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式手槍根據進膛痕跡判斷發射順序的研究

2017-01-14 01:55高興耀計琰翔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4期
關鍵詞:槍彈彈頭區分

高興耀+計琰翔

摘 要 本文闡述了54式手槍發射進膛痕跡形成的機理,并分析不同的因素對進膛痕跡形成的影響。在實驗部分對60枚51式7.62mm手槍彈進膛痕跡進行分槍分彈的細致分析,根據發射順序,研究彈頭的進膛痕跡,分析出這些痕跡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而可以由槍彈的彈頭進膛痕跡判斷子彈的發射順序。射擊的順序的判斷,可以更好地確定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以及現場重現、司法審判提供一定的依據,更有力地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提高破案率。

關鍵詞 54式手槍 彈頭 進膛痕跡 射擊順序

作者簡介:高興耀、計琰翔,江門市公安局蓬江分局,痕跡檢驗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痕跡檢驗。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27

一、實驗原理

(一)進膛痕跡形成機理

進膛痕跡,是指在進膛過程中形成的痕跡。是彈頭同槍支的槍管、機匣的導彈斜面及其上棱邊;節套固定銷上表面;槍管尾端面切口邊緣;彈膛內壁的突棱,凸點和定位口沿;槍機下表面前端突起;彈匣前側壁上端口沿等幾個部位,發生了印壓碰撞、摩擦、旋刮等不同機械作用而形成的。進膛痕跡包括槍機下表面痕跡、導彈斜面痕跡、膛內壁上表面痕跡、彈膛定位突起痕跡等。

(二)影響進膛痕跡變化的因素

1.槍彈上膛方式不同對進膛痕跡的影響:

如果槍膛內沒有子彈,射手手拉槍機或套筒把子彈裝入槍膛內與持續射擊時槍擊自動復進把下一發子彈推入槍膛,在這兩種情況下,子彈的速度和軌跡是不一樣的,這樣導致了磕碰痕跡的形態也會不一樣。手動上膛時,手拉動槍機后座速率比較小,槍機復進的速度主要來源于復進彈簧拉伸釋放的彈性勢能,所以照成的彈頭痕跡面積小而淺。而通過火藥氣體作用自動上膛時,槍機的后座速度比較快,槍機與機匣發生碰撞,機匣座給予槍機反作用力,槍機復進的速度來源于復進彈簧拉伸釋放的彈性勢能和機匣反作用產生的瞬間沖量,這樣照成的彈頭痕跡面積大而深。

2.推彈阻力對進膛痕跡的影響:

不同槍支的彈匣的托彈簧彈性系數不一樣,彈匣裝彈數量影響摩擦系數大小,從而導致待進槍彈在由彈倉被槍機推出所受阻力大小也會影響進膛痕跡。托彈簧彈性系數大,容彈量多,彈倉的摩擦系數大,槍彈與扣彈齒之間的壓力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越大,從而導致進彈速度減小,形成痕跡小而淺;反之,托彈簧彈性系數小,容彈量少,彈倉的摩擦系數小,槍彈與扣彈齒之間的壓力越小,產生的摩擦力也越小,進彈速度快,形成痕跡大而深。

(三)彈頭進膛痕跡區分射擊順序的理論分析

槍彈進膛速率的差異導致碰撞瞬間沖量大小不同,形成的進膛痕跡的形態也不同。而首發子彈是人工進彈,第二發開始自動進彈,靠火藥燃燒氣體膨脹迫使槍機后退、復進,然后上膛,這種靠火藥氣體的力量推彈進膛其速度遠遠大于手動推彈進膛,所以首發子彈彈頭進膛痕跡和以后發射的子彈彈頭在進膛痕跡的反映上肯定不同。同時槍支在連續射擊時,其彈匣內的子彈數量持續減少,使得托彈簧逐漸伸張,彈力相應逐漸減小,彈匣各部件對待進膛子彈的摩擦力也相應減小,導致每后一發子彈的進膛速度都快于前一發的速度,從而使得進膛痕跡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特征。以上兩點,為通過進膛痕跡區分射擊順序提供了理論依據。

1.磕碰痕跡區分射擊順序的理論分析:

導彈斜面痕跡是子彈彈頭頂部與槍管導彈斜面撞擊時形成的,54式手槍彈頭上平均離彈頂1.18mm的5時位或7時位處出現碰面痕,痕跡形狀為橢圓或者類圓形,痕跡面積大小平均為0.8mm€?.31mm。其痕跡的深淺和受力的大小有關,受力大則痕跡較深,受力小則痕跡淺,由此可以區分出其射擊順序。

2.弧形部磕線痕,磕眉痕區分射擊順序的理論分析:

槍彈進膛后,弧形部末端柱形上端與彈膛定位突起(上磕線痕)和斜肩(下磕線痕)撞擊時形成。位于6時處。距彈尖5.17mm-定位,距彈尖6.91mm-斜肩。橫向磕線狀6~9時位1.36€?.25mm 3~6時位1.3€?.9mm。根據其面積大小和表面深淺可以判斷受力輕重,面積大,痕跡深則彈頭進膛時受力大,反之則受力小,由此可以區分出其射擊順序。

二、實驗部分

(一)實驗器材

54式手槍10把,彈匣2個, 51式7.62mm手槍彈共140發;燈源一臺,南立體顯微鏡一臺;數碼照相機一臺,記錄用表格若干。

(二)實驗步驟

1.射擊彈殼的提取及編組:

本論文的實驗樣本在射擊靶場內進行收集,每一支槍分別進行3次裝彈射擊。對于第一把槍,第一次,往彈匣里面上一顆槍彈,上兩次膛,槍彈就會被拋出來。收集槍彈,用紙巾包好,記錄為第一發;再重復一次收好。第二次,往彈匣里上兩顆槍彈,上膛發射一顆,再上膛槍彈被拋出。收集包好并記錄為第二發;再重復一次。第三次,往彈匣里上三顆槍彈,上膛發射兩次,再次上膛,槍彈被拋出,收集包好并記錄為第三發;再重復一次。為了防止弄亂不同的槍支發射槍彈,把這把槍發射的槍彈全部收集再同一個信封,并在信封上寫下槍號,就是這樣,這把槍為完成實驗。如此循環,把十把槍的發射子彈按順序收集好。

2.槍彈彈頭痕跡的觀測:

通過對樣本的觀察發現,槍彈的發射順序對彈頭上的磕碰痕跡和磕線痕跡的影響較大。因此,本文主要對磕碰痕跡和磕線痕跡進行了觀察。

為了使研究規范標準,我們采用時鐘相結合的方法,對出現的彈底痕跡進行定位,加以觀察研究。由于54式手槍槍彈的磕碰痕跡及磕線痕跡反映明顯且位置相對穩定,我們主要定位彈頭上的磕碰痕跡及磕線痕跡。將彈頭面和側面投影在立體顯微鏡,觀察其痕跡特點和規律。

三、結果分析與討論

主要痕跡反映射擊順序的規律特點:

(一)彈頭磕碰痕跡

彈頭磕碰痕跡是彈頭頂部與槍管導彈斜面撞擊時形成的。54手槍的彈頭磕碰痕跡主要呈橢圓形,大致面積為0.85€?.31mm。經觀察比對10組60發槍彈的差別,發現:彈頭的磕碰痕跡有出現的概率,面積大小的區別。第一發,第二發和第三發的出現概率分別是88.3%、90.2%和97.0%。

從磕碰痕跡出現的概率來區分發射順序,有表格的數據可知道,他們出現的概率都比較接近,起到區分的能力不是很大。經過比較,他們的發射順序不同,面積有比較大的區別。

由比較來看,首發的磕碰痕跡為橢圓形,邊緣痕跡不整齊,痕跡深度較淺,而且痕跡的長半徑很短,看起來,如“半顆米”狀。形成這樣的痕跡是因為手動上膛,后座速度小,轉發為彈簧勢能少導致。經統計,出現上述形狀的首發槍彈的概率76%。第二發,痕跡變發比較大,磕碰痕呈現線條狀,線條邊緣整齊,線條的距離相對較長,經統計,出現上述形狀的二發槍彈概率為83%。第三發,磕碰痕跡總體呈線狀,痕跡清晰可見,深度較深,邊緣整齊,線狀的頭尾距離也拉大,比二發的距離還大。出現上述的形狀的第三發槍彈痕跡為87%。

總而言之,從彈頭的磕碰痕跡可以判斷出槍彈是否所以是首發。痕跡深度淺,痕跡邊緣不整齊,而且呈“半顆米”狀的,面積為橢圓形,此為區分改槍彈是否屬于首發的。第二發與第三發比第二發的區分:線條長度的差別,二發較短,表面較淺。

(二)彈頭磕線痕,磕眉痕

彈頭磕線磕眉痕跡是槍彈進膛后,弧形部末端柱形上端與彈膛定位突起(上磕線痕)和斜肩(下磕線痕)撞擊時形成。54手槍的彈頭磕線痕跡主要呈線條型,大致面積為1.36€?.25mm??拿己鄢试卵罓罨蛘呔€狀,大致面積為1.3€?.9mm。第一發,第二發和第三發的出現概率如下。比對10組60發槍彈的差別,發現:彈頭的磕線痕跡有出現的概率,距離長度的區別。第一發,第二發和第三發的出現概率分別是79.2%、79.2%和85.7%。

從磕線痕,磕眉痕的出現概率來區分發射順序,有表格的數據可知道,他們出現的概率都比較接近,起到區分的能力不是很大。經過比較,他們的發射順序不同,面積有比較大的區別。

由觀察可得:首發的磕線痕跡,線條為比較短,線條邊緣比較粗糙,不整齊,痕跡比較淺,經統計,磕線痕出現上述形狀的首發槍彈概率為61%,占出現磕線痕出現的次數為77%,磕眉痕跡,呈月牙狀,痕跡很淺,呈“大米”狀。首發磕眉痕出現的概率不高。第二發,線條痕跡有很大的變發,痕跡呈線狀,線條長度拉長,線條邊緣整齊,痕跡較深,清晰可見。出現上述的形狀的第二發槍彈磕線痕跡次數占出現磕線的次數的概率為85%,磕眉痕跡有月牙狀,有線條狀,線條的長度相對磕線痕較短。邊緣也整齊。第三發線條痕跡痕跡呈線狀,距離長,線條邊緣整齊,痕跡深,清晰可見。出現上述的磕線痕跡的第三發槍彈磕線痕跡次數占出現磕線痕跡的次數的87%??拿己圹E痕跡清晰,邊緣整齊,痕跡較深。

總而言之,經統計觀察可得,磕眉痕出現的概率不穩定,而且形狀基本一樣,差別不大,起不到充分的辨別發射順序。然而磕線痕就可以,出現的概率相對穩定,痕跡差別較大。第一發的磕線痕的線條較短,邊緣不整齊,痕跡較淺。這是區分出第一發的重要依據。第二發和第三發的槍彈磕線痕的線條長度長,邊緣整齊,痕跡較深。但是第三發磕線痕跡的線條比第二發要長許多,而且痕跡總體看起來細致,這是區分第二,第三發的重要依據。

四、結論

54式手槍由進膛痕跡區分射擊順序,可有以下痕跡判斷:

一是彈頭的磕碰痕跡。痕跡深度淺,痕跡邊緣不整齊,而且呈“半顆米”狀的,面積為橢圓形,此為首發的最明顯特征,可用此區分該槍彈是否屬于首發的。用磕碰痕跡區分第二發與第三發比第二發有點難度,不過也可以區分出來。第三發的線條長度很長,面積大,線條清晰,痕跡細致,邊緣平滑。

二是彈頭的磕線痕跡。第一發的磕線痕的線條較短,邊緣不整齊,痕跡較淺。這是區分出第一發的重要依據。第二發和第二發的槍彈磕線痕的線條長度長,邊緣整齊,痕跡較深。但是第三發磕線痕跡的線條比第二發要長許多,而且痕跡總體看起來細致,這是區分第二,第三發的重要依據。

三是對于磕眉痕跡,暫沒有發現明顯的區分之處。

參考文獻:

[1]李德仲、李國安.槍彈痕跡檢驗技術.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2]陳建華、李德仲.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大全——槍彈痕跡檢驗.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槍彈彈頭區分
區分“旁”“榜”“傍”
你能區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嗎
熱身管下小口徑槍彈彈頭殼材料對其膛內運動的影響規律
導彈突防概率解析與仿真計算結果差異分析
基于Unity3D的槍彈虛擬裝配實驗系統開發
教你區分功和功率
美國陸軍測試中口徑槍彈
俄羅斯完成3D打印槍彈的射擊試驗
罪數區分的實踐判定
時間距離像消隱時彈頭進動與結構參數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