能僅僅只是少數委員的意見。在對規范性文件的表決上,由于委員們在進行審議時往往只對文件的必要性或其中某項條款的設置、內容乃至用語表達發表看法,因此就文件本身而言,無論最終是否被通過都難稱得上是集體的決議,尤其當文件會后再交由制定部門修改時,因缺乏對委員的意見征求程序,導致其內容可能和委員所提意見不相符合甚至截然相反,體現不出集體決策的效果。

三、完善檢委會決策質量的路徑探討

只有立足檢察工作實際,在充分發揚檢委會工作優越性的同時,針對性地采取各項措施,解決好檢委會在實際決策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推動檢委會決策體制、機制不斷走向創新,才能不斷推進檢委會工作更加科學規范,提升其在檢察機關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推動檢委會辦事機構設立并賦予其明確職能

檢委會辦事機構的設立有助于推動檢委會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具體配置上,辦事機構可隸屬于法律政策研究室或辦公室,以便于管理和開展工作,在人員安排上,應積極充實一批思想覺悟好、理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的干警人員。在履行職責方面,檢委會辦事機構要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同時,對上會議題認真做好會前把關,對某些案情簡單,無討論價值的議題進行過濾,對最終提交上會的議題做好疑難點分析、提煉,擬定審查意見,為會議決策提供借鑒,同時,為保障委員們在做出決策時充分了解案情,正確運用相關法律法規,還應于會議召開前3到5日內及時將有其中有參考價值的資料提交給委員,為委員決策提供充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檢委會辦公室在檢委會對議題做出決策后,要嚴格做好執行監督工作,加大對執行部門督辦力度,要求其及時提交執行情況反饋并定期向檢委會進行報告。在督辦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應第一時間向檢委會做出匯報,待其做出決定后即通知相關部門加以整改,整改不力者還應制定相應的責懲措施。

(二)對檢委會議題審議范圍和工作權限作進一步明確和劃分

為充分利用司法資源,集中有效發揮檢委會審議決策職能,檢委會在案件審議方面,可僅將重大案件納入討論范圍, 重大案件又分為普通重大案件和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案件兩類,普通重大案件的界定是一個動態過程,應結合相關法律,立足檢察實踐明確其范疇;重大社會影響力的案件,其范圍主要包括涉眾案件、黑社會性質案件、危害國家犯罪案件、涉外涉港澳臺人員犯罪案件等,對此類案件進行界定時尤其要注意兩點,一是案件性質是否嚴重,二是產生的影響重大與否。由于這類案件慣常具有的強大影響力,往往會涉及到轄區內的社會穩定問題,故需引起高度重視,及時提交檢委會進行研究和處理。在檢委會權限劃分上,要明確其與院黨組、檢察長辦公會、院務會在職能上的區分,與這些機構相比,檢委會更側重于檢察業務決策和指導方面的工作,委員一般由檢察長等院領導、專委和其他部分業務骨干人員組成,所議議題往往涉及檢察機關發展全局,對檢察工作有著長遠的影響力。只有嚴格區分檢委會與其他決策機構的權能界限,做到并行不悖,才能真正明確檢委會決策范圍,提升決策質量,使其工作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通過規范決策過程推動檢委會決策真正體現委員意志

為便于議題被充分吸收、理解,在審議流程上課分為討論、表決兩項環節,在討論階段,委員可就議題展開充分探討,提出問題、發表看法,必要時還可展開辯論,發言過程不受職位高低和先后次序的限制。委員若對議題存在疑問可及時向案件承辦人或起草人進行詢問并獲得答復。需注意的是,在討論過程中檢察長應避免發表表態性看法,以防止對其他委員意見產生影響。在表決環節,對議題的主要方面要逐一表決,使決策更加全面、科學。對重大案件的表決,應對案件涉及的主要問題,如犯罪事實認定、觸犯何種罪名、當事人有無加重減輕情節等等,一一做出決定,確保最終決議符合案情實際。對規范性文件的表決亦是如此,先討論制定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若委員基本對此持肯定態度,接下來再對文件條款逐個研究、表態。如果文件原則上獲得通過,但委員同時又對其中某些條款提出修改意見的,主持人可據此提出新方案,由委員再次研究決定。如果方案暫時無法在會議期間提出,可將委員意見作為保留,會后由檢委會辦公室協同承辦部門再行制定,待檢察長批準后,再次送交檢委會審議,直至最后滿意為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