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理念在高中地理習題課上的運用

2017-01-14 16:12徐海琴
中學課程資源 2016年12期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習題教學高中地理

徐海琴

摘 要:當前高中生應養成獨立的思維習慣,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無論是新課教學還是習題課教學,教師要使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成為常態,緊緊抓住習題課中的習題選擇、教師、學生這三個方面來展開。在新課改的號召下,我們應不斷開拓教學思路,拓寬學生思維廣度,讓習題課更加精彩。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課改理念 習題教學

針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某一地理內容或某一課題,以口頭回答、書面解答、實際操作等形式開展的訓練被稱作習題教學,這種習題課教學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地理教學中,它是新課改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完整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即教師在教學時要不斷關注學生的發展,習題課教學也應如此。

一、習題課中的習題選擇

當前,絕大多數習題課的教學內容要么選擇簡單的課后參考題,要么片面追求高密度和高難度的習題,往往會出現簡單的習題學生不想聽,較難的習題學生看了就頭疼,學習成績下降,因此,選擇合適的習題是上好習題課的前提和基礎。

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所以,對于習題的選擇應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題型為主。而這些又源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研究。習題課的目標不是讓學生取得表面上的高分數,而要讓學生不僅能記住知識,還能將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些習題能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教師所要求的知識并學會運用。例如,城市內澇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城市內澇既是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也是高考??碱},如2011年江蘇高考題就涉及了城市內澇問題。

圖1為同一降水過程形成的自然狀態的洪水過程線、自然狀態的地下徑流過程線、城市化后的洪水過程線和修建水庫后的洪水過程線示意圖。請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形成的洪水過程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內澇的措施有( )。

A.興建污水處理廠

B.疏浚河道

C.加強道路建設

D.完善排水系統

這兩個題目是有關城市內澇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的問題。學生只有聯系生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可見,對于地理這門學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題目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又能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好習慣。

二、習題課中的學生

學生是主體,這已是當今教育界的共識。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已不僅是新課改教學的要求,也是習題課的要求。一節習題課并不是指教師將習題解答的答案滿堂灌,而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變化和發展。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習題課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解答、修正、發展,而不是教師純粹的、灌輸式的教學。我們可以在習題課上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解答,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并創造,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比教師單純地教要好得多。對學生采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1)自主閱讀法。讓學生獨立地反復閱讀案例或材料,教師在此基礎上就所學的知識對學生進行點撥。(2)小組合作法。以小組為單位,小組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讓他們互幫互助,發揮集體力量來解決問題,這一方法對于解決教學中出現的難題尤為有效,有利于激發學生尋找答案的積極性,提高集體的凝聚力。(3)遷移法。讓學生把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其中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貫通就需要教師來點撥了,但更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例如,邱學華教授主張的“嘗試教學法”,它的奧秘就在于讓學生把“七分熟”的舊知識與“三分熟”的新知識相結合,以舊引新,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答問題的不同方法,然后由教師將正確的解題方法呈現出來,使學生恍然大悟。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喜光的山藥,最適宜在排水良好又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長,不能有水澇。

材料二:圖2為我國某區域圖。

(1)說一說圖中顯示的地理特征。

(2)分析圖中優質山藥分布區適合種植山藥的有利條件。

(3)圖中優質山藥分布區擴大山藥種植規模對不對?簡要評析。

解答此題,一方面要運用自主閱讀法,另一方面要遷移所學的東北農業知識。以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的形式來開展,也就是說,學生要先自己解答,最后由教師分析。這一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先發現問題,再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

三、習題課中的教師

習題課的目的還是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啟發式教學符合現代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還改變了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由于分析問題也是“點到為止”,因此也留給了學生一個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同時又對教師的教學設問、提問等教學環節的設計提出了更多要求,如教學應遵循教學相長的教育原則等。因此,要想讓習題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精講和細講其實并不需要太多,而巧講和妙講要有更高要求。例如,在地理教學中,為實現啟發式教學該如何貫徹呢?最典型的就是利用一題多解的開拓思維教學法。對于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地理習題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從要解決的問題結論出發,進而分析、尋找到能使問題成立的條件,以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

做綜合題時,教師應圍繞相關地理概念之間的因果關系,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對比和聯系,從而多方位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要在新課教學中注意這一點,在習題課教學中也要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成為常態。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我們應不斷開拓教學思路,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讓習題課精彩起來。

參考文獻:

[1]姚超敏.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5).

[2]王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幾種變化[J].學周刊,2011(11).

[3]廖龍鳳.分析新課改理念下對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

猜你喜歡
新課改理念習題教學高中地理
緊扣學教“四性”加強數學習題教學探研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習題教學在新課標下高中數學的分析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基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探略
基于新課改理念下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