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教地理課程中環境道德教育研究

2017-01-14 01:44陳榮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4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道德人類

摘 要 職教地理課程中環境道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環境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道德素養、改變生活理念。當前職業教育的學生的環境道德意識比較薄弱,應結合課堂教學及課外地理活動來響應習總書記的“三愛三節”等號召,加強學生的環境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素養,從而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 地理 職業教育 環境道德教育

作者簡介:陳榮,鹽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14

職業教育在讓學生學好職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加強文化素質及思想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其中環境道德教育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道德素養、改變生活理念,在職業教育中需加強學生的環境道德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環境道德的內涵和重要性

“環境道德”是21世紀人們應有的覺悟和道德,是處理人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之間關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因為人類的生產發展帶來了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問題,通過人們的不斷反思,這些演變成了環境道德問題。

人類與環境、資源等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資源、環境,在滿足自身需求時不可隨意浪費破壞,否則將影響到自身以及未來人的需求。人類只有在認真對待地球上的其他成員,尊重它們自身的規律,協調好人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才能和諧相處。因人類活動引起生態環境失衡的狀態例如當人類從地球上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其本身的再生速度,或者污染物質的排放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時,便出現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一系列的影響,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而對環境問題的解決往往表現為“政府依賴型”——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職責,而非個人的義務。因此許多人在希望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時,卻很少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

環境道德教育,對日常生活教育都有一定的貢獻。人人都應意識到他們個人的決定可能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對個人的言行有所要求,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學校期間是人們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努力促進國民自覺的環保意識與環境道德素質的養成,就離不開學校期間的教育引導,這關系到整個民族未來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水平,影響到國家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二、當前職教環境道德教育的現狀

(一)職校地理教學的困境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能夠為社會輸入第一批建設性人才,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認真貫徹黨對職業教育的指導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地理研究的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會處理人類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學校推行環境道德教育時,教學地理是培養環境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當前的職業教育中,學校管理者、教師及學生對非專業課都不予以重視,有些專業每周一個課時,更甚者不開設地理及相關課程,地理教學都無法實施,更談不上開展環境道德教育。

(二)學生環境道德現狀不容樂觀

環境道德是職校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學校教育應重視環境道德教育。當下學生的環境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對環境保護缺乏認識或認識不到位,環境道德意識淡薄,很多學生并不是完全不懂環境知識,主要的問題在于知行不一,不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如亂扔垃圾、浪費水電糧食、習慣性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現象,環境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三、職教地理課程中進行環境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課堂教學內容中滲透環境道德教育

環境道德教育的實施主要仍是依賴于地理課堂教學,結合課本內容及國情地理、鄉土地理、新聞地理,不僅要構成學生的環境知識系統,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及形式實施有效環境道德教育。

1.課本內容融入環境道德教育:

現下地理教材的諸多教學內容都與環境教育的內容不謀而合,地理課程西先是談“天”,然后說“地”,引入探究地理的研究對象即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地球表層,如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然后探究人類生活和生產影響形成的人文環境,如城市、交通等,最后綜合分析人類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協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提出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地理教材中始終貫穿著豐富的環境道德教育素材,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環境道德教育。地理課本內容的教學最終應讓學生意識到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活動的區域,人類離不開環境。還有應該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發展要與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進行可持續發展,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的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建立起科學的人生觀、道德觀。

2.結合國情教育、鄉土地理和新聞地理進行地理教學,融入環境道德教育:

國情即某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基本情況,例如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科技,人口,政治等。從環境、資源以及人口等角度來綜合看我國國情,教師既應體現出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自然環境的多姿多彩,又能強調我國因人口眾多及綜合素質較低造成人均資源量少、資源破壞及浪費的實際情況,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污染等方面問題,讓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認識本國國情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環境道德教育的目的。

而鄉土地理把區域局限在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情況,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需要了解家鄉的基本情況包括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城市發展、工農業發展等,因此鄉土地理應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時都經歷城市化進程,城市數目不斷增多、城市地域不斷擴大、城市非農人口不斷增多。很多國家或地區都容易出現過快城市化進程,城市環境急劇變化,再加上主要關注經濟效益,忽略生態環境,導致了諸多問題,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讓學生結合自己家鄉的自然人文環境的認識,感受家鄉隨自己成長的變化現象,進行環境道德教育,自覺做到保護好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地理課堂應該與時代同步,關注時事新聞,利用國際形勢、環境、資源等信息,進行環境道德教育,地理課本知識被鞏固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完成教學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同時,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二)改進課堂教學手段及方法,優化環境道德教育

職教學生在通過了九年義務教育后,環境知識體系已形成雛形,因此在職業學校里環境道德教育過程中不能靠講授法來單純的進行環境知識進一步教育,而要結合多種形式方法進行環境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對待環境,逐步形成環境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行為。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道德,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行為。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課堂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手段來區別于傳統講授法,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例如進行辯論賽或角色扮演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實現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在有關環境問題的活動過程中去認識環境問題、分析環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了提升自身的環境道德素養的目的。

(三)地理主題活動踐行環境道德教育

在學校教育階段,主題活動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能讓學生更緊密地實踐地理。

1.扎實開展實踐活動:

環境是我們“周邊”的環境,我們能夠感受到它。環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環境科學知識融匯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置身其中,能夠“耳濡目染”,切身感受。萬不可熟視無睹,應關注環境問題即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問題,每個人的行為會作用于環境,進而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們走出校園,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周邊環境,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資源環境現狀及未來的趨勢,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升華環境道德教育的目的。

2.適時組織專題教育活動:

利用各種契機,如關于環境的時事新聞,重要的環境保護日,主題活動月等,進行專題教育活動?,F下采用較為常見的主要有:

(1)將學校的主題活動的主題與環境教育相結合,例如“三愛三節”主題活動,提出“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此活動與環境道德教育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形式來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環境保護活動,如開展保護校園環境從我做起,不亂扔廢紙;廢物回收利用等實際活動增強學生的環境道德教育。

(2)利用國際上發生的嚴重的環境問題,開展專題探討。展示環境問題出現的圖片,直面刺激到學生神經,探究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熱情,踐行環境道德教育。

四、結語

在職教教育中,地理課程對學生環境道德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面臨很多的問題,我們通過多種途徑來實施環境道德教育,讓學生在校獲得技能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了自身的環境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桂君、許振文、王雪,等.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探討.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9(2).

[2]凌申.關于地理倫理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Z2).

[3]姚衛新.自主自為自律——地理學科培養學生環境道德意識、促進學生自能發展的思考.地理教育.2001(6).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道德人類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